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0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6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一、概况台湾地区常受灾害性洪水困扰,1985年台湾针对改进暴洪的预报,制定了台湾地区中尺度试验(TAMEX)计划.其主要目的是研究:1.梅雨锋环流;2.中尺度对流系统;3.台湾地形影响;4.地形、梅雨锋和中尺度对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着重于由这些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暴雨.TAMEX的长期目标是改进暴洪的预报.  相似文献   
962.
沙尘辐射强迫锋生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绍华  陈受钧 《气象学报》1993,51(3):283-294
本文分别利用二和三维数值模式研究了沙尘暴辐射强迫的锋生过程和孤立的沙尘暴单体辐射加热对锋面环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爆发时,沙尘辐射加热在大气低层导致锋生,在大气中层产生一明显的等熵位温层。水平速度场在沿锋面移动方向表现出明显的辐合(散)特征。晚上,沙尘辐射冷却导致大气低层锋消。 孤立的沙尘暴单体辐射加热在盛行风方向强迫出一个明显的垂直环流圈,它在白天较强,晚上较弱和反向。水平风场对沙尘的辐射强迫响应在不同高度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63.
利用多层非线性平衡ω方程,诊断分析了1991年6月29日-7月12日梅雨锋暴雨的特点。结果表明:应用该方程计算出的垂直运动的空间分布与该段梅雨期雨带的位置对应得较好。在诸强迫项中,稳定性凝结加热对这一时段梅雨锋暴雨的贡献最大,而对流凝结加热的作用很小。另外,涡度水平平流的作用小于温度水平平流的作用,而涡度平流垂直变化的作用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964.
通过一个考虑非绝热加热项和摩擦项的原始方程组,取沿锋面方向地转近似,寻出一个描述定常锋面次级环流的方程,研究高低空急流对锋面次级环流和锋生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能改变锋面环流位置、强度,使锋生过程加强。  相似文献   
965.
966.
冰川作用区的温度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兴成 《地理学报》1993,48(2):152-160
本文通过西昆仑山崇侧冰川区的观测资料。揭示了冰川区和非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摘变以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小,而昼夜温差大,全天均为绝热稳定区。非冰雪区白天为绝热不稳定状态,夜晚存在逆温现象。接近冰雪区地带气温递减率较大。水平方向温差主要发生在冰雪区前缘地带。由此,提出了冰川区特有的现象——“冰川锋”,并给出了该地区作为青藏高原最冷区域之一的一些数值。  相似文献   
967.
应用GMS可见光和红外通道数值化资料,针对梅雨锋云系特点,选用云顶红外计数值、可见光计数值、红外计数值梯度等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导得高层高积云、多层云和积雨云的降水与上述因子的关系。并将估计结果与理论、实测降水比较,表明该方法估计效果较好,采用云分类降水估计结果比无云分类的要好。  相似文献   
968.
一次冬季暴雪过程生次级环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awyer-Eliassen次级环流方程讨论了一次冬季暴雪过程中由地转强迫,非地转强迫以及非绝热加热和总的强迫所引起的次级环流,并指出南北方和上下层次级环流的有利配置暴雪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9.
张晶  韦统健 《气象科学》1994,14(3):203-215
本文利用推广的Sawyer-Eliassen锋面次组环流方程对一次江淮切变线──梅雨锋系统的次级环流进行了诊断研究,讨论了它的特征以及形成。发现各强迫项在不同地理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所形成的环流特征也不同。高低空急流及凝结加热对次级环流的形成和加强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0.
1991年梅雨锋云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小时一次的卫星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991年江淮梅雨期第三段(6月29日-7月13日)梅雨锋云系的特征,包括梅雨锋云系的建立和重建过程、它的走向、分布特征、日变化特征,以及它和其他云系之间的关系等,梅雨锋云系的建立是来自高原东北部的华西盾状云系和西南季风云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围不同性质的云系对梅雨锋云系的影响是造成江淮梅雨锋云系强烈发展,继而产生暴雨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