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295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210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2篇
  1905年   3篇
  1900年   1篇
  1897年   1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3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81.
《水文科学杂志》2012,57(15):1843-1856
ABSTRACT

An integrated data-intelligence model based on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and krill herd optimization – the MLP-KH model – is present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daily pan evaporation. Daily climatological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two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Iran is used to compare the potential of the proposed model against classical MLP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s. The integrated and the classical models were assessed based on different error and goodness-of-fit metrics.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evidenced the capacity of the proposed MLP-KH model to estimate daily pan evaporation compared to the classical ones. For both weather stations, the lowest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0.725 and 0.855 mm/d, respectively, was obtained from the integrated model, while the RMSE for MLP was 1.088 and 1.197, and for SVM it was 1.096 and 1.29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82.
IPCC气候情景下全球海平面长期趋势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CCSM3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气候系统模式模拟20世纪海平面变化,在IPCC SRES A2 (IPCC,2001)情景假设下预测21世纪全球海平面长期趋势变化。模拟显示20世纪海平面上升约4.0 cm,且存在0.004 8 mm/a2的加速度,这个结果仅为热盐比容的贡献。在A2情景假设下,21世纪海平面上升存在很大的区域特征,呈纬向带状分布;总体上北冰洋上升大,南大洋高纬度海区上升小,大西洋上升值比太平洋的大;整个21世纪全球平均比容海平面上升了约30 cm,且呈加速上升的趋势。同时发现,中深层水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区域比容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贡献。北太平洋增暖主要集中在上层700 m以内,而北大西洋的增暖可达2 500 m的深度,南大洋南极绕极流海区热盐变化则是发生在整个深度。  相似文献   
983.
甲流感疫情时空聚集性的GI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肆虐全球的甲流感疫情是由一种突变的猪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故又被称为猪流感。自2009年5月11日发现首例甲流感病例传入我国以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疫情迅速蔓延并呈现全国大爆发的态势。深圳因地理位置特殊,流动人口众多,一直是我国流行病的高发地区。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对2009年5月26日至2009年11月15日间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所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分别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属性进行了统计,同时以日发病数为基本单位对这期间的甲流感疫情进行了时序与特征分析;并将病例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空间定位,选取病例患者的家庭住址作为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单元,利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的方法对这期间深圳市的甲流感疫情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市的甲流感疫情的时空聚集性重点表现在9月份上旬与香港接壤的南部地区,对深圳市疫情的防控要重点布置在与香港往来的几个通关口岸处。  相似文献   
984.
星载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与海洋环境噪声的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海洋环境噪声机理及风关噪声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利用星载微波散射计反演的海面风场数据进行海洋环境噪声分析,并对HY-2AASCAT数据与噪声谱级的相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南海海域作为研究区,利用潜标测量系统获取的噪声数据和多源散射计风场数据开展了相关实验,并采用NCEP海面风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SCAT数据与噪声的相关性优于HY-2A,散射计数据优于NCEP数据,散射计风场更适合海洋环境噪声的分析研究。该研究内容拓展了微波散射计风场数据的应用领域,并为海洋环境噪声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85.
选择地形平坦的实验区A和地形起伏较大的实验区B,采用GT-2A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和高精度地面重力测量数据,依据测线网交叉点平差方法评定GT-2A航空重力仪的内符合精度,通过地面重力与航空重力延拓结果的比对实验评定其外符合精度。结果表明,GT-2A重力扰动测量结果的内符合精度优于1 mGal,外符合精度在实验区A优于2 mGal,在实验区B优于3 mGal。  相似文献   
986.
鉴于欧拉矢量参数在局部区域适应性较差,提出一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速度场逼近方法。首先利用已有欧拉矢量参数估计站点速度,将剩余残差作为Elman神经网络拟合量进行逼近;然后将Elman神经网络估计结果与欧拉矢量计算速度相叠加,获得区域速度场模型。利用山东区域速度场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系统误差影响,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87.
提出一种沿轨干涉技术来获取Sentinel-1A数据中burst重叠区域内的方位向形变,进而通过内插方法得到非重叠区的方位向形变。针对D-InSAR的雷达视线向形变与沿轨干涉的方位向形变精度差异,采用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的方法解算了2016年高雄MS6.7地震的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高雄地震的同震形变以垂直和东西方向形变为主,且形变主要分布在断层左右两瓣。左瓣抬升,最大达到12 cm;右瓣下沉,最大达到8 cm;左右两瓣均伴随着向西的位移,最大达6 cm。在左右两瓣之间,该地震还具有西北-东南走向的断层特性。  相似文献   
988.
使用Sentinel-1A卫星观测的2015年新疆皮山地震震前震后一对SAR影像,提取该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合Okada位错模型,在考虑渐变入射角和解缠基准偏差的情况下,反演本次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结果表明,皮山地震是小倾角逆冲型地震,断层破裂开始于地表以下约5 km处,最大滑动量为0.76 m,高滑区集中于深度9~14 km,累计释放地震矩达5.14×1018,相当于矩阵级MW6.47。  相似文献   
989.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发震构造分析及考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史料记载,公元600年秦陇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和发震构造长期存在争议。根据在陇县固关一带发现的地震崩塌体,同时结合史料考证、卫星影像判读、野外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测试等手段,研究认为: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固关段;秦陇地震震中在陇县固关镇一带,震级为6$ {}^{3}\!\!\diagup\!\!{}_{4}\; $级,震中烈度为Ⅸ度。该地震的研究对于六盘山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青藏块体北东向扩展的动力学过程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史载公元849年10月20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发生大地震.对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烈度的认识目前存在较大分歧.作者在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活断层填图和古地震研究过程中,在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发现多处距今1000多年的地震形变遗迹;结合公元849年地震史料的进一步考证,表明大青山山前断裂带为公元849年地震的发震构造.宏观震中位置应在活动断裂变位量最大的包头铝厂至永富一带,地理坐标约为北纬40.4deg;,东经110.2deg;.震中烈度为Ⅹ度,震级为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