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01.
山东省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为进一步研究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山东省开展完成的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成果,分析总结了全省山丘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02.
With the long-term data of the geodetic sea level measurements undertaken in the Dongting Basin and the recent sediment data of Dongting Lake, we analyze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of the Dongting Basin and the sedimentary rate of Dongting Lak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omorphology and hydrogeology, we distinguish the two different spatial concepts between “the basin of Dongting Lake“ and “the Dongting Basin“. Then,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the siltation on the levees and the space of storing flood. The better quality of levees is required due to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the silt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preventing flood disasters are increasing.The space of storing floo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but by the siltation. At present,the sedimentary rate of Dongting Lake is higher than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of the Dongting Basin.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capacity of the Dongting Basin counteracts a part of sedimentary capacity, and the shrinking tendency of Dongting Lake is restr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is harmful to the situation of preventing flood disaster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相似文献   
603.
嘉陵江水资源的开发与防灾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首先从地学角度阐明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泛滥在人类出现之前即已有之。所以,单靠维原有自然状态尚不跳以防止咱中及长江中下游洪灾;在上游设置具有足够调洪能力的水利工程也是必要的和紧迫的措施。根据四川盆地及其周转的水资源状况、工程地质条件和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笔者认为,在盆地北部边缘山区的嘉陵江(主要是涪江和渠江)上游修建拦蓄工程,不但可消除川中旱洪灾害,同时将大大地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威胁。为此  相似文献   
604.
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中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强度大、灾情严重。在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 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和破坏程度差异巨大, 全国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灾害区, 两大灾害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亚区。地质灾害活动具有不规则准周期性和累进性特点。多数地质灾害在强弱变化中显示不断增强的趋势。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来说, 防治地质灾害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05.
台风防灾减灾信息系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近年台风造成沿海严重经济损失,并诱发副热带高压偏移及四川盆地持续高温、旱灾,引起社会关注。2007年,我国即将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也亟需抓紧时间作好前期准备,促进“台风防灾、减灾信息系统”更臻完善。本文提出五项技术关键,呼吁信息共享跨学科、跨部门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606.
洪水风险=灾害事件×暴露程度×脆弱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olfgang KRON 《湖泊科学》2003,15(Z1):190-204
世界上,洪水可能是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不受到洪水的威助、由于洪灾风险是灾害事件、洪泛区财产遭遇风险的程度,以及它们的脆弱性的函数,所以灾害损失的增长与上述各个方面的变化都有关.防洪措施可以减少灾害事件的频率,恰当的预防措施也能显著降低财产风险.然而除了公共措施和私人措施外,在减少私人、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风险方面,保险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对洪水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保险公司必须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至关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应当清楚在极端情况下他们自己可能承担的最大损失.  相似文献   
607.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与湟水谷地,由于剧烈的地质活动、 较大高差与强烈水力作用等,使得地质灾害非常频繁,为明确该区域的地灾易发性区划,选取地貌、坡度、坡高、植被、岩性、降雨量和距断层、距河流、距道路等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模型计算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其综合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高...  相似文献   
608.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自然灾害环境和成灾过程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分析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自然灾害形成环境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区自然灾害过程所具有的如下基本特征:孕灾过程具有多样性、频发性和地域差异性;受灾过程特征集中表现为季风边缘区受灾环境对各种自然致灾因子的放大作用;成灾过程特征表现为本区更易成灾,虽然绝对灾情较低,但相对灾情较大和关键农事期气象致灾因子发生频率高等。  相似文献   
609.
针对目前地质和巷道独立建模给矿井灾害救援带来的问题,建立了基于面模型的多层3维地质与巷道集成模型,并结合可视化技术为救援决策提供可视化的技术支持。研究了复杂地质体的3维模型和巷道3维模型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基于多层3维地质建模及基于巷道断面构建3维巷道模型的实现方法;最后结合3维巷道网络的弧-节点模型与地层岩性、节点相互关联的拓扑关系,实现了二者的集成建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启发式路径搜索的A~*算法,实现了应急救援路线的智能快速选择。这种集3维地质模型、巷道模型为一体的可视化系统对于矿井的事故救援或定位事故发生地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10.
王旭 《吉林地质》2020,39(1):87-91
浑江区水系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地层发育较齐全。区内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类型、降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区域上看,地质灾害点分布不均匀,中北部明显多于西南部。在地质灾害成因上,大部分地质灾害点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区内的所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基本上是由人为修路切坡及采石、开采煤炭资源、修建住宅等工程引发的;泥石流的形成与人为耕种、毁林开荒等工程活动有较密切关系。纵观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分布特征,不难发现,在该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地质灾害点就越多。本文重点在说明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阐述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