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49篇
  免费   10114篇
  国内免费   12241篇
测绘学   4493篇
大气科学   6063篇
地球物理   12324篇
地质学   32439篇
海洋学   6490篇
天文学   3129篇
综合类   3783篇
自然地理   9083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540篇
  2022年   1459篇
  2021年   1683篇
  2020年   1804篇
  2019年   2034篇
  2018年   1775篇
  2017年   1966篇
  2016年   2125篇
  2015年   2351篇
  2014年   2898篇
  2013年   2855篇
  2012年   3238篇
  2011年   3515篇
  2010年   2979篇
  2009年   3681篇
  2008年   3584篇
  2007年   3987篇
  2006年   3863篇
  2005年   3411篇
  2004年   3241篇
  2003年   3146篇
  2002年   2704篇
  2001年   2434篇
  2000年   2256篇
  1999年   2093篇
  1998年   1872篇
  1997年   1612篇
  1996年   1488篇
  1995年   1275篇
  1994年   1271篇
  1993年   1072篇
  1992年   862篇
  1991年   588篇
  1990年   499篇
  1989年   409篇
  1988年   303篇
  1987年   223篇
  1986年   149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26篇
  1976年   7篇
  1954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991.
康立功 《安徽地质》2008,18(1):20-26
塔河油田2区三叠系油藏是西北分公司开发较早的碎屑岩油藏之一,开发层系有上油组、中油组,油柱高度在15~20m,储层为辫状三角洲相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微相沉积,非均质性严重。本区上油组砂体厚度40~0m,中油组25~35m,分布较稳定,物性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原油属低粘度轻质油。但2区三叠系油藏实钻变化大,见水快、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较差,经过多次调整虽有一定程度改善,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2区三叠系油藏开发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是对本区油藏类型的认识上存在问题即2区三叠系油藏是以断裂控制的断块油藏而非背斜油藏,并延伸分析正在投入开发评价的S96-T901井区、TK232-T453井区及T206-T208井区等都为断块(断背斜)油藏。应用断块油藏的观点对塔河地区三叠系油藏勘探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杭州湾沿岸平原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特征,扼要分析了钱塘江与杭州湾岸线的变迁历史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平面持续上升带采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未来杭州湾海岸带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环杭州湾城市化发展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3.
龙固井田为全隐蔽的华北型煤田,位于巨野煤田中部,其首采扩大区主采煤层为3号煤层。考虑3煤层顶板稳定性主要受其顶板的构造信息和岩性信息影响,因此首先依据三维地震勘探综合解释成果及波阻抗反演解释成果对二者进行定量化,然后对波阻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波阻抗数据和量化后的构造数据具有相同的变化范围及等量贡献。在此距离范围内构造和岩性的权值各为0.5,依此生成综合因素煤层顶板稳定性隶属度。分析3煤层顶板以上10m、20m处的综合因素煤层顶板稳定性隶属度图可以发现,该区3煤层顶板稳定性比较好。且其稳定性主要是受构造因素控制,岩性因素相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4.
邢东矿井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沉陷带的过渡带,通过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分析,本区先后经历了由挤压-拉张的变形过程,变形强度由弱到强。海西期构造应力影响较弱,印支期-中燕山期构造应力作用较为强烈,形成了大量的挤压结构面和压缩构造.燕山晚期-喜山期是构造形成的最终阶段,以拉张伸展变形为主,现今的多数正断层的断裂结构面仍保存有先期的挤压结构面特征。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要形式,断层组合形式多样,这些构造形成期次不同,北西向断裂对北东向断裂具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矿井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对瓦斯突出、矿井突水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矿井构造具有空间性和非线性等特点,使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评价的难度较大,据此利用MapObject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ANN)耦合技术,对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进行评价。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突水系数、底板倾角变异系数、底板标高变异系数、断层强度指数、断层密度等5项指标引入评价体系,经过空间分析统计和模型识别,建立了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评价模型。在开滦矿区东欢矿8煤层构造复杂程度的评价中,共训练及评价了研究区的226个评价单元.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及西北部构造复杂,中部及东南部构造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镜下观察,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孔隙类型较多,以粒间孔为主。细管压力曲线上看,曲线较陡,分选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总体上较差,与孔隙度、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大的孔隙对渗透率的贡献最大。扶杨油层的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于成岩作用影响,压实作用使孔隙空间显著缩小,胶结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生长使孔隙进一步缩小和复杂化,后期的溶蚀作用使孔隙空间增加。  相似文献   
997.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我国首条大型电力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动化监测在超大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逐渐将对工程的安全、预判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为工程节约大量资金情况下,提高预判安全施工的能力,是提高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8.
New basis for the constitutive modelling of aggregated soil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Natural and compacted soils are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aggregation of particles.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se materials depends on soil structure. The oedometric compression tests performed on aggregated samples presented here showed that these materials exhibit a yield limit depending not only on stress history and stress state but also on soil structure. Evidence is provided using the neutron tomography technique.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oil structure modification occurs together with plastic deforma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used to propose a new state parameter to quantify the soil structure. Based on pore-scal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 evolution law for this parameter is proposed as a function of associated plastic strains. Considering both soil fabric and inter-particle bonding effects, a new yield limit depending on stress state, stress history and soil structure is introduced for the aggregated soils. Accordingly, a new constitutive framework consistent with strain hardening plasticity is proposed to consider soil structure effects in the modelling of aggregated soils.  相似文献   
999.
We study the aspect of unstable behavior (like strain localization bands) in elastic solids as a consequence of micro-fracturing. A two-scale approach of computational homogenization is considered. The macroscopic behavior is investigated by finite element computations on a unit cell. At the micro-level, we consider a granular structure with elastic grains. The inter-granular boundaries are modeled with cohesive laws, friction and unilateral contact. We show that decohesion between grains gives rise to macro-instabilities, indicated by the loss of ellipticity, typical for deformation localization band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icroscopic softening on inter-granular boundaries and the onset of macro-instabilities is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exampl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hesive law and friction parameters is analyzed. For periodic distributions of granular structures, we prove the loss of periodicity by fail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ize dependence effect in the homogenized response. We present numerical examples of bifurcation of solutions for granular cell structures and of particular solutions specific to elementary volumes with periodic cell distribution. Size dependence appears in the unstable regime and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ohesion and friction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源兆”的若干问题及途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贵宣  张肇诚 《地震》1996,16(4):391-395
从位场理论的观点讨论了场和源的概念,建议将“场兆”改称为构造前兆,将“源兆”称为震源前兆。文中还分析了震源体与各种前兆观测方法探测的深度,并根据地磁与重力观测方法不同的物理基础和地质基础,指出震磁效应对于研究震源前兆的特殊意义,文中还介绍了1976唐山地震观测到震源前兆的部分实际地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