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李春永 《广西气象》1996,17(4):13-16
从历史资料中抽样,根据天气动力学原理从直接能造成降水的环流系统中,找出致广西大范围暴雨、洪涝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42.
对2001年8月27日至9月1日海南岛受热带风暴"菲特"的各个阶段影响而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特大降水是由"菲特"的特征、路径以及海南岛的地形等因素造成了降水分布的时空不均匀。  相似文献   
43.
对华北一次特大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59,自引:23,他引:36  
于玉斌  姚秀萍 《高原气象》2000,19(1):111-120
通过对9608号台风低压及其外围暴雨位和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分析,揭示了台风低压北上诱发暴雨过程的位涡场的结构及冷空气对暴雨增幅的作用,给出此次暴雨增幅过程的图像。分析表明:对流层低层中高纬度冷空气(高位涡)扩散南下在台风低压环流区附近的“侵入”作用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等熵面位涡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中高纬地区冷空气的活动状况;对流层高层或平流层低层位涡的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44.
对2004年鲁西南两次台风影响造成的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作用下的降水,若有台风低压参与,系统均得以发展,雨势进一步加强。台风低压与西风槽结合及结合点位置,对鲁西南暴雨的形成均很重要。如副高强盛西进时,一般台风低压偏西,与西风槽结合点偏西;副高东退时,结合点一般偏东。  相似文献   
45.
电子信息网络系统配电的重复接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低压供配电方式多采用TN接地形式,而国标要求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应采用TN-S或TN-C-S制式,因此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配电方式需要进行改造。在低压供电线路中增加一接地端子与PEN短接,即为重复接地,转换成三相五线制供电。  相似文献   
46.
应用1994—2003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石河子地区10a夏季出现的10次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石河子地区高温天气的主要环流及相关物理量的特征,提出了石河子地区夏季高温天气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47.
2006年7月14-17日,受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福建沿海地区发生了持续性的暴雨-大暴雨过程。利用时间的合成平均分析方法针对这次暴雨持续期间(14日-16日的每天08时和20时以及17日的08时)共7个时次的基本资料,并且计算了各个时次的物理量资料,也进行了平均,从而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环流持续稳定存在以及对流层中低层持续的大量水汽输送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背景条件。对流层气流强烈辐合持续存在对暴雨持续具有重要意义。高温高湿的能量的持续存在,是暴雨到大暴雨天气维持的一个重要的热力条件。强的高空辐散和正涡度平流的共同作用则有利于直运动的加强,并且中低层水汽加强上升凝结形成这次强的暴雨区。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GMS-5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资料分析发现, 2001年8月热带低压在福建北部登陆, 途经江苏无锡、常熟时, 其南侧西南气流与沪浙沿海的东南风形成切变线。受源源不断地水汽输送和切变线动力抬升作用, 热带低压南侧不断产生β-中尺度强对流回波带, 它们形成后随热带低压气旋性环流向东移动, 在上海城区附近辐合形成β-中尺度强对流回波群, 在卫星云图上呈现出以此为核心的中尺度对流辐合体 (MCC)。分析表明, 受水汽凝结、潜热释放这种正反馈机制作用, 在热带低压东南侧大尺度切变线中段北侧派生出一个独立、完整的近地面β-中尺度的气旋性环流, 它就是MCC的内核, 直接造成了上海“ 0185”特大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卫星云图和物理量诊断对2004年春季两次持续性增温过程及降水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温过程的降水强度、范围和落区等差异显著。前者造成了陕西历史上最早的暴雨过程,并有冰雹相伴;后者则为一般性降水。在春季降水过程中,当南海和菲律宾附近有热带低压云系存在时,对陕西的强降水有增幅作用;来自孟加拉湾700 hPa的偏西南急流和来自南海850 hPa的偏东南急流直伸到陕西的位置决定强降水的落区。700 hPa正涡度中心与垂直运动的上升区配合很好,涡度随着暴雨的临近明显增大,正涡度的增长,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海洋世界》2008,(12):8-8
全球海洋生物普查(C0ML)又取得了新进展,许多新物种纷纷“亮相”。其中一种龙虾的外貌十分独特:它的一只螯生长得非常夸张,其作用可能是与“敌人”发生冲突时自我保护。还有一种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附近的褐藻Aureophyous aleutious,它是人类首次在靠近海岸的浅水水域发现的褐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