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阐述了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感应电压Vz(t)转换为垂直磁场Hz(t)的方法,以便计算全区视电阻率,进行定性与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122.
1Introduction Indian Ocean dipole(IOD),a kind of localcharacteristics of varia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in the Indian Ocean,behaves with an oppo-site SSTA symbol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parts of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Yu and Liu,2004;Rongand…  相似文献   
123.
对1958—1997年美国NCEP逐日高度场再分析资料进行低通滤波,利用滤波后的资料统计分析了北半球的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的地理位置分布、年际变化、季节特点等,又对大西洋、太平洋和乌拉尔山地区3个阻塞多发地的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活动特点进行比较,发现偶极子阻塞的纬度主要活动带比孤立子阻塞偏北5~10个纬度;孤立子阻塞主要在大西洋地区和乌拉尔山区活动,偶极子阻塞主要发生在太平洋地区,无论孤立阻塞还是偶极子阻塞在60°W~140°W(即美洲地区)都是最少的;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都有明显季节变化,孤立子阻塞活动的纬度峰值区是春季、秋季和冬季一致,夏季最偏北;偶极子阻塞活动的纬度峰值区是夏秋季位置最偏南,冬季发生区最偏北。孤立子阻塞经度的季节性要比偶极子阻塞更显著,但夏季经度位置最偏东和冬季最偏西的特点一样;太平洋地区无论孤立子阻塞还是偶极子阻塞活动纬度区都比大西洋和乌拉尔山地区偏北5~10个纬度;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天数都是冬季最多,春季次之,孤立子阻塞天数夏、秋数量相差不多,秋季稍多,偶极子阻塞秋季最少;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都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两者具有相反的年际变化等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4.
125.
发展了一个用于台风路径预报的初始场人造台风方案。该方案除包含对称台风环流外,也考虑了非对称风的作用。使用双向移动套网格模式作的试验预报结果表明,初始场中引入人造台风后能明显提高径预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6.
基于层状导电和可极化大地表面,电偶源电场的时间谱在无随机干扰和有随机干扰时,进行频谱转换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时—频转换的误差传递问题严重。但是,采用窗口(圆滑)滤波可以有效压制随机干扰,使时—频转换达到必要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7.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and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oscillation (EQUINOO) are important climatic system oscillation events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that affects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SMR). The prim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to deliberate the influence of these events on ISMR and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predict these events for future time scales using a 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 deep learning model. LSTM is a special kind of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 which specializes in learning long-term dependencies and extracting important features. The features learnt by the model is then ranked using correlational analysis (linear and nonlinear). This approach helps in selecting decisive and imperative set of relevant predictors, which can be employed to predict IOD and EQUINOO. Nonlinear correlational identified predictors are found to forecast with greater precision as to their linear counterparts. The model-calibrat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IOD and for EQUNIOO was 0.90 and 0.88 respectively at a lead of 5 months. Our proposed model was observed to work at par with the other existing models in terms of various statistical evalu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28.
根据A.A.考夫曼推导水平层状介质表面上磁偶极子电磁场表达式的思路,推导出了水平层状大地上方磁偶极子电磁场的表达式,采用两层和三层典型层状大地模型,研究了不同飞行高度的电磁场响应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飞行高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测点的电磁响应大小。  相似文献   
129.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水平电偶极子源在海洋二维介质情况下电磁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油气高阻异常体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研究MVO(Magnitude Versus Offset)曲线解释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分析高阻油气异常体的水平位置的变化,对电场和磁场幅值的MVO曲线产生的影响,得出了通过MVO曲线定性分析高阻油气异常体相对水平位置的方法。本研究可为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数据的定性分析提供部份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偶极子法可用于防渗膜渗漏检测。膜上介质厚度以及偶极子与膜的距离会对偶极子检测的灵敏度产生影响。基于填埋场防渗膜高压直流电法的检测原理,对膜上介质厚度对偶极子检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渗膜上介质厚度增大,通过在介质表面上移动偶极子来检测漏洞是困难的;但若偶极子能逼近膜的表面进行检测,无论膜上介质厚度多大,在漏洞附近都能检测到明显的电势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