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305篇
地质学   443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4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51.
针对现有水系高程提取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不高以及高程逻辑错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高线的水系高程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水系与等高线的协同空间关系提高求交效率,采用河流分段趋势面插值方法提高水系高程精度,并建立水系树结构以避免高程逻辑错误。通过与现有方法的对比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兼顾精度与效率,且不存在高程逻辑错误,比现有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952.
针对MODIS遥感数据采用多波段普间关系算法提取水体容易与阴影混淆,产生提取不精确的问题。作者将对多波段普间关系水体提取算法进行研究,并以鄱阳湖为实验对象,使用改进后的多波段普间关系算法对水体进行提取。实现提升水体提取精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53.
针对双相机数字工业摄影测量中的人工标志点自动匹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相对关系不变性的图像匹配算法,根据平缓过渡曲面上相邻点间相对关系在两张像片上一致的原理,解决了两张像片的标志点自动匹配问题。3组实验表明,该算法匹配正确率高,匹配速度快,能够满足动态测量数据处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954.
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滑坡地形三维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滑坡表达研究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序列的滑坡地形全自动鲁棒三维重建方法。以某滑坡区为试验场地,利用无人机搭载小型数码相机获取滑坡影像,辅助飞控数据建立的影像拓扑关系,依据计算机视觉原理,对滑坡地形进行了全自动三维建模,生成了包含颜色信息的三维点云数据,构建了滑坡体数字表面模型(DSM)。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实现滑坡三维地形精细测绘,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所建模型可准确表达滑坡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正确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适合在困难山区或潜在危险地区的滑坡遥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55.
环渤海地区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城镇化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究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发展响应对于理解城乡关系、区域城镇化以及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力构建城镇化与农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环渤海地区城镇化与农村发展时空格局,并探究二者的协调特征。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城镇化与农村发展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二者高低值空间分布不完全吻合,农村发展差距整体上小于城镇化差距;2城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发展,但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二者协调程度下降,农村发展分异加大;3协调分析需要紧密结合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状态,三者空间分布存在多种耦合情形。认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创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协调机制;应着力凸显地域主体功能,加强不同功能区间的协同;宜依托区域自身禀赋特征,探索契合当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956.
降雨和地形地貌对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念性水文模型数量众多,判断模型是否适合研究流域可以通过模拟结果来体现,但是熟悉流域的产汇流特性可以筛选模型,从根源上大量减少工作量,也可以解决相似流域无资料的问题。选取6种概念性水文模型,以马渡王、板桥和志丹这3个半湿润与半干旱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流域特性与模型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降雨和地形地貌分析其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地形及植被对产汇流过程有重要影响,由于局部产流现象严重,河道坡度影响大于流域平均坡度,当区域气候条件相差不大时,地形地貌比降雨对流域产汇流特性影响更大。因此对于水文模型的选择,可以在熟悉流域产汇流特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必要时可以增加适合研究流域的模块来获得更好的预报,在半干旱与半湿润流域,同时具有蓄满和超渗机制的模型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7.
利用安装在新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作物生长自动监测系统2011—2012年拍摄的棉花生育期图像,采用现代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阈值分割,自动获取棉花作物覆盖度(Ccp)数据,经对自动监测系统获取的Ccp值与棉花人工观测的叶面积指数(LAI)、植株高度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建立棉花Ccp与LAI、植株高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使用建立的关系模型,由自动监测系统获取的Ccp数据,反演2012年棉花的LAI和植株高度,并与人工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棉花Ccp数据反演的LAI与人工实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反演精度,说明通过自动观测棉花Ccp的方式进行LAI反演的方法是可行的;Ccp与株高的关系模型虽相关性高,但反演的株高精度较低,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58.
为了明确分布于中国海域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青石斑鱼(E.awoara)、巨石斑鱼(E.tauvina)、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和宝石石斑鱼(E.areolatus))等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测定了5种石斑鱼属鱼类的核糖体DNA ITS1序列,获得其ITS片段长度分别为537、536、535、528、532 bp。研究结果表明:5种石斑鱼r DNA ITS1序列的碱基组成趋势相似,A+T含量皆低于C+G含量,A+T含量最低为宝石石斑鱼(37.6%),最高为六带石斑鱼(41.5%);基于Kimura-2双参数模型计算得到上述石斑鱼种间遗传距离在0.0000~0.3002。基于MP法、ML法和NJ法构建的3种分子系统树表明,r DNA ITS1序列与形态呈同步进化关系,宝石石斑鱼与其他4种石斑鱼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在所研究的物种中最早分化而出,而点带石斑鱼与青石斑鱼的亲缘关系最近,分化的时间最晚。  相似文献   
95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 (spring tidal prism) and A (throat area below mean sea level) is statistically analysed in terms of 29 tidal inlets or bays along the Huanghai Sea (Yellow Sea) and Bohai Sea coasts. For 15 of these tidal inlets, the best regression equation is A(km2) = 0.845 />(km3)1.20.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C and n are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A relationship for the inle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East China Sea coasts. It is no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 and A is unstabl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sediment abundance. The study shows that a united P-A relationship can be obtained for the tidal inlets of lagoon type and bay-drowned-valley type, not containing some half-circle shape bays which confront deep water. These half-circle bays do not belong to tidal inlets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enough sediment abundance and are fairly open.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