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09年5月19~20日广西全区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日的降雨主要是受低层切变线的摆动和地面弱冷空气造成的,20日的降雨是受高空槽东移引导中低层的切变线南压造成的,越南北部持续充沛的水汽供给是本次降雨过程的重要条件;19日日本数值预报对切变线减弱北抬和加强南压的过程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在20日高空槽东移引导切变线南压,欧洲数值预报比日本的更具参考性,但对系统的移动速度都偏快,中低层系统演变也偏快.强降雨落区和降雨量级T639和日本都报得偏小.  相似文献   
12.
王宇  乔琪  杨秀庄 《贵州气象》2008,32(6):16-17
针对2008—01—13-02-02发生在贵州省中东部地区持续21d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过程,结合MICAPS资料,分析了大气环流形势演变、低层冷舌形成、地面静止锋位置、冷空气强度和水汽条件等因素,总结出导致此次罕见冰冻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综合多种观测资料,对2006年8月1日发生在湘黔边境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高空槽前型飑线过程,副热带高压的迅速东退、强湿度梯度及其南北两侧冷暖空气的辐合造成的强湿度锋锋生作用触发了强对流;强对流发生前和发生时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良好的水汽输送及辐合条件对其发生发展十分有利;高层强辐散与低层强辐合的耦合形势以及强上升运动为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台风“莫兰蒂”引发的福建和浙北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NCEP的1°×1°格点资料,通过形势场、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研究了“莫兰蒂”台风暴雨。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大尺度环流条件。暴雨区的水汽条件是良好的,暴雨中心与水汽通量的辐合中心是一致的。暴雨区对应垂直运动最强区,暴雨的发生发展需要强烈且持续的垂直上升运动。在对流层低层,暴雨区的假相当位温都是随高度减小的,浙北地区存在假相当位温密集陡峭区,有利于该地暴雨的发生发展。湿位涡能很好的指示暴雨落区,福建暴雨主要是由对流不稳定引起,而浙北暴雨受正压和斜压不稳定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桃仙机场1989~1994年地面和高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预报方程,得出预报判据,对桃仙机场雷雨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春季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勰  柳艳菊  孙丞虎  李多 《气象》2016,42(10):1278-1282
2016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11.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值,仅次于2008年(11.8 ℃);全国平均降水量174.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1.7%,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值,仅次于1952年(187.1 mm)及1973年(179.1 mm)。季内主要发生极端日降温及极端日降水量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受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斜压波列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受高空槽控制,而东北地区则处于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形势,利于上述地区降水偏多。此外,受到厄尔尼诺影响,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盛行反气旋异常环流,将大量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地区,有利于南方地区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7.
张伟红 《海洋预报》2006,23(Z1):98-103
应用卫星云图、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数值分析产品,分析了2004年12月3~5日发生在浙江东部地区的暴雨和舟山市沿海的大风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由台风倒槽和冷空气及深厚的高空槽共同作用引起的;台风环流引起的东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冷空气的侵入加上深厚的高空槽引起的低空辐合、中高层辐散,促使了东海低压的剧烈发展,产生了猛烈的大风。  相似文献   
18.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OES卫星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机制等方面,重点对2008年7月22日襄樊罕见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观测特征与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高空槽、西南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切变线上对流云团在暴雨区合并、加强是造成襄樊罕见特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发生在TBB低值中心;沿低空急流建立的从南海到华中地区的水汽通道,为暴雨发生发展直接输送暖湿空气;低层强烈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使暴雨区大气湿层迅速增厚,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整层正涡度的配置以及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能量锋锋生、湿度锋锋生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具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天气系统预报效果的量化检验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颖  李俊 《气象科学》2010,30(6):763-772
对中国天气过程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一种针对模式对于降水及各种天气系统预报效果的天气学检验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AREM模式对2007年降水个例预报及2005—2007年汛期天气过程的批量预报检验,得出结论如下:(1)此天气学检验方法能够对各类天气系统及降水进行有效的检验,(2)对于中国典型高空槽类降水,AREM模式总体上对高空槽预报较为稳定、强度接近实况,对降水预报稳定性相对较差、强度偏弱,槽预报的较好(差)与降水预报的较好(差)不完全对应,(3)对于梅雨锋类降水,AREM模式对副高预报总体偏西、偏北、偏强,对高空槽、降水预报均总体偏弱,副高预报的较好(差)对应降水预报的较好(差)。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1~2000年6~8月份96~192小时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的500hPa高度与吉林省6~8月份的明显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的500hPa高度与吉林省6~8月份明显降水天气的对应关系,建立了4种预报模型,分别是副高后部、高空槽、冷涡、台风等明显降水预报模型,对提高吉林省6~8月明显降水天气预报水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