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5篇
  免费   2381篇
  国内免费   2934篇
测绘学   855篇
大气科学   3857篇
地球物理   2108篇
地质学   4482篇
海洋学   1460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988篇
自然地理   662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557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695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694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500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6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10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变质碎屑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热液来源复杂,可能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成矿早期的硫来自花岗岩浆,成矿晚期的硫有一部分可能来自地层,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来自地幔,因此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92.
在果干加年山的主脊及其以北识别出一套稳定的沉积岩系,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之上,以细砂岩、硅质粉砂岩为主,其中夹有大小不等的古生代外来岩块,底砾岩成分因地而异并具有快速堆积的特点,底部夹有流纹岩。厚度大于1633m。流纹岩夹层获得的锆石SHRIMPU-Pb谐和年龄为214Ma±4Ma,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代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闭合以后接受的最早的沉积盖层。望湖岭组之下的蛇绿混杂岩获得阳起石Ar-Ar年龄219.7Ma±6.5Ma。同位素定年确定构造转化事件发生在214~220Ma之间,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闭合时间提供了确切的时间约束,望湖岭组是这一事件的沉积记录,是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蛇绿混杂岩之上首次发现的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993.
联合稳定同位素与水化学方法确定地下水污染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  李成杰  李伟 《地下水》2007,29(3):80-81,106
地下水污染是废水参与地球水循环的结果,稳定同位素在全球水循环中的应用原理同样适用于研究地下水的地表污染源.通过与水化学方法结合,确定地下水的地表污染来源,计算了污水的混入比例,为今后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煤炭地质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水文地质局在发展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市场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以管理为手段,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通过落实"六个转变",推进内、外资源重组,优化配置和共享,为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速度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近年来的积极培育,水文局主业优势更加突出,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局职工荣辱与共、群策群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根据当前煤炭地质勘探形势,在创新机制与体制的基础上,提出六项具体措施,以实现全局跨越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东部陆下岩石圈地幔中的再循环地壳流体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幔捕虏体中的流体挥发份保存了地幔演化过程的流体介质.中国东部二辉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流体挥发份的化学组成和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结果表明,陆下岩石圈地幔以较轻的碳、氢同位素和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为特征,高温(800~1200 ℃)释放的CO2和CO呈现较轻的δ13C值,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地幔捕虏体明显不同[1].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对海拉尔盆地东缘免渡河镇早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1-3],初步判定该岩体形成于不成熟岛弧环境,地壳成熟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盆地后期砂岩型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张灿  褚昭利  周丹 《山东气象》2007,27(4):21-23
对2006年7月27日威海地区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倒槽在半岛地区维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与西风短槽移入所造成的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1 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春末夏初和秋初雷暴多随天气过程出现;盛夏7月份、8月份高温、高湿,通常在午后会出现地方性积雨云而产生雷暴。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要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雷雨观测、记载等有关技术规定。有突发性较强的雷暴、雷雨天气发生时,应及时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变化,做到准确无误地记载和上报。  相似文献   
999.
玛纳斯河流域雷暴气候特征及防雷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玛纳斯河流域中上游和中下游4个气象站1970—2005年的雷暴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玛纳斯河流域雷暴活动的气候特征,并根据其活动规律提出防御雷电灾害的几项事宜。  相似文献   
1000.
海南省澄迈县雷暴气候特征及其灾害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分析海南省澄迈县1959-2004年逐日雷暴资料,找出雷暴发生时空分布特征,统计1995-2004年10a雷暴发生的影响天气系统,计算出各天气系统影响下雷暴发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澄迈县雷暴日46a平均雷暴频次437次,年际变化呈波动减少趋势,5-8月是雷暴发生的高发期,占全年雷暴的53%,16-17时是一天中发生雷暴的最高期,西南方向发生的雷暴略多于其他方向,澄迈县受西南低压槽、南海低压槽和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影响时发生雷暴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