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3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769篇
测绘学   433篇
大气科学   792篇
地球物理   1024篇
地质学   1244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进一步了解山区与平原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为山区和平原地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ADTD地闪定位系统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监测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地闪频次、极性、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等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山区地闪密度略高于平原地区,平原正地闪百分比稍高于山区,近10年的正地闪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正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大1.16kA,负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小3.67kA,平原总地闪平均强度比山区大3.46kA。③总地闪小雷电流幅值(I≤30kA)概率山区比平原大8.9%,大雷电流幅值(I100kA)概率平原比山区大0.6%。④山区正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大2.44kA/μs和2.31kA/μs,平原正、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山区大3.41kA/μs、5.77kA/μs和5.64kA/μs。可以得出,山区小雷电流绕击率大于平原,正地闪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负地闪和总地闪;平原地区大雷电流反击率比山区大,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山区。  相似文献   
162.
范思睿  王维佳 《气象科技》2019,47(2):191-200
2014—2017年四川地区开展了大范围云系观测科学试验。观测对象以盆地层状云系和积层混合云系为主,积状云(对流云)为辅。本文围绕试验目标、区域、观测要素、观测布局设计、观测方案设计、设备技术参数和典型个例等7个方面进行介绍,根据不同类型云系和降水变化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观测方案,获得了不同类型云系和降水的多尺度连续性观测数据,为四川地区开展云和降水关系研究提供详实的综合型外场观测数据。层状降水云典型个例云高可达8km,云强核心部位的云雷达反射率可达28dBz,径向速度可达-6m·s~(-1),在0℃附近,反射率和退偏振因子LDR上有一条明显的亮带,表现为极大值,液态水主要集中于4.5km以下,随着雨强增大,液水含量增加,降水滴谱分布较窄,随着雨强减小,雨滴谱和速度谱变窄,但小粒径数浓度增加,说明对层状云雨强起主导作用的是雨滴直径,而不是数浓度;无降水层状云典型个例云层厚度为3.2km,云顶约为4km,云雷达反射率不超过0dBz,径向速度不超过5m·s~(-1),层状云内整层水汽含量和液水含量较为稳定,云中主要为液态粒子且粒径偏小、小粒径数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3.
毫米波雷达云回波的自动分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米波雷达在云探测方面比厘米波天气雷达和激光雷达具有显著优势,可获得更多的云粒子信息,是研究云特性的主要遥感探测设备。为了开展对毫米波雷达探测的云回波进行自动分类的研究,利用161次云回波的个例数据,统计得到了卷云、高层云、高积云、层云、层积云和积云6类云型的特征量和其他参量的数值范围,利用分级的多参数阈值判别方法,达到了自动分类的目标,通过与人工分类的初步验证,两种分类结果的一致性达到84%,其中,层云和积云的识别一致较低的原因在于样本数据有限,仅有6次层云和8次积云的个例样本数据。通过更多样本的处理,提取的特征参量更可靠,自动分类的准确率会得到提高,以便将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云分类技术应用于将来的云观测自动化业务。   相似文献   
164.
In this study, linkage between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extremes and cloud covers over Central India is explored dur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 using Satellite data (1998–2015). This is a first attempt to relate the changes in cloud cover to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extremes. Non-rainy cirrus clouds are excluded from this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heavy rainfall (≥ 60 mm/day) is associated with cold cloud tops (Tb≤220 K) while moderate rainfall (<60 mm/day and ≥20 mm) occurs mostly with middle clouds (Tb>220 K and ≤245 K). Low level clouds (Tb> 245 K) are responsible for light rainfall (<20 mm/day). Increases in top 20%, 10%, 5% and 1% heavy precipitation relate well with the increases in very deep convective, deep convective and convective cloud cover. Among these relations, increase in top 5% heavy precipitation relates best with increase in very deep convective cloud cover. Decrease in bottom 30% low precipitation relates with decrease in low level cloud cover. The results reported in this study fit into the framework of how weather extremes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65.
