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1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682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593篇
地球物理   436篇
地质学   1651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91.
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农业生产水热条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1961~2000年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2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等相关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东北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于冬季, 20世纪90年代变暖明显, 南部大于北部; 夏季增温幅度有限, 不很稳定, 仍时有温度偏低发生, 并同时出现高温日数增多等极端异常气候事件; 最低温度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温度的升高幅度, 导致温度日较差变小, 冬季更加明显; 大气水分盈亏状况和水热状况在10年时间尺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暖干化趋势, 并由春季转至夏季, 西部和南部比较明显, 对农作物不利等结论。为克服盲目性, 客观评估东北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正确进行农业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短期气候预测的现状 问题与出路(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方法论上分析了短期气候预测的现状、问题与出路。着重指出:基础理论研究的欠缺又不甚得法是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提高缓慢的原因;应当将数值预报的提法从初值问题改为演变问题,进一步提为反问题;统计学方法与动力学方法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包裹体在油气地质邻域的应用,是近年来包裹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探索性地运用沉积岩中包裹体测试数据计算烃源岩主要生烃时期的时间温度指数(TTI),对沉积盆地的烃源条件进行判别。首先利用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求取捕获温度、计算古地温梯度,得出动态古地温曲线;然后计算出下古生界烃源岩的门限。奥陶系烃源岩生烃门限时间为280~131Ma,相当于二叠纪至侏罗纪,其对应的生烃门限温度为70~115℃,门限深度2100~3400m,生烃高峰期为181.4~149.6Ma,相当于侏罗纪中晚期。在生烃高峰期该层位的温度为110~115℃,埋深3300~3400m。和实际主要产气层分布相一致,说明了应用沉积岩包裹体计算时间温度指数,对烃源条件进行判别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RATIONAL BASIS FOR SUSPENDED SEDIMENT MODEL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a rational basis to model the transport of suspended sediment. The loose-boundary condition for 3D models and the adjustment coefficients for both the depth-integrated 2D and laterally integrated 1D models are treated comprehensively. A combination of Dirichlet and Neumann conditions is proposed as the loose-boundary condition. The adjustment coefficient for 2D models i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oposed boundary condition and analytical solutions developed for some simple cases of non-equilibrium transport of sediment in uniform flows. The adjustment coefficient for 1D models for natural rivers is further obtained from lateral integration. Comparisons with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laboratory and prototype data show that mathematical models developed along the proposed line of attack would well simulate the transport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practic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995.
魏云杰  许模  刘健 《铀矿地质》2003,19(1):53-57
Visual Modflow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地下水运动三维模拟软件系统包,由于它的系统化和可视化特点及强大的模拟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重点介绍Visual Modflow模型及其在砂岩型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6.
石西油田石炭系水动力特征及其与含油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层流体的物化参数对油藏所处的水动力环境、油气运移方向及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分析判断。研究结果表明,石西油田供水区在石007井东断裂西侧,并且由西向东渗人;石007井东断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断裂东侧较西侧封闭,水动力也较西侧弱,使东断块油气较西侧易于保存,东断块含油显示也明显好于西断块。石西油田原油的物理性质与水动力环境有一定关系,但在平面上原油性质的变化主要受油气运移层析效应的控制。西断块水动力强,原油性质变化速率大;东断块水动力弱,原油性质变化速率小。油气运移方向为东、东北向西、西南,原油性质也沿该方向降低。  相似文献   
997.
采场顶板稳定性动态预测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综合岩石介质条件、赋存环境条件以及工程因素3大方面的5个指标,即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煤体强度、地下水状况、工作面月推进速度,建立了采场顶板稳定性动态预测模型。并以工作面月推进速度40m、60m、80m、100m分别预测了新集井田顶板稳定性分区。根据5个指标因素分析结果,对顶板稳定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岩石质量指标、地下水状况、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煤体强度、工作面月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998.
以阿龙山地区森林浅覆盖区1:25万地质调查为基础,介绍了单点地震方法的仪器与数据采集及处理,并结合利用探槽和岩石露头所得的基岩地质剖面图,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处理结果。单点地震技术具有野外数据采集速度快,使用检波器数量少,仪器轻便,实时观测地质体弹性波变化规律和无需复杂的数据处理等优点;与槽探调查相结合,可快速探测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形态、岩性接触带和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镇木生  刘黎明 《江苏地质》2003,27(2):107-109
南京地铁小行车辆基地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将原设计的粉喷桩及时调整为深搅桩,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节省了大量资金。该工程实践表明,在工程施工中,根据施工条件与施工效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00.
杭州湾地区浅层天然气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中。气样组分分析表明,该区天然气属甲烷型生物成因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生物气气源层具强-较强的还原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较好的有机质类型等有利条件,而持续沉降、快速沉积作用和有利的沉积环境是生物气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良好的储盖条件有利于浅层气的聚集和保存,结合钻井资料可知,该区储气层以细砂为主,由于埋藏浅、时代新、岩石疏松、未固结成岩,构成了良好的储集层。本区第四纪全新世主要生气层为近岸浅海相、受海侵影响的河漫滩相和河口湾相的灰、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粉砂质粘土与亚粘土,系良好的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