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3篇
  免费   1145篇
  国内免费   898篇
测绘学   1517篇
大气科学   2452篇
地球物理   2585篇
地质学   808篇
海洋学   844篇
天文学   1362篇
综合类   416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利用江西省永修县吉山铁塔50 m处CSAT3三维超声风速仪和常规仪器的风观测资料,以及铁塔附近气象观测站同期降水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检验了超声风速仪水平风观测资料质量,还考察了降水(降水强度大于3 mm/h)对观测资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风速仪观测的水平风速的数值和演变趋势与实际基本一致;超声风速仪观测的风向方位和高频区分布与实际基本吻合。降水期间,风速和风向观测结果与实际仍然一致,降水对超声风速仪的水平风观测资料质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2.
In this study,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late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latest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 (CESM1).We aim to unrave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limate forcing agents such as aerosols and greenhouse gases (GHGs) on the decad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based on transient experiments from pre-industry (for year 1850) to present-day (for year 2000).Our results reveal that:(1) CESM1 can reproduce the climatological featur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for the late spring in South China; (2) only simulations including the forcing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can reproduce the observed decreasing trend of late spring precipitation from 1950-2000 in South China; (3) aerosols affect the decadal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mainly by altering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and to a less extent by increasing the lower-tropospheric stability to inhibit th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4) in comparison,other climate forcing agents such as GHGs have much smaller effects on the decadal change of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993.
海陆风研究进展与我国沿海三地海陆风主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晓暖  范绍佳 《气象》2013,39(2):186-193
海陆风是发生在海岸附近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中尺度环流,对沿海地区天气气候和环境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海陆风研究进展与我国华南、长三角和环渤海3个不同地区海陆风的主要特征.海陆风研究可分为观测研究、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全球高、中、低纬沿海地区都有海陆风.海陆风理论研究已从20世纪20年代力的平衡分析发展到海陆热力平衡非线性动力学解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海陆风的参数化,模拟研究已逐步成为主要手段.我国华南、长三角和环渤海3个不同地区海陆风有明显差异,海风盛行和结束时间不尽相同,低纬地区海风出现较晚,甚至可持续至午夜时分.海陆风有可能造成污染物的累积,使空气质量变差,应引起沿海地区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4.
强台风海葵登陆前后强度变化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钱燕珍  高拴柱  黄思源  杜坤  郭建民  郭宇光 《气象》2013,39(10):1265-1274
1211号台风海葵强度强,在近海及登陆前后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业务定强差别较大。云图分析“海葵”强度强,近海后云顶亮温长时间在-70℃以下。雷达资料表明“海葵”登陆前后,结构对称,眼区清晰,范围增大。登陆点附近沿海测站出现了长时间的强大风,过程13级及以上阵风共持续了26 h,东矶、大陈、石浦最大风速的极大值分别是:46.9、39.4和36.8 m·s-1。风场垂直分布差别500 m以内普遍在7~8 m·s-1。这些陆基观测资料表明“海葵”可能达到了强台风标准,中央气象台定强是合理的。近海或登陆台风强度的确定在使用Dvorak技术的基础上,还应更多地参考陆基探测资料。  相似文献   
995.
杨远恒  白滔  许平 《贵州气象》2013,37(1):40-41
该文详细阐述了"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质量评估反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功能,系统已经投入业务使用,并且稳定运行。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自动站疑误数据的及时反馈,有效地发挥了基层台站的数据质量源头控制作用,大大提高了我省自动站疑误数据的反馈率。  相似文献   
996.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是全区乃至全国观测项目最多、重要性最强的气象台站之一,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观测系统的组成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推进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观测系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根据潼关县气象站周边环境在1993年发生严重变化的事实,将1981—2010年分为前后两段,对气温、地温、降水、风速等主要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并与气象要素相关性明显且观测环境变化不大的邻站——华阴气象站的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潼关县气象站周边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影响最大的是风、气温和地温,其次是蒸发;对降水、水汽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8.
1引言常规气象仪由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研发,是以微型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及数据资料管理为一体的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本文通过使用过程中的一起故障的分析与排除,对该气象仪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揭示出对常规气象仪的维护要点。2系统构成该系统由观测室内系统主机、观测场内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飞机跑道两端的测风器、远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参数的观测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系统的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资料是定量研究气溶胶辐射和气候效应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介绍中国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与研究现状和成果,重点包括以下内容:地面太阳光度计联网观测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尺度谱;从全波段太阳辐射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浊度计和黑碳仪测量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地基/星载激光雷达观测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垂直分布;极轨/静止卫星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三江源地区秋季典型多层层状云系的飞机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三江源地区一次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s)的分层垂直探测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地区秋季典型多层层状云系的微物理特性,结果表明:(1)云系由4层云层组成,Cs(卷层云)和上层As(高层云)为冰云,下层As和Sc(层积云)为过冷混合态云。下层As的云粒子浓度和过冷水含量最大,Sc的云粒子尺寸及谱宽最大,且具有较明显的地区特性;(2)Sc(下层As及对流泡)中中值直径在3.5~18.5 μm(3.5~ 21.5 μm)之间的云粒子为液相,中值直径大于21.5 μm(24.5 μm)的云粒子为冰相;(3)混合态云中高过冷水区与低过冷水区云的粒子谱分布差异明显,Sc高过冷水区有较明显的淞附增长现象;(4)Sc、下层As云底、对流泡顶高过冷水区的云滴有效半径依次增加。Sc高过冷水区的过冷水含量比率均值及标准差为69.9±19.4%,且与过冷水含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层As云底高过冷水区的过冷水含量比率无明显变化,其均值及标准差为89.2±8.1%;(5)混合态云各高度层FSSP(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平均粒子谱均为单峰型伽玛分布,混合态云和冰云各高度层2DC(二维灰度云粒子探头)平均粒子谱基本上都为负指数型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