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464篇
地质学   415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behavior of pinching and softening effects for bridge column under earthquake loading. In the first part, a nonlinear cyclic loading test on a well-designed ductile RC bridge column was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ly.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f the bridge column was generated. In the second part,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btained by experiment will be used as an input in material modeling for finite element programs. Discussions were made by using different computer codes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pinching and softening of bridge column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loading. Due to the inadequate functions of the element model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may underestimate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loading particularly on the prediction of softening and pinching effects.  相似文献   
982.
本文提出了基于超级单元的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混合结构体系中钢框架部分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即节点柔性(半刚性)、梁柱效应(p-δ效应)及P-△效应(以下合称P-Delta效应),推导了考虑三种因素情况下,钢框架的层间侧移刚度及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超级单元刚度矩阵,采用刚度法求解钢框架-混凝土混合结构周期和振型。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983.
基于所建立的反映岩石冲击压缩、拉伸损伤理论模型以及深孔微差爆破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爆炸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和破碎规律,分析了岩石的动态力学特性;通过对水平边界条件下爆破破岩物理、力学过程的研究,探讨了深孔微差爆破的作用机制和爆破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84.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夹心墙体进行抗震性能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确定合理的计算模型,对夹心墙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墙体抗震性能、内外叶墙体参与工作情况及应力分布,研究了拉接筋的拉接率对墙体影响.  相似文献   
985.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对两组五个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轴压比和剪跨比的核心筒破坏机理、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轴压比对核心筒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86.
三峡井网的布设与观测井建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我国第 1个以监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地下水前兆为目标的三峡井网布设与观测井建设的科学思路及其实施结果。由于水库蓄水引发一定震级的诱发地震时 ,会引起含水层应力应变状态及与其相关的孔隙压力变化 ,并导致观测井水位的异常变化 ,为此利用震级 (MS)、孕震断层长度(L)与应力应变场变化范围 (R)的关系确定了井数与井间距 ;井位的选择 ,主要依据了地下水动态为映震灵敏条件的科学认识 ,选择了断裂带及其应力易集中的端点、拐点与交点等特殊构造部位 ;井深与井孔结构的确定 ,遵循了在有限投资的前提下 ,尽可能揭露封闭性好的承压含水层 (带 )和尽可能减少地表水文气象因素干扰的原则。按照上述思想与原理 ,在坝区和库首区各布设了 4口井 ,井深为10 0~ 2 0 0m ,均揭露出封闭性较好的承压含水层 (带 )。初步观测结果表明 ,三峡井网的布设与观测井的建设较为成功 ,为诱发地震前兆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7.
Based on the primitive equations of the atmosphere,we study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forcing.dissipation and nonlinearity on the solutions of stationary motion and non-stationary motion.Theresults show that the asymptotic behavior of solutions of the forced dissipative nonlinear system is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adiabatic non-dissipative system,the adiabatic dissipativesystem,the diabatic non-dissipative system and the diabatic dissipative linear system,and that thejoint action of external forcing,dissipation and nonlinearity is the source of multiple equilibria.From thi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important actions of diabatic heating and dissipation must beconsidered in the models of the long-term weather and the climate.  相似文献   
988.
大陆地壳结构具不均一性,由此表现出分层性。深成构造作用是应变局部化的过程,表现为韧性剪切变形作用。地壳中近水平或网络状反射体韧性剪切带的产生,为深成构造作用的结果。地壳结构的特点和深成构造作用都与大陆岩石圈流变性有密切的关系。另外,熔融作用对深成构造作用及岩石流变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以自我决定动机为中介变量、地方依恋为调节变量的调节中介模型,旨在从心理动机层面探讨旅游者生态价值观影响其环境责任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生态价值观对内部和外部动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内部和外部动机进一步正向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地方依恋对生态价值观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在制定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时,应考虑利用旅游者生态价值观、地方依恋和自我决定动机的多层作用关系,以激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990.
黄剑锋  陆林  宋玉 《地理学报》2021,76(10):2360-2378
旅游现象与活动中的人地关系是旅游研究中的跨学科议题,但目前微观心理与行为视角下的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尚有不足。本文检视了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的特殊性和多元性,探究了微观视角下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的经验化路径,以旅游者行为意愿为例对人—地二元环境刺激促成人—地交互及行为反应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并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经验探讨对于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的启示。研究表明:① 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具有多元对象、层次、范式及方法论,存在4种主要情形和2种典型范式。② 心理—行为范式是拓展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提炼具体问题和聚焦具体变量是微观视角下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经验化及本体论化的关键环节。③ 认知和情感形象、地方依恋、行为意愿等构成的经验模型是对人—地二元到人—地交互理论逻辑的一种刻画,为旅游者行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人地关系解释。④ 微观视角下旅游者行为意愿的形成经历了地的功能与人的情感两个向度环境刺激、地方依恋人地联结有机体、行为反应之间的传导过程。⑤ 微观视角下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需把握人地关系主题与旅游现象特性、完善多元尺度和范式、推进理论的经验化、注重方法的问题导向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