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3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1552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2767篇
地球物理   501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925篇
天文学   255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5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上海一次龙卷风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永林 《气象》2000,26(9):19-23
在分析环流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风廓线仪探测资料对“990 90 6”龙卷风作了较为详细的物理剖析。分析发现 ,途经上海市的 990 9号热带风暴的残留涡旋由于西风槽的切入 ,动量迅速增大 ,形成中尺度强对流辐合云团 ,其中生成了 4个龙卷风暴。龙卷风暴在成熟阶段其环境气团的低空暖气柱逆温结构十分明显 ,垂直测风突然逆转了 36 0°。沙氏指数 SI小于 - 6℃ ,气层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1998年6月29日北京地区发生在天气尺度脊中的强对流大暴雨过程分析, 得出该过程是由中层的高压脊和低层的辐合系统、近地面的冷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聚能机制的中低空经向环流圈, 维持了暴雨区中低空的上升运动, 形成了近地面的动力锋生, 使中低层的潜在不稳定加剧.而对流层高层短波扰动的正涡度平流通过非地转平衡过程, 引发中高层产生的上升运动, 触发了潜在不稳定的释放.该短波扰动与风场的波动不相匹配, 其位相传播特征与重力波相似.  相似文献   
993.
降水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的T63业务数值模式,通过不同的对流潜热加热的敏感性试验,研宄降水对西太平洋反气旋中、短期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绝热加热在垂直方向的不均匀将引起加热区附近风场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改变.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降水区位置的变化.由此证明,在中短期过程中,降水与副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应用熵最大原理导出的概率模式研究了新疆建筑工程设计中最大风速的分布规律 ,并通过近100个气象观测站36年(1961~1996年)资料的分析 ,发现新疆最大风速若干规律性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新疆风压系数预测模式为 :W。=0.0613e -0.0001h ,以预测模式和概率模式揭示了新疆风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新疆大多数气象观测站的最大风速遵循Г分布 ;新疆风压系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指数率减少 ;新疆风压分布特征为 :北疆大于南疆 ,西部、东部大于中部 ;高山和高原地区大于中低山区。风口、河谷风压值最大。塔里木油田地区风压特征为 :由东北向西南递减。这对于新疆建筑工程设计及相关的电力、公路等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1998长江大水期间对流云团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1998年6~8月逐日逐时GMS辐射亮度温度TBB资料,统计和分析了长江流域4个大暴雨时段中各自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的一些主要特征,指出长江流域的这场罕见大水是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由315个β中尺度和α中尺度对流云团直接造成的.与此同时,对7月21~22日发生在武汉及其以东黄冈地区的特大暴雨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发现它是由4次强对流云团形成发展及向西传播造成的,并指出低空强西南风急流与切变线及特定的地形条件是对流云团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6.
1 INTRODUCTION The typhoon is a destructive weather phenomenon that stands at the top of ten major natural disasters[1]. Typhoon-related damages are the immediate consequences of weather it brings forth, which include heavy rain, strong winds and storm surges (water gain). They cause flash floods, bring down houses and break through dams[1]. Of the research on typhoons for the recent 10 years[2], new advances have been reported on abrupt changes in the motion,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相似文献   
997.
拦沙环工程抗风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拦沙环治沙是一种新的治沙、防沙、抗风蚀技术。其利用风沙搬运功能, 将拦截到的沙子筑成拦沙大坝, 并且不断提升和拦截, 从而实现以沙治沙目的。通过在野外风沙环境风洞内, 对不同尺寸规格的拦沙环在不同风速条件下进行测试。并计算积沙量、观察和分析其拦沙效应、抗风蚀性能, 从而最终得出该技术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8.
风蚀作用下的土壤碳库变化及在中国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巨大且在表层富集 ,而风力侵蚀具有巨大的卷挟起沙、搬移输运和空间再分配能力 ,对土壤有机碳库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在风力侵蚀作用下 ,风蚀发生地、风蚀土壤输运途中以及风蚀土壤沉降地的土壤有机碳库有着不同的变化过程。基于质量平衡原理 ,可以建立土壤有机碳流失及各路径碳输移量估算的模型。依据第二次全国遥感侵蚀调查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 ,在GIS支持下 ,分析了中国土壤有机碳库以及风力侵蚀的空间格局 ,并计算得到风力侵蚀作用下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变化以及各路径碳输移量。研究表明 ,我国因风力侵蚀造成的土壤有机碳流失量约为 5 9 76× 10 6 tC/yr,风蚀所致CO2 排放约为 2 9 88× 10 6 tC/yr;风蚀所致的土壤有机碳流失主要发生在中国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的农区和牧区  相似文献   
999.
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近5年来风况及合成输沙势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应用奈曼沙漠化研究站1998-2002年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奈曼旗近5a来的风况特征和输沙势。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3~5月起沙风发生频数最高, 占全年起沙风的38%~58%; 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值最大, 分别为6.0~7.5m·s-1和9.5~16.9m·s-1。该风况特征与地表冻融、裸露、干旱疏松相耦合, 形成了区内的风沙活动期。②在风沙活动期内, 风环境基本为锐双峰风况, 西北风居主导地位, 频数占54%; 南风和西南风次之, 频数占38%。③在风沙活动期内, 研究区属于高风能环境, 合成输沙势RDP为66.3VU(风速以m·s-1为单位), 合成输沙方向RDD为ESE113°。  相似文献   
1000.
Micrometeorological data for wind and temperature from a 325 m high tower in Beijing City are analyzed by use of local similarity theory. Non-dimensional wind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s, Фm and Фh, are determined by three techniques called, respectively, eddy-correlation, mean profiles and inertia-subrange cospectra (ISC) method for a wide range of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from unstable to stable conditions. Average dissipation rate Фε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TKE) is evaluated from u-spectrum, as a quantity required in the last technique. Ratio of the eddy transfer coefficients. α (= Kh / Km,), is calculated from Фm and Фh estimations. The results from various techniques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some available empirical results in the tower-layer. It is shown that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determined by mean profiles and ISC methods in the tower-layer turbulence are in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some other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