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785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1.
912.
中国西部雨季特征及高原季风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少勇  林纾  王劲松  吴洁 《中国沙漠》2011,30(3):765-773
 利用中国西部269站侯降水资料,对西部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分析讨论了雨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部雨季演变是从西北和东南两头开始,相向中部移动,结束期也是如此,两头早中间迟。新疆的主雨季不明显;将西部雨季主要划分为北疆、南疆、高原西部、高原东部、东南区、东北区等6个区。各区降水量逐侯时间变化的分布有3种形态:南疆、高原西部和东南区为单峰型,北疆和高原东部为双峰型,东北区为三峰型。高原东侧和内蒙古西部雨季开始期推迟,结束期提前,雨季有变短趋势,西部其余地方相反,开始期提前,雨季有变长趋势。西部雨季开始期与结束期的年代际变化有同位相振动特征,即两者同时提前或推迟。初步分析了高原季风对西部雨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3.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美国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SIR A ,B ,C)图像和加拿大雷达卫星ScanSAR图像的分析 ,并结合LandsatMSS ,TM图像和数次大面积的野外调查 ,识别出今天风吹沙覆盖下的古河道和古湖盆 ,确立了横贯本区北部的一条古河湖串联水系系统 ,揭示了此区流沙带主要是以古河道作为通道移动的规律 .初步建立了自第三纪以来这一 30 0 0 0 0km2 地区的水系演化模式 ,确证了地质历史时期阿拉善高原曾经是湿热的河、湖众多的自然地理景观 ,初步恢复了自“青藏运动”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本区地势高、低反转的影响过程 .  相似文献   
914.
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在低纬高原雨季开始期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万诚  郑建萌  解明恩 《气象》2000,26(11):24-26
将所有可能子集回归模型用于云南雨季开始的预报试验,选取有实际预报意义的500hPa、海温头年1~12月及同年1~3月网格点资料作为共同影响因子,分别与云南各站降雨量建立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对1998年、1999年的雨季开始期雨量进行独立预报表明:模型预报准确率优于逐步回归模型。从实况检验来看,效果较好,前期1~3月预报因子和模型适合低纬高原降水预测。  相似文献   
915.
河北坝上高原现代土地沙漠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王涛  李孝泽 《中国沙漠》1991,11(2):39-45
河北坝上高原现代土地沙漠化发展迅速。研究表明,近十多年来(1975—1987)每年以173.5Km~2的速度蔓延,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做为主导因素叠加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上造成其发展,主要表现是:地表在风蚀——风积过程中,可利用土地资源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916.
917.
基于加密自动站降水、葵花8卫星和ECMWF ERA5再分析等多种资料,本文对2018年6月17日08时至18日22时(协调世界时,下同)一次青藏高原(简称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东移与下游西南低涡作用并引起四川盆地强降水的典型事件进行了研究(四川盆地附近最大6小时降水量高达88.5 mm)。研究表明,本次事件四川盆地的强降水主要由高原东移MCS与西南低涡作用引起,高原MCS与西南低涡的耦合期是本次降水的强盛时段,暴雨区主要集中在高原东移MCS的冷云区。高原东移MCS整个生命史长达33 h,在其生命史中,它经历了强度起伏变化的数个阶段,总体而言,移出高原前后,高原MCS对流的重心显著降低,但对流强度大大增强。在高原MCS的演变过程中,四川盆地有西南低涡发展,该涡旋生命史约为21h,所在层次比较浅薄,主要位于对流层低层。西南低涡与高原MCS存在显著的作用,在高原MCS与西南低涡耦合阶段,两者的上升运动区相叠加直接造成了强降水。此后,由于高原MCS系统东移而西南低涡维持准静止,高原MCS与西南低涡解耦,西南低涡由此减弱消亡,东移高原MCS所伴随的降水也随之减弱。涡度收支表明,散度项是西南低涡发展和维持的最主导因子,此外,倾斜项是800 hPa以下正涡度制造的第二贡献项,而垂直输送项则是西南低涡800hPa以上正涡度增长的另一个主导项,这两项分别有利于西南低涡向下和向上的伸展。相关分析表明,在西南低涡发展期间,高原MCS中冷云面积(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52°C)可以有效地指示西南低涡强度(涡度)的变化,超前两小时的相关最显著,相关系数可达0.83。  相似文献   
918.
一次高原低涡诱发西南低涡耦合加强的动力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6月29日—7月2日期间逐6 h的NCEP 0. 5°×0. 5°全球预报场再分析GFS (Global Forecast System)资料,对一次引发特大暴雨的西南低涡和高原低涡耦合贯通加强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低涡和高原低涡耦合区上方在不同阶段均维持正涡度柱,呈现低空辐合和高空辐散的特征,并伴有强烈上升运动。垂直运动在耦合开始阶段最强,正涡度柱在耦合强盛阶段显著增强,高原低涡和西南低涡耦合贯通后,改变了涡度的垂直特征。西南低涡发展维持的涡动动能主要源于水平通量散度项和涡动动能制造项,摩擦耗散项和垂直通量散度项是其主要消耗项。高原低涡发展维持的涡动动能主要源于垂直通量散度项和区域平均动能与涡动动能之间的转换项,涡动动能制造项出现负值是其涡动动能减弱的主要原因。耦合期间强烈垂直运动将西南低涡的涡动动能向高原低涡输送,西南低涡对高原低涡发展维持有重要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919.
通过利用实况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影响凉山州地区的两次西行台风“木恩”和“韦帕”进行分析,结合高空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来总结两次过程中强降雨持续时间和落区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有较多的相似点,副热带高压和印度季风低压位置和过程持续时间和落区有很大相关性;台风对两次过程的水汽输送都有较大贡献,属于台风造成的远距离强降水;暴雨落区与两次过程的上升运动大值区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920.
一次龙卷风天气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河南濮阳CINRDA/SB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16日发生在河南濮阳的龙卷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龙卷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北侧、低空急流左前方的暖切变线附近;龙卷发生前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存在大的风垂直切变和丰富的水汽;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表现为移动的弓形回波北段强烈发展形成钩状回波,龙卷生成于钩状回波弱回波区附近。径向速度图上表现为在大范围入流风场中出现伴有辐合的γ中尺度气旋式涡旋,涡旋进一步发展加强导致其中央龙卷涡旋的产生,产生龙卷风天气。另外,强回波、低回波顶高、低层强垂直风切变都是这次龙卷过程中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