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86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81.
《高原气象》2011,30(6):1722-1722
《高原气象》是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之一,创刊于1982年,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青藏高原气象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创造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讨论和交流、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等。反映这些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服务。以从事大气科学及相关的水文...  相似文献   
882.
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王晓芳  黄华丽  黄治勇 《气象》2011,37(10):1206-1215
2010年5月5日至6月27日我国江南至华南地区出现11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引起华南和江南洪涝灾害。利用NCEP日再分析资料,初步分析了持续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2010年5—6月11次持续降水期间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贝加尔湖大槽较常年偏强且稳定维持,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位置稳定偏南,为华南持续暴雨天气建立了有利的稳定大尺度环流背景;强盛的季风气流不断地将暖湿水汽输送至江南至华南地区并在那里和来自中高纬度的干冷空气汇合;高原上多低值系统东传是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纬度相当位温锋面南侧不稳定大气层结属性气流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并与强烈的水汽通量辐合为持续性致洪暴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883.
利用常规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结合雷达资料和MM5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发生在2010年12月15日08时-16日20时的浙江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雪过程由北方强干冷空气与稳定加强的暖湿西南风气流交汇造成.冷空气南压使浙江省自北向南强烈降温,西南气流的稳定维持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加上低层700 hPa出现强烈的逆温,这些都有利于降雪的产生和维持,最终达到大到暴雪的级别.利用雷达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浙中北地区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切变线.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和对流层中下层的冷平流构成"上冷下暖"的层结.在这种不稳定的层结条件下,风场的切变配合低层气流的辐合,一起造成了浙江中北部地区的强降雪.浙中南部的降雪则主要是由于山区地形使得近地面空气堆积产生强辐合,配合高空较强的辐散气流,促使气流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引发的.此外,对流层高层的正涡度输送对降雪的形成和维持十分有利,当高空出现正涡度时会有降雪形成,高空涡度的强度越强,降雪的强度也越强.  相似文献   
88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和雷达卫星等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急流等方面,分析了2009年7月8—9日发生在山东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强降水是西风槽与低涡切变线和地面气旋共同影响造成的,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相距越近,其耦合作用越明显,对流发展越旺盛,降水越强。暴雨落区与水汽、涡度、层结稳定度指数等环境物理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落区变化与低涡移动路径基本一致,后期跟地面气旋移动路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85.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烟台市2010年8月14日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分析,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低层切变线的存在和有利的水汽条件,是产生此次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以期对强对流降水天气预警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86.
对2011年5月2~3日防城港市出现的大范围暴雨过程,此次降水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大,范围较广;笔者利用micap8常规资料及雷达回波资料,对暴雨形成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切变线和辐合区的存在是提供动力抬升的有利条件,西南急流及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的不稳定能量条件较...  相似文献   
887.
2003年高原秋季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年10月21日20时至22日20时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生的一次暴雪天气的动力、热力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高原秋季产生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确定了产生这次高原强降水的一些物理特征量,加深了对产生暴雪天气发生、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88.
1970—2000年羌塘高原冰川变化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分析了羌塘高原1970—2000年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70—2000年期间,羌塘高原整体呈萎缩趋势,冰川面积退缩的年平均速率(APAC)为0.145%.a-1,年平均退缩面积3.004 km2.a-1,但也有部分冰川处于前进状态.1970—2000年羌塘高原冰川退缩加剧,但与中国西部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889.
结合稳定同位素( D、18O、13C) ,应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白垩系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环河组和洛河组地下水均可分为3 大类,且大致在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分别聚类,每一类的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区地下水均起源于大气降水,发生了岩盐溶滤、碳酸盐矿物溶解、硫酸盐矿物溶解、硅酸盐矿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相对洛河组地下水,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还受到了大气降水稀释作用和酸碱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0.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两例夏季青藏高原低涡发展过程及其结构演变,揭示出高原低涡结构特征的若干观测事实。在此基础上借鉴研究类热带气旋低涡的方法,将暖性青藏高原低涡视为受加热和摩擦强迫作用,且满足热成风平衡的轴对称涡旋系统,通过求解柱坐标系中的线性化涡旋模式,得出边界层动力作用下低涡的流函数解,重点讨论了地面热源强迫和边界层动力"抽吸泵"对高原低涡流场结构的作用。研究认为,由于边界层加热和摩擦的共同作用,高原低涡的温度场呈暖心结构。热源强迫的边界层低涡的散度场存在一个动力变性高度,该高度的位置与边界层顶高度有关。通过边界层动力抽吸作用,当边界层顶有气旋性涡度时,能引起边界层低涡的水平辐合运动和随高度增强的上升运动,并可加强低涡的切向流场;如果低涡的中心区域为"内冷外热"型加热分布,则热源强迫的低涡中心区域下层为辐散气流和随时间减弱的切向流场,上层为辐合气流和随时间增强的切向流场,并伴有下沉运动,从而有利于形成涡眼(或空心)结构,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低涡中心为少云(或无云)区,即这类高原低涡具有与台风类似的眼结构,因而可视为类热带气旋涡旋的新例证。最后通过高原低涡的简化模型对低涡所含的波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高原低涡中既含有涡旋Rossby波,又含有惯性重力波,即低涡波动呈现涡旋Rossby-惯性重力混合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