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546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5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李佳威  吴忠良 《中国地震》2016,32(4):584-594
以首都圈地震预警原型系统为例,讨论了地震早期预警系统(EEWS)设计中如何通过对"盲区"的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认为如果不仅考虑走时,而且考虑有限震源尺度和记录台站的实际工作状况,那么在台间距为20km时继续加密台站,虽不再能明显减小"盲区",却仍可以对控制"盲区"、提高预警系统的减灾效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2.
北京市门头沟区某公路岩质边坡数量多,边坡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无法获取每个边坡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因此,对大量边坡进行力学稳定性分析十分困难。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各种因素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定性分析,确定了2级4类共9个边坡稳定性影响因子,将边坡的稳定性级别划分为4级,即稳定、基本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 然后,构建了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 最后,对每个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13个边坡中,不稳定边坡3个,占总边坡的3%,较不稳定边坡27个,占24%,基本稳定边坡52个,占46%,稳定边坡31个,占27%。因此认为: 当边坡数量众多、边界条件模糊、影响因素复杂时,模糊综合评判是比较合适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时,需根据各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因果关系,对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防出现评判失效。  相似文献   
953.
北京市居民居住—就业选择的协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居民在住房市场上的迁居决策和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迁移决策,是城市空间结构塑造和演化的重要微观因素。本文以2009 年北京市城市居住环境评价和偏好选择抽样调查问卷为基础,探讨了居民居住迁移和工作迁移决策的协同性及其异质性,结果发现:居民居住迁移决策和工作迁移决策是一个存在正向相互联系的协同决策过程,而非两个独立的决策过程;居住迁移和工作迁移决策的正向反馈强度随着微观主体住房产权、户籍和家庭就业结构等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非北京市户籍、租房户和单职工家庭居民的居住迁移和工作迁移的正向相关关系要显著大于有北京市户籍、购房户和多职工家庭居民,并且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居民其居住迁移决策和工作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也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954.
北京市耕地功能空间差异及其演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雪  谈明洪 《地理研究》2014,33(6):1106-1118
城市化对耕地及其功能具有深刻影响,这在大都市郊区尤为明显。立足北京市,构建耕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运用加权求和法得出功能值。研究表明:① 在北京各区县,2004-2011 年间单位面积耕地的生产、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表现为生产和社会功能远郊平原区高于远郊山区和近郊区,生态功能远郊平原区高于远郊山区,文化功能近郊区高于远郊区。② 北京远郊平原区的粮食、蔬菜和瓜类生产功能均较强,但农业污染较严重。受距市中心距离影响,近郊区耕地文化功能需求量较大,远郊区供给量较大。③ 2004-2011 年间绝大部分区县单位面积耕地的总功能增强,受地形和市中心经济辐射影响,远郊平原区高于远郊山区和近郊区。④ 根据耕地总功能组成比重,把北京市耕地分为四种类型:生产型(远郊平原区)、生态型(近郊区)、文化型(丰台区和门头沟区)与社会型(远郊山区).  相似文献   
955.
北京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对办公空间集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对城市空间布局与重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剖析交通与城市经济活动及其功能区集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北京城市商务办公空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2008 年前后商务办公空间格局和集聚程度随轨道交通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对商务办公空间集聚程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办公集聚区等级随着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级的提升而提升。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对办公区位选择有正向的引导作用,使得办公集聚区的规模和等级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集聚效应更为显著。② 北京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所形成的办公集聚区在数量和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500 m、800 m以及1500 m半径范围内,随着换乘站点辐射范围的扩大,其涵盖的高等级办公集聚区的数量也呈现增多现象。③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功能属性对办公集聚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引导作用。④ 历史惯性、距离衰减、外部效应和主导功能差异是影响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不同半径范围内办公集聚区数量和等级的主要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956.
汶川8.0级地震和芦山7.0级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晶  邵志刚  马宏生  张浪平 《地震》2014,34(4):40-49
采用分层粘弹性介质模型,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两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的同震位错和震后粘滞松弛效应引起的周边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同震和震后效应均引起了芦山7.0级地震震中位置的库仑应力增加,有利于芦山地震的发生;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同震和震后效应引起的周边各断层上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分布显示,这两次大地震引起了其间的破裂空段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此外,累积库仑应力显著升高的断裂还有:鲜水河断裂带中段、灌县一安县断裂北段、文县断裂的一.部分、平武一青川断裂北段、略阳一勉县断裂。累积库仑应力显著降低的断裂有:马尔康断裂、岷江断裂南端、虎牙断裂、龙泉山断裂北端、北川一映秀断裂北段。  相似文献   
957.
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徐庄组鲕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徐庄组鲕粒灰岩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其中不仅发现了有核及无核同心-放射状鲕、单(或多)晶鲕、泥晶鲕和复合鲕,而且还发现了暗色颗粒包壳、凝聚颗粒和黄铁矿聚集体等特殊组构。暗色颗粒包壳的发现尚属首次,其可能是丝状蓝细菌菌体的残留物。凝聚颗粒由方解石或白云石构成,可能代表了微生物席内的含氧气泡。生物碎屑上的附着体可能是微生物群落的痕迹,在其内部发现有类似鲕粒的球状颗粒。复合鲕胶结松散,包壳不发育,表明其可能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水体环境。研究表明,徐庄组鲕粒可能形成于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浅海环境中,微生物在鲕粒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8.
分别利用EGM2008模型和地面实测重力资料反演川滇地区构造应力场,并总结分析川滇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EGM2008模型和地面实测重力资料的反演结果较为一致|川滇地区构造应力场复杂,龙门山断裂带和嘉黎断裂带地区构造应力分布明显、聚集程度高,构造应力均值也较大,反映了该地区构造运动活跃,与地震历史资料相对应。  相似文献   
959.
颜秉秋  高晓路  季珏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2):1586-1597
养老设施规划配置的关键应着眼于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多主体模拟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前期研究的梳理,归纳出养老机构配置问题中需要考虑的老年人、养老机构等主体的时间变异和空间差异特征、其行为规则以及他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构建了多主体微观模拟模型,对2010-2030年间养老机构需求与供给态势进行了预测,并讨论了养老设施布局的评估指标,通过设施利用率、百人床位数和空间匹配度等指标,对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政策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多智能体模拟技术对把握人口动向及养老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特征而言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研究工具,能够很好地体现各种要素的空间属性。对于北京市的“9064”养老服务规划和养老设施专项规划的分析表明,如果仅仅对养老模式的分担比例和百人床位数进行控制,而忽视对空间布局的管控,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有可能出现继续上升的趋势,为此,必须制定城市中心区养老机构的比例,同时对养老机构的定价、选址和服务质量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60.
北京市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及政策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席晶  程杨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9):1187-1194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家庭照料资源的减少,机构养老服务在北京市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历程,探析了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分为萌芽期(1953-1959年)、停滞期(1960-1977年)、增长期(1978-1995年)和繁荣期(1996-2012年) 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②在区县尺度,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阶段和布局现状存在空间差异。延庆县、怀柔区、顺义区、密云县、平谷区、门头沟区养老机构的发展主要处于增长期,呈现出增长期的布局特征;而昌平区、房山区、大兴区和通州区养老机构的增长主要处于繁荣期,并呈现出这一时期的布局特征;③老年政策不仅影响了养老机构的总体规模,并且对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空间布局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