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6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1307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1868篇
地球物理   536篇
地质学   1552篇
海洋学   62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47篇
自然地理   117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图像杂散信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GMS 5原始数据、GMS 5展宽数据、FY-2A展宽数据和FY-2B展宽数据, 采用伪彩色增强和灰度直方图分析方法, 分别对这4种数据的红外、水汽、可见光通道图像进行了针对杂散光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杂散信号来源分析。分析表明这三颗静止气象卫星的图像中都存在一定的杂散信号。该文提出了解决杂散光问题主要依靠优化辐射计光路设计; 地面系统在实时处理、展宽图像时采取简单剔除处理, 可以减小或消除图像冷空间区域的杂散信号, 但是去掉地球圆盘图像内部的杂散信号将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通讯方式的比较,提出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小数据流方式,实现野外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对观测设备运行的监控,达到节约经费,提高数据传输时效的目的,并将此系统成功地用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3.
2003年异常气候对清徐葡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关键,以光照、温度和降水三要素为主。利用清徐地面气象资料,根据葡萄各生育阶段对气候资源的需求特点,比照该时期年内的实际气候状况,着重分析年度内气候异常与葡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减缓气候对葡萄生产的不利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4.
任万辉  许黎  王振会 《气象》2004,30(6):3-7
综合论述了近 2 0年来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状况 ,包括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观测 ,稻田甲烷生成的生物学机理及产生、转化、传输的机理研究 ,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因子 ,主要介绍了稻田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影响甲烷排放的因子  相似文献   
125.
地域分异是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为了研究不同区位土壤侵蚀问题,从土壤生态景观及系统论出发,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使土壤侵蚀问题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为一不对称的断块一环组合,土壤流呈现向长江、江汉盆地中心轴带辐聚、单流向特点。景观空间异质性形成的首要驱动因子是大地构造背景,以房县一襄樊一广济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发展史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现代气候带、降雨量、温热程度及土地利用等差异,造成了湖北省区域土壤地理、土壤生态的分异,形成湖北省土壤生态带、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宏观格局;其次大兴安岭一武陵山深部构造陡变带两侧新构造运动强度差异、大别造山带构造强烈隆升,导致土壤侵蚀强度的西强东弱、南北强中间弱的态势;成土母岩差异性决定了土壤可蚀性的多变;空间上“土壤侵蚀内城区”分布在湖北省的周边地区,经济贫困、管理落后,这一地区的经济水平与水土流失间形成“自反馈作用”,这一现象在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6.
Natural disasters like floods, tornadoes, tropicalcyclones, heat and cold wavewreak havoc and cause tremendous loss ofproperty all over the world. Most ofthe natural disasters are either dueto weather or are triggered due toweather related processes.Extreme weather events claimed thousands oflives and caused damage on vastscale. Recent super cyclone which affectedOrissa in 1999, Bangladesh cyclone of1970 and Hurricane Andrew in 1992 areexamples of some of the more damagingtropical cyclones which affected developingas well as the developed world. Heatand cold waves are also extreme events,which cause enormous losses in terms oflives lost and human discomfort and ailmentsarising out of them. The heat waveof 1995 and 1998 are still fresh in the mindof the Indian public. The estimated lossof human lives due to heat wave in 1998 was morethan 15,000. Economic losses asa result of these disasters and in particular inassociation with tropical cyclones haveincreased enormously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During 1961–1991, total loss oflives from drought alone was 1,333,728 overthe whole world. In terms of economiclosses, there is 8–10 fold increase from thebase figure of 1960. The socio-economic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 is complex dependingupon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place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that are put in place.Meteor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forewarningpeople about the severe/extremeweather systems and a constant endeavour by themeteorological services worldover has gone a long way towards minimizing thelosse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The paper summarises the natural disasterstatistics over south Asia and the possibleprediction strategies for combating theirsocio-economic impacts.  相似文献   
127.
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N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于 2 0 0 1~ 2 0 0 3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进行了连续 2年的野外定位试验 ,获得羊草草原原状群落与土壤N2 O年排放通量分别在 3 91~ 4 71μgm- 2h- 1以及 5 5 0~ 10 0 3μgm- 2 h- 1范围内变动 ,证明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生态系统是大气中N2 O的源 ;系统分析了羊草草原N2 O通量的季节变化、源汇特征以及关键的环境因子对草地N2 O通量的影响等 ,建立了N2 O通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方程 ;并利用两年连续完整的观测数据对羊草草原N2 O年排放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28.
杨万勤  王开运  肖玲 《山地学报》2004,22(5):598-605
于3个假说和林冠上方2m处的气象变量,采用Penman-Monteith组合模型估算了一个生长季节内川西亚高山林区分别以云杉(SF)、冷杉(FF)和白桦(BF)为优势树种的3个林分的湿林冠蒸发速率(Er)。研究结果表明,SF、FF和BF的湿林冠蒸发量(E)分别为44.51mm、88.51mm和57.8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9.2%、16.6%和10.2%。与SF和BF相比,FF具有最高的月平均Er和蒸发比例。SF、FF和BF的平均Er分别为0.097mm/h(变化范围:0.028-0.487mm/h)、0.242mm/h(变化范围:0.068~0.711mm/h)和0.149mm/h(0.060~0.576mm/h)。最高和最低的月平均Er分别在6月(SF、FF和BF分别为0.120mm/h、0.317mm/h和0.169mm/h)和10月(SF、FF和BF分别为0.083mm/h、0.187mm/h和0.101mm/h)。8:00至16:00期间的平均点Er显著高于0:00至8:00以及16:00至0:00期间的平均Er。Er显著的日变化和月变化主要归因于林冠上方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9.
沙尘天气等对西安市空气污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通过对西安市1981—2000年TSP、SO2和NOx年平均浓度资料,1998—2000年周报和日报环境监测资料以及相应的地面、高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市空气污染的时间变化特点以及沙尘天气等几种气象条件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污染物(TSP和PM10)是西安市的首要污染物,其次是SO2。1981—2000年期间,TSP年平均浓度降低了75%,SO2年平均浓度降低了77%,NOx年平均浓度总体上变化不大;这三种污染物月平均浓度的年变化都呈单周期型,冬季1月份最高,夏季最低(TSP是7月份最低,SO2和NOx是8月份最低)。(2)2001年春季3~4月份沙尘天气的频繁发生,使西安市空气污染日出现全年的第二个多发期(23d·月-1),这有别于正常年份仅在冬季1月份出现一个浓度峰值的特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会使西安市PM10浓度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提高3倍左右,造成严重的颗粒物污染。(3)西安市冬半年出现轻度污染以上级别的几率明显大于夏半年。影响西安市的地面天气系统可归纳为12类,当受不同天气系统控制时,其污染状况会有较大差异。(4)西安市一年四季都有逆温存在,100m平均逆温强度为0.90℃;全年以低层逆温出现日数最多,但冬季贴地逆温出现日数最多,厚度最厚,强度最大,是造成西安市冬季空气污染严重的最重要气象因素之一。(5)西安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对侯马近14a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发现侯马出现酸雨的概率较大,强度较强,时间变化特征明显,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