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3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688篇
测绘学   902篇
大气科学   514篇
地球物理   533篇
地质学   1562篇
海洋学   364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466篇
自然地理   41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基于内蒙古睿图预报系统的低分辨率版本和WRFDA-FSO诊断工具,评估2021年7月现有探空和地面观测对内蒙古睿图预报系统预报的影响。该方法计算代价相对低廉,并允许根据观测变量、观测类型、气压层次、地理区域等观测的子集对观测影响进行划分。代价函数为以干总能量为度量的背景场和分析场的预报误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观测影响的总体总和为负,观测对预报起正贡献作用。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贡献最大的观测来自探空观测的动力变量(U、V风分量)。而单时次单位数量平均观测影响,探空观测的贡献约为地面观测的1/2。探空观测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从近地面层至模式层顶均保持正贡献作用,并在对流层中低层和对流层高空急流层存在两个极大值区域;地面观测在850 hPa以下低层正贡献占比明显。探空观测在被同化系统同化时均总体具有有利的影响,也反映出探空观测数据稳定、质量较高的特征;地面观测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起正贡献作用次数最多的区域在河套地区尤为显著。同时,探讨了需进一步提高地面观测资料同化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土壤侵蚀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生态问题,目前中国主要基于RUSLE方程的理论基础开展了相关土壤侵蚀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RUSLE方程具有结构合理、方法简单、使用范围广等优点,但由于方程当中各个参数的获取方法有较强的地域性,导致不同地区间土壤侵蚀的比较与计算较为困难.为提高中国RUSLE模型使用效率,基于2000...  相似文献   
993.
深古菌分布广泛、生境多样,是地球丰度最高的微生物之一,被认为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分离培养困难,深古菌的生理代谢功能尚不清楚.前期研究表明,深古菌具有降解木质素的功能;宏基因组分析也表明深古菌包含完整的无机碳固定途径(Wood-Ljungdahl pathway,WL途径),但尚未有直接的功能验证报道.本研究利用木质素与NaH13CO3对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长期培养,探究深古菌固定无机碳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添加了木质素的培养体系中深古菌持续增长,10个月后其丰度增幅高达15.3倍,并在古菌中占比由30%上升为80%.为查明培养体系内微生物的固碳功能,监测了总有机碳δ13C随时间的变化,发现两种添加了NaH13CO3的体系的总有机碳在最初的一个月均有升高,随后在未添加木质素的体系中基本保持不变,而添加了木质素的体系中δ13C缓慢而持续地增长.对培养过程中不同处理和不同阶段的样品进行DNA提取,并通过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获得不同浮力密度DNA后,利用Q...  相似文献   
994.
亚非夏季风系统包括非洲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它是全球季风系统中具有高度整体一致性变化的系统,其主要原因是亚非夏季风系统具有相同的主要驱动力:AMO(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和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海洋年代际变化模态。在此前提下,本文首先阐述了AMO对亚非夏季风的强迫作用与遥相关作用,特别强调了它在亚非夏季风及其降水年代际转型中的作用;其次讨论了PDO与冬春积雪的年代际变化对东亚夏季风雨带的协同作用;最后综合分析了AMO、PDO与IOBM(Indian Ocean Basin Mode,印度洋海盆一致模态)的协同作用,指出印度洋海洋模态在年代尺度上独立于AMO与PDO的相关组合,主要起着加强东亚夏季风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GPS网络RTK内插算法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PS网络RTK中,利用不同的内插算法,生成的流动站误差改正数不同,它们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也不同。通过算例分析表明,选择合理的内插算法,不仅可以生成与流动站真实误差较为接近的误差改正数,还可以提高整周模糊度的解算成功率和导航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6.
“多规合一”工作是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省市重点工作之一,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城市“粗放式”大规模新城建设将逐渐过渡到“精细化”智慧城市管理时代。自然资源价值迫切需要系统性塑造和约束,“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效能被赋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也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之前所必要的多规信息融合、多规平台集成。总结试点城市及典型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提出了市县级“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较为时效性、普适性的决策设计模式。通过思路模式、组织模式和建设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平台建设模式,通过基础架构、服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升级架构六方面探讨了“多规合一”平台系统架构,提出平台与现有基础信息的衔接方式及平台建设模式,设计以“一张图”管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及决策支持为目标的“多规合一”平台总体架构,实现“多规合一”平台的业务流程再造和流程定制并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从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决策手段和业务科学审批能力。  相似文献   
997.
西方超越人类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薇  尹铎  朱竑 《地理学报》2019,74(10):2178-2191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人类与非人类的边界日益模糊,这使得以往研究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非人类生命与物质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21世纪以来,在西方地理学界兴起的“回归唯物主义”思潮中,超越人类的地理学(MTHG)应运而生,并成为探索人类与非人类共同构成的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298篇相关期刊论文及著作的分析发现,超越人类的地理学主张“关系本体论”,其产生受到行动者网络理论、生物哲学与非表征理论的深刻影响,现有研究议题聚焦于新动物地理学与自然保护、城市社会文化与生态政治、物质性与商品经济、身体与生命健康、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等方面。本文通过梳理超越人类的地理学的理论源起并剖析各议题的经典研究案例,以期为中国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数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智慧城市背景下对时空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以潍坊市为例,探索提出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构建了市级时空大数据中心,面向多用户研发了时空信息云平台,打通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与业务数据的融合应用通道,并结合现实需求开展了智慧化的推广应用和大数据决策分析,对当前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
唐尧 《极地研究》2020,32(3):383-393
国际规则的制定是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内容之一。《预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是冷战后中国参与缔结的首个北极区域性条约,这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中国参与缔结《预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同样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中国参与的意愿和能力与主导缔结条约的国家存有差距;另一方面,中国未能充分运用相关国际制度、机制和组织。中国是制定北极国际规则的建设性参与者,也可以成为深度参与北极治理的先行者。基于此,中国应加强参与意愿、提升参与能力,运用好相关国际制度、机制和组织,从而通过缔结条约深度参与北极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