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4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772篇
测绘学   420篇
大气科学   557篇
地球物理   615篇
地质学   1851篇
海洋学   466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4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Radiocarbon and total carbonate data were obtained near the 1973 GEOSECS stations in the North Pacific along 30°N and along 175°E between 1993 and 1994. In these stations, we estimated radiocarbon originating from atomic bomb tests using tritium, trichlorofluoromethane and silicate contents. The average penetration depth of bomb radiocarbon during the two decades has deepened from 900 m to 1300 m. Bomb radiocarbon inventories above the average value for the whole North Pacific were found widely in the western subtropical region around 30°N both in the 1970s and 1990s, and its area in the 1990s was broader than that in the 1970s. In most of the North Pacific, while the bomb radiocarbon has decreased above 25.4, the bomb radiocarbon flux below 25.4 was over 1 × 1012 atom m-2yr-1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around 30°N. In the tropical area south of 20°N, the bomb radiocarbon inventory below 25.4 increased from zero to over 10 × 1012 atom m-2 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se distributions suggest that the bomb radiocarbon removed from the surface is currently accumulated with bomb 14C flux of over 1 × 1012 atom m-2yr-1 below 25.4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mainly by advection from the higher latitude, and that part of the accumulated bomb 14C gradually spread southward with about 30 years.  相似文献   
22.
根据2002年11月在亚大湾大鹏澳进行的连续30d(每日采样一次)观测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大鹏澳非养殖区中各浮游植物优势种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生长与演替的主要理化因子.建立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模型,并与春季的大鹏澳现场调查建立的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生境变化(降雨)对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不同的演替过程。春季浮游植物对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大量降雨引起海水中营养盐浓度升高,促进并维持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高密度生长,待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中肋骨条藻数量下降,减轻了对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的生长压力而使其成为优势种;而秋季水温较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较春季大为减少,中肋骨条藻和柔弱菱形藻对资源的竞争较为缓和,使外界环境变化成为影响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原因;降雨期间虽然营养盐增加,但环境变化使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雨后柔弱菱形藻数量不能恢复,水体中高营养盐浓度促使中肋骨条藻出现生长峰值。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8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定量研究,揭示隆源和矿物碎屑各组分的分布,也显示了组分分析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研究方法在海洋古环境研究中的潜力,研究区生源碎屑的分布明显受与水深相关的深海溶解作用所控制,水深3500-4000m的现代南海CCD以下,钙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减少,而硅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增加,研究区表层沉积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大陆,吕宋镐的风化产物只起次要作用,且其分布主要受与离岸距离远近和海流相关的搬运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24.
通过多种化学分析方法 ,初步探讨了扇贝肝胰腺组织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该组织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 ,并含有重要生理活性的 EPA和 DHA,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丰富。这些结果为扇贝加工后下脚料的利用 ,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5.
海山富钴结壳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我国与俄罗斯合作研制的三个海山富钴结壳标准物质GSMC-1,2,3.这三个标准物质的原样分别取自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和中太平洋海山.样品经风干、选配、球磨制备成均匀的粉体样品,其均匀性采用高精度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验.样品的化学组分采用国内外多实验室协同分析方式定值,有八个国内实验室和八个国外实验室参加了合作分析.测试组分均为57个,其中GSMC-1,2有43个组分定为保证值,10个组分作为参考值;GSMC-3有45个组分定为保证值,8个组分作为参考值.经2a多的试用,三个标准物质已于2005年被国家计量部门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其编号分别为GBW07337,GBW07338和GBW07339.  相似文献   
26.
研究流形上的聚类分析,针对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引入了流形概念,提出1种基于流形的密度聚类算法,该方法将流形的概念与聚类相结合,可以适用于样本为复杂分布的聚类。文中通过实例证明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孔石莼是一种大型绿藻,在食品、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孔石莼化学组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环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1989年8月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的水化学要素(pH、盐度、DO、COD、浊度)、营养盐(NO_2-N、NO_3-N、NH_4-N、PO_4-P、SiO_3-Si)和重金属(Cu、Zn、Pb、Cd)等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了水质、底质的环境状况及潮流的影响。从环境地球化学观点探讨了该疏浚物倾倒区选择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9.
化学生态调控对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鳌山湾,是一个营养类型特殊的海湾,湾中基本无径流输入,呈“C”字形,封闭性较强,水较浅,湾内主要有筏式扇贝养殖和底播贝类养殖,沿岸有滩涂池塘养殖.根据1996年11月至1998年5月的调查结果得知,鳌山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1,2].为探讨贫营养海域进行化学生态调控的可能性,利用鳌山湾的封闭性,根据其水交换规律[3],于1999年6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全湾规模较大的化学生态调控试验,旨在有效提高鳌山湾的营养水平,为今后在贫营养海域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对于含多资料三维分潮波模型建立了一种岸边资料运动学外推的潮波第一边值方法,并对渤海的四大原湖波进行试算。结果证实本方法可行,该方法使潮波方程既满足第一边值问题,充分利用岸边测站资料,又保证岸界法向流速为零条件,符合物理意义。并对复型病态矩阵的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性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