周鑫  周顺武  覃丹宇  孙阳 《气象》2019,45(2):216-227
基于FY-2F静止气象卫星提供的2015年5—9月的高分辨率数据,通过温度阈值法识别出深、浅对流后,分析和比较了深、浅对流在对流初生(convective initiation,CI)至发展阶段中云顶高度、云顶快速降温率(cloud top cooling rate,CTC)以及多通道差值等云顶物理量特征的变化异同。结果表明:深、浅对流在CI阶段的云顶物理量特征具有相似变化特征,即云顶高度均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CTC值均先减小后增大;深、浅对流差异表现为深(浅)对流云顶上升高度能(不能)超越水汽层高度;深对流CTC最低值较浅对流CTC最低值更低。基于CI阶段深、浅对流的CTC最低值的差异,通过个例验证,表明利用深、浅对流CTC最低值的差异,可以在识别出CI的基础,判断出CI是否发展成为深对流,从而能提前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166.
我国中东部平原地区临界气温条件下降水相态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双  谌芸  何立富  郭云谦 《气象》2019,45(8):1037-1051
基于2001—2013年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对地面气温位于0~2℃(以下称临界气温)我国降雪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雨的垂直热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引入了决策树判别方法对上述条件下雪和雨进行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临界气温下降雪出现频率总体高于降雨、雨夹雪出现频率,且在我国华北南部至江南北部的中东部地区分布较多,年均可达7.69~15.38站次;临界气温下,降水相态为雨或雪对应的平均温度廓线最大差异位于650 hPa附近,且地面气温较低时,平均温度差异更明显,平均湿度廓线差异则主要位于低层,且在地面气温较高时,平均湿度差异更明显;临界气温下,降水相态为雨时,地面上空存在暖层样本占比,较降水相态为雪时更高,且降雨时暖层主要位于中层,降雪时暖层则主要位于低层,降雨时其暖层强度显著大于降雪时暖层强度;在临界气温下雨雪判别分析中,地面气温能显著提升判别准确率,湿球温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判别准确率,基于云顶温度、中层融化参数、低层湿球温度构建的决策树判别模型,判别准确率达到91.86%,能较好地解决临界气温下雨和雪的判别问题。  相似文献   
167.
基于Himawari-8卫星的云参数和降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海林  诸葛小勇  韦晓澄  刘伯骏  唐志军  江琪 《气象》2019,45(11):1579-1588
基于日本Himawari-8卫星的云产品,对中国中东部地区2017年夏季(6—8月)每日08—17时的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云光学厚度(COD)、云顶粒子平均尺度(CPS)、云顶温度(CTT)三个云参数与降水的关系。试验表明,降水概率与云参数相关性较高,存在随着COD增加、CPS增加、CTT减小而增加的明显趋势。但是,单个云参数与降水强度相关性则较低;COD、CPS、CTT与小时降雨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15、0.1823、-0.2235,均为弱相关。如果综合考虑联合两个或三个云参数形成小时降雨率分布矩阵,则降水过程能得到更为清晰的体现。2017年8月28日的个例表明,相比纯粹基于红外的算法,三参数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小时降雨率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68.
Jing Zhang  Mark Ross 《水文研究》2012,26(24):3770-3778
Clay‐settling areas (CSAs) are one of the most conspicuous and development‐limiting landforms remaining after phosphate mining. Many questions are asked by the mining and regulatory communities with regard to the correct modelling (predictive) methods and assumptions that should be used to yield viable hydrologic post‐reclamation landforms within CSAs. Questions as to the correct methodology to use in modelling/predicting long‐term CSA hydrologic performance have historically been difficult to answer because the data and analysis to support popular hypotheses did not exist. The goal of this paper was to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data, analysis and predictive methodology necessary to return CSAs to viable hydrologic units, and moreover, to develop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ydrology of CSAs and their ability to support wetlands. The study site is located at the Fort Meade Mine in Polk County, Florida. In this paper, continuous model simul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study site were conducted for the hydrologic model,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 – FORTRAN, which was generally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its popularity in predicting the hydrologic behaviour of CSA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imulate streamflow discharges and stage to estimate runoff response from these areas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ed rainfall within the CSA. A set of global hydrologic parameters was selected and tested during the calibration by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software PEST. A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flow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 calibration adequately reproduces the hydrologic response of the CSAs.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9.
根据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特性和岩相建造理论,作者研究了沉积建造层位中U、Th、K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的组分参数MA、MB同地层铀富集矿化程度的关系,通过不同矿化程度的地层中MA和MB的对比,得出4种类型矿化程度的含铀层位的MA和MB值范围,为采用放射性元素的多参数定量评价地层含铀远景提供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70.
程万正 《地震研究》1989,12(3):234-240
本文对1988年6月四川省道孚八美(即乾宁)4.5、5.0、4.0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地震参数、P波初动解、余震序列和前兆变化的分析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