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1篇
  免费   1806篇
  国内免费   2604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8844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1295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853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71.
徐良炎 《气象》2003,29(5):62-63
2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适宜,气温偏高,日照基本接近常年,对农作物生长和越冬比较有利,但四川盆地等地持续少雨干旱,南方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月内,部分地区出现暴风雪、冰冻、冻雨及大雾、沙尘暴天气,给交通等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2.
叶殿秀 《气象》2003,29(6):62-63
3月份,我国降水分布不均,东北大部、西南东部、华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局部地区旱象持续或发展,而华北大部、黄淮中部、江淮等地降水较多,土壤墒情尚可,对作物生长有利;全国大部月平均气温偏高,月内气温变化起伏较大,上旬和中旬,大部地区气温偏低,低温寡照,对作物生长不利,下旬,全国气温普遍偏高,热量条件好,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73.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空间模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春  吴国雄 《大气科学》1997,21(2):161-169
本文用1959~1994年6、7、8月全国范围47个5°×5°经纬度网格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降水异常空间模的月际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用西太平洋副高指数及青藏高原指数#FKB#FS分析降水异常空间模与环流的关系,为检验环流指数与降水相关场的整体信度,还对8月份降水资料进行了Monte-Carlo检验。结果表明,夏季总降水异常的空间模在每一月份中并非表现得同样清楚,江淮流域与河套及华南的反相关在8月份表现得最清楚。而青藏高原中东部南北两侧的负相关在6月及8月很清楚,7月份次之。8月份西太平洋副高北界异常对江淮流域与河套及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反相关的产生有很大作用。副高稳定偏北时,河套、华南易涝,江淮易旱。反之亦然。青藏高原指数#FKB#FS与逐月降水的相关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上高压及低涡活动对高原中东部南北两侧负相关的产生有一定作用。当高压活动偏多时,北侧易旱、南侧易涝。并且6月及8月的作用较大,7月较小。另外,8月份副高活动对这一降水异常空间模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4.
李旭  袁重光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97,21(3):266-272
本文叙述了用多种方案对1991年夏主要发生在我国江苏、安徽两省的持续性多雨气候进行的跨季度预测试验研究的情况。试验用完全的海气耦合方案、大气模式并保持初始SSTA方案、考虑皮纳图博火山作用、模式系统误差订正以及它们的组合等进行,得到了比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5.
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力 《大气科学》1997,21(3):297-307
本文首先分析了东北冷涡的持续性活动特征,然后讨论了东亚大气10~20天低频振荡及瞬变扰动对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双周振荡在我国东北地区十分活跃,从时间连续的低频天气图上发现,该地区附近周期性循环出现的低频气旋同东北冷涡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并且其传播路径也较有规律。另外,本文还通过→E矢量分析以及月平均准地转位涡的收支计算,研究了东亚大气瞬变扰动对形成时间平均冷涡的影响,得出,在时间平均东亚阻高/东北冷涡偶极子系统控制的区域附近有瞬变扰动动能向时间平均气流动能转换,同时这里也存在有明显的→E矢量辐合,导致平均西风减弱,而有利于经向环流的发展。时间平均气流的位涡平流不利于阻高/冷涡偶极子系统的存在,且使偶极子系统高、低压中心的经向距离拉大,而瞬变扰动的位涡输送则有利于冷涡高位涡值和阻高低位涡值在原地维持,阻止它们向下游传播。  相似文献   
176.
锋前暖区暴雨的落区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5年6月16、17日两天,华南地区受锋面低槽影响,北部和沿海都出现了大~暴雨,其中北部为锋面降水,沿海则为锋前暖区降水。但这两天的锋前暖区降水,大~暴雨的落区差异很大;16日大~暴雨仅出现在粤西的漠阳江流域,17日则向东扩大到珠江口一带(图1)。本文利用天气图及其它资料,对暴雨落区不一的原因作一初步分析。1形势背景及气柱层结状况1.1大尺度形势从图2可以看出:这两天华南地区都受到静止锋低糟的影响,各主要系统的位置和强度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在500hPa上,侨日北支槽线在成都~昆明,南支槽在黔东~老挝;副高脊在18”N…  相似文献   
177.
众所周知,广东大陆前汛期的大降水,主要是副高西北边缘的SW暖湿气流与自北南下的干冷气团在江南交汇,形成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而产生的。由于副高的位置所致,1995年前汛期有好几次典型的锋面低槽形势,因缺乏暖湿气流的必要条件而未产生大的降水。因此江门各站前汛期雨量明显偏少,4~6月江门市区雨量只有285.3mm(平均为715.smm),不足常年的4成,其它各站也仅5成左右。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7月下旬,江门地区出现了连续性的暴雨~大暴雨。雨量分布极不均匀,过程雨量(见表1)鹤山是恩平的近7倍。本文对此次强降水从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178.
蒋小芹 《贵州气象》1997,21(5):16-17,15
该文通过对天柱县7月份连续性强降水发生的气候概率,环流特征,要素指标等进行分析,拟探求它产生的条件及形成了7月份连续性强降水的规律,更好地为当地防洪抗灾的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79.
该文在分析贵州夏季月降雨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分布特征基础上,用EOF展开提取特征向量的主分量作为表征贵州区域降水异常的指标,利用曹鸿兴提出了均生函数模型地主分量进行延拓,建立了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贵州夏季月降雨量进行试报检验。  相似文献   
180.
造成湖北大涝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分布,而海温的异常分布又是影响副高异常的重要因素,也是副高异常的先兆。1996年湖北大涝是副高、海温异常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