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8篇
  免费   809篇
  国内免费   1361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6157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内蒙古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1971—2008年64次较强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过程,对其物理量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0hPa高空锋区的北退或断裂与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好的相关性;对流层中层的暖平流对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发展强盛起到关键作用,通常在暖高压系统的上游(西部、北部)维持暖平流时,暖高压系统将发展并维持强盛状态,当暖高压系统北部出现较强的冷平流时,暖高压系统将很快崩溃;500~850hPa厚度场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整层气柱冷暖性质,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发生的部位和区域;蒙古暖高压控制区中盛行下沉气流,使得大气下沉增温,对流层中低层维持暖心结构,由于整层气柱很暖,低层减压形成了近地层的热低压,具有干热的特征。最后总结了内蒙古高温酷暑的定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62.
山东省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应用1971-2003年的山东降水资料、常规天气图资料、台风年签和NCEP资料,对在华南沿海登陆和活动的热带气旋在山东造成远距离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环流形势场进行合成分析.建立了山东省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分别计算分析了山东有和无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合成的水汽和温湿能的收支.结果表明:在华南沿海登陆和活动的热带气旋与西风带环流系统和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在山东造成的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年均2.5次.暴雨的范围广、强度大.出现暴雨的时间比热带气旋登陆时间滞后.在山东造成远距离暴雨的热带气旋在华南沿海登陆时,中心东部有一股东南风或偏南风低空急流指向内陆.中高纬度中低层西风带环流弱,位置偏北.500 hPa西风带中的偏北气流与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在山东境内汇合.低层850-700 hPa伴有低值系统影响,山东为气旋性环流控制.热带气旋登陆后其中心附近的中低层偏南风急流向北伸展,绕过副高脊线直达山东.在台风中心附近至山东之间建立起水汽和温湿能的输送通道,把高温高湿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在台风登陆后12-48小时内,山东暴雨区上空有大量的水汽和温湿能的净流入.暖湿气流与西风带气流相汇合,产生辐合上升,造成暴雨.  相似文献   
963.
A 4-day persistent rainstorm resulting in serious flooding disasters occurred in the north of Fujian Province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a quasi-stationary Meiyu front during 5-8 June 2006. With 1°× 1° latitude and longitude NCEP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ground surface rainfall, using the potential vorticity (PV) analysis and PV inversion method, the evolution of main synoptic syst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V and PV perturbation (or PV anomal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eavy rainfall along the Meiyu front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Meiyu front. Furthermore, the PV perturbations related to different physics are separa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different roles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iyu front. The results show: the formation and persistence of the Meiyu front in a quasi-WE orientation are mainly due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high-pressure systems in its south/north sides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he high pressure band extending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 to east of North China). The Meiyu fron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e location of the positive PV perturbation on the Meiyu front matches well with the main heavy rainfall area along the Meiyu front. The PV inversion reveals that the balanced winds satisfying the nonlinear balanced assumption represent to a large extent the real atmospheric flow and its evolution basically reflects the variation of stream flow associated with the Meiyu front. The unbalanced flow forms the convergence band of the Meiyu front and it mainly comes from the high-pressure system in the north side of the Meiyu front. The positive PV perturbation related to latent heat release in the middle-lower troposphere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iyu front. The positive vorticity band from the total balanced wind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iyu front band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posit  相似文献   
964.
毛冬艳 《气象》2008,34(3):118-123
2007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3℃,较常年同期偏高1.6℃,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其中,四川、海南、广东、云南12月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6mm,较常年同期略偏多。月内,江南、华南等地出现的严重秋旱连初冬旱在下旬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雾天气;下旬后期全国出现大范围大风强降温天气,东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  相似文献   
965.
任国玉 《气象》2008,34(1):128-128
该书总结了国内外近年关于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的若干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中国近现代的基本水文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文气候要素的时间变化规律,包括地面气温、降水、蒸发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年代和长期趋势变化特点,评价了气候变化对全国和各主要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初步预估了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水资源管理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战略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6.
新书架     
《气象》2008,34(2):128-128
火箭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中国减灾需求与综合减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相关重大问题研究;黄河凌汛成因分析及预测研究;雷电灾害典型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67.
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辐合风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大范围强降水时,其多普勒速度回波特征既不同于单纯的暖(冷)平流的特征(S或反S形)也不同于纯粹的大尺度辐合(散)运动特征(弓状), 而是暖(冷)平流和辐合(散) 两种运动相结合的风场(称之为复合风场)所产生的多普勒速度特征.应用天津塘沽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改进的EVAD 技术,分析2005年8月16日发生在海河流域的一次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果表明:(1)当低层出现暖平流和辐合运动相结合的复合风场特征时,即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场产品表现为自雷达中心开始,在同一距离圈上,一侧的零速度线弯向正速度区的顺转程度明显大于另一侧的零速度线弯向负速度区的顺转程度,即负速度区面积大于正速度区的面积时,降水就增强或维持.(2)当低层出现暖平流和辐散运动相结合的复合风场特征时,对应降水减弱或停止.这种对雷达速度场的辐合辐散分析将对大范围强降水的形成、发展、维持和消散具有很好的临近预报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68.
陈鲜艳 《气象》2008,34(8):124-125
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6℃,较常年同期(15.6℃)偏高1.0℃,为历史同期第三高.新疆月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湖北、甘肃、青海为第三高.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66.0mm,接近常年同期(66.7mm).黑龙江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宁夏、重庆为历史同期最少.  相似文献   
969.
张勇 《气象》2008,34(5):124-125
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3℃,比常年同期(-2,8℃)偏低1.5℃,为1985年以来最低值.海南、宁夏2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低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1mm,较常年同期(17.0mm)偏少3.9mm.月内,西南地区东部出现雨雪冰冻天气;东北、华北出现不同程度干旱;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出现大雾天气;北方地区出现三次沙尘天气过程;黄河宁夏段封河里程为近40年来最长.  相似文献   
970.
东北区域暴雪天气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人海  张志秀  高煜中 《气象》2008,34(4):22-29
2007年2月14日和3月6日中国东北先后出现暴雪过程,降雪过程范围之广、强度之大都超出了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极限,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在收集大量降水、T213和地面高空气象报告等资料基础上,分析了东北东部这两场大暴雪过程的环流成因并利用GRAPES进行了数值模拟.这两次暴雪过程由于500hPa上空冷空气强度和入侵路径的差异,分别是由蒙古低槽东移和西南涡东北上(对应地面为蒙古气旋和江淮气旋)引起的,后者的天气形势与东北夏季暴雨的一种形势有很大的相似.GRAPES对这两次暴雪过程模拟的结果表明,不仅能够成功地预报天气尺度的主要环流形势演变和影响系统的移动路径,还能够预报出与主要降雪区域相对应的低空中尺度辐合系统,比仅用高空观测报告分析的结果有很大的改善;对降雪强度变化和落区移动状况也能够很好地作出预报,但是有时预报量有偏大的弱点.可以认为GRAPES提供的各种预报产品对日常业务实时应用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