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336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针对山区样本数据有限的情况,提出一种支持小样本数据处理和高抗噪声能力的模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FLS-SVM)方法。采用基于混沌粒子群(CPSO)的向量机模型参数优化方法,避免了人为参数选择的不确定性,并考虑山区地形起伏的影响,引入地形改正量构建支持向量机训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地形起伏在内的基于CPSO优化的FLS-SVM模型与传统拟合算法如PSO-LSSVM和GA-LSSVM相比,能够利用有限样本获得更高精度的拟合效果,适用于SRTM正高数据获得正常高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992.
全空间条件下矿井瞬变电磁法粒子群优化反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矿井下矿井瞬变电磁法(MTEM)探测中,电磁场呈全空间分布,全空间瞬变电磁反演是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目前反演计算中全空间响应主要由半空间响应乘以全空间响应系数来得到,导致反演结果中顶板和底板异常(或前方和后方异常)叠加在一起难以分离,造成分辨率下降.论文提出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进行全空间MTEM反演,通过理论分析,在常规的粒子群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进化公式改进策略,提高了粒子群算法的寻优能力.基于全空间瞬变电磁场理论,编写了粒子群算法反演程序,进行全空间条件下五层含巷道的复杂模型的反演计算.结合某矿井巷道顶板、底板岩层及断层含水性的探测实例,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和解释,探测结果得到钻探证实.研究表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反演拟合程度较高,实现了矿井顶板、底板视电阻率异常的分离,提高了全空间瞬变电磁勘探资料的解释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3.
推导出了双线偏振雷达探测小椭球粒子群时,粒子旋转轴一致铅直取向和在空间均匀随机取向的两种情况下,雷达分别发射水平偏振波和垂直偏振波时的雷达气象方程,并重新定义相应的雷达反射率因子。   相似文献   
994.
基于SimRAD平台的零度层亮带特征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作者先前开发的SimRAD软件平台上添加了融化层中融化粒子散射特性的计算,从而在给定雷达发射频率,大气状态参数(高度、气压、气温、相对湿度)以及水成物相态、滴谱分布、含水量等信息的条件下,定量模拟出含有融化层的层状云的雷达反射率因子。模拟结果与大量雷达观测资料得出的层状云零度层亮带的回波特征相符合。并在此模拟的基础之上进行了零度层亮带对粒子融化速度和粒子群谱分布的敏感性试验,发现零度层亮带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廓线对二者均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5.
Sediment particles are often colonized by biofilm in a natural aquatic ecological system, especially in eutrophic water body.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particle size gradation, drag coefficient and settling velocity were conducted after natural sediment was colonized by biofilm for 5, 10, 15 and 20 days. Particle image acquisition, particle tracking techniques of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and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 we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these properti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ze gradation, the drag force exerted on bio-particles, and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bio-particles underwent significant change due to the growth of biofilm onto the sediment surface. The study proposes a characteristic particle size formula and a bio-particle settling velocity formula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of experiment results, that the settling velocity is only 50% to 60% as the single particle which has the same diameter and density. However, biofilm growth causes large particle which the settling velocities are approximately 10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primary particles. These results may be specifically used in the low energy reservoir or lak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96.
陆面数据同化由于能将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有机结合,已逐步发展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数据同化方法在模型中不断融入新的观测数据,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校正陆面过程模型的预测轨迹,提高模型状态变量的估算精度,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减小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优化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在众多数据同化算法中,粒子滤波算法不受模型线性和误差高斯分布假设的约束,适用于任意非线性非高斯动态系统,逐渐成为当前数据同化算法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残差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发展了一个数据同化方案,将微波亮温数据同化到大尺度半分布式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陆面水文模型中,对土壤水分进行估算,并对模型中的三个水力参数进行同步优化.最后设计了一系列对比实验并利用美国亚利桑那州在SMEX04(Soil Moisture Experiment 2004)期间获取的一套完整的实验数据对该同化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同化方案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壤水分估算精度,同时模型中的三个水力参数也得到了较好的优化,从而证明了该数据同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黄连娣  冯新  周晶 《地震学刊》2012,(3):326-331
为了进行极限状态方程不明确的大型结构可靠度分析,提出了结合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计算拱坝可靠度的算法。确定性力学分析采用ANSYS软件,利用BP神经网络来模拟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的功能函数,基于罚函数和粒子群优化法进行可靠指标计算。综合C语言、ANSYS的APDL二次开发以及MATLAB混合编程技术,编制了该算法的可靠度分析程序。算例表明,该方法适应于隐式功能函数的复杂结构可靠度分析。  相似文献   
998.
在宇宙中,众多恒星发出的光线充斥于万物之间.光压虽然早在1901年就被人们发现和试验证实,但一直未把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力看待.其原因是(光压)斥力相互作用(自然力)主要表现在宇观物体(天体)上,在太阳系内的(太阳光压)斥力作用下,能否证明地球物质的宏观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则是人们把(光压)斥力相互作用是否作为一种自然力看待的关键.宋贯一(1991)发现,太阳光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组成了一套类似金属塑性压力加工中的一套天然"轧机",太阳的能量(动量)就是通过这种"轧制"式耦合物理机制传递给地球的,并依据这种耦合机制产生的地壳"轧展"效应特征,发现(1999)太阳光压斥力作用才是控制全球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宋贯一(1992)又发现,太阳光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赤黄交角的存在,组成了一套天然的日地间太阳能量(动量)相耦合的"摇摆"式物理机制,依据这种耦合机制特征,发现和证明(2006,2011)太阳光压斥力相互作用才是激发自转轴摆动并产生极移及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力源.上述一系列发现,为(光压)斥力相互作用在自然界的客观存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它与(万有)引力相相互作用一样,在宇宙的演化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任冰  高睿  金钊  王国玉  王永学 《海洋学报》2012,34(1):163-177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的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拟了规则波对透空式结构物的冲击作用。通过黎曼解和CSPM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进行了修正。对造波边界采用虚粒子法模拟。提出了一种耦合计算方法来消除造波边界附近的压力波动现象,在结构物边界处设置了适合的冲击边界条件。应用修正的SPH模型模拟了规则波对浪溅区结构物的冲击作用,给出了结构物附近流场和压力场的变化特征,并应用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00.
探讨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结合欧拉矢量的维多样性动态权重粒子群算法构建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通过模拟算例验证该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建立的速度场模型与线性权重粒子群算法和非线性权重粒子群算法的计算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且收敛速度较快。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13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观测到的GPS水平速率结果,在块体划分和模型辨识的基础上,建立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并将其与最小二乘配置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建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