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秦宁生  吴永森 《高原气象》1994,13(4):473-478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东部13个站4-6月降水量进行了EOF分解,给出了这一地区季降水的空分布特征,其主要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存在明显的遥相关,最后用第一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作为表征青海东部春季的旱涝指数,分析了它与前期太平洋海温和500hPa高度场的相关,结果发现:前一年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冬季太平洋地区500hPa高度对我省东部春季降水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2.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for the individual summer monsoon (June through September) months using the grid point values of monthly 700 mb geopotential heights over Indian region. The data for 21 summer monsoon months for the years 1958 to 1978 have been used in the present computation. The major variance reduction is due to the first three dominant functions accounting over 80%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each month. The variance reduction only due to the first function ranges from 45 to 65%. The first function has in-pbase oscillation throughout the area indicating that the area under study is homogeneous and the centre of the oscillation lies over northwest India. The amplitudes of the first function also show generally quasipers stence in their sign within a season. The second function has two centres of action over the region of monsoon trough which are in phase. The third function has also two centres oriented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but they are in the opposite phase. Fairly large values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patterns of the different monsoon months suggest that the patterns for these month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functions respectively are quite similar. The patterns for these months also evolve with time in a related way. The spectrum analysis to the time series of amplitudes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the quasi-periodicity of 3 years during these monsoon months. The amplitudes corresponding to the dominant functions a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he rainfall of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India  相似文献   
153.
GPS时间序列与强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连续观测的基准站水平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通过对1999年3月份以来GPS1000周至1258周的原始时间序列的EOF分析、时间序列中除去长期位移速率后的EOF分析、及强震前半年时间段内的时间序列的EOF分析,研究强震前中国大陆水平位移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与强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4.
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虎志 《气象科技》2006,34(1):47-51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5°~112°E,32°~41°N)共104个测站的1960~2000年秋季(9~11月)降水日数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异常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秋季0.1 mm以上的降水日数多年平均分布总体上从南向北减少,并存在两个多雨日中心,一个位于祁连山地区;另一个位于青海南部和四川北部地区。其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一致性异常和西北与东南相反的异常两种形式,降水日数气候区可主要划分为西北东部副热带季风区、青海东北及甘肃中部区、甘肃河西及河套地区、青海高原南部及川西高原区。各气候区代表站降水日数年代际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1978年前后是秋季降水日数由多变少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5.
近40年长江中游地区旱涝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Z指数确定的旱涝等级及各站月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标准差分析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大范围的旱涝主要集中在盛夏和秋季。不同季节, 旱涝的主要分布区域不同, 但洞庭湖区始终是一个旱涝多发地。对1960年1月—2001年12月各月长江中游地区50个代表站的旱涝等级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通道奇异谱分析, 得到长江中游地区的旱涝分布主要存在4种空间型, 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和年际尺度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长江中游地区以偏旱型为主, 而到80年代以后则转变以偏涝型为主; 另外, 长江中游地区的旱涝具有准8年、准5年、准2年和准4年的周期振荡性质, 但从80年代初开始, 旱涝的准2年周期特征在长江中游地区表现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56.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表面风应力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OF方法,讨论了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散度、表面风应力和纬向流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要素场EOF的前2个主分量占其总量的主要部分,第2主分量的变化超前第1主分量8月左右;次表层温度、异常散度、表面风应力基本同步变化且超前纬向流变化3~4月。推断其可能关系为:赤道太平洋表面西(东)风应力异常一赤道太平洋海水次表层上层异常辐合(辐散)、下层异常辐散(辐合)一海水异常下沉(上翻),使得次表层海水温度的异常升高(降低),并促使次表层纬向海流的异常向西(东)。  相似文献   
157.
亚非感热异常时空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多年全球感热通量数据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感热异常关键区。运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发现,全球地表感热异常存在振荡现象,东半球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地表感热异常主要以青藏高原东、西部的反相以及高原西部和北非的反相为热力异常振荡的主要分布形态。再运用中国月平均降水资料进行EOF分析,得到各个感热异常关键区与中国华北、江淮和华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的相关关系,其中北非、青藏高原西北部和马来半岛这3个区域的感热距平之间有较大的相关关系,且感热异常季节变化较小,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比较稳定,持续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8.
西北东部夏季干湿演变及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金虎  杨启国  姚玉璧  单红洮 《气象》2006,32(10):94-101
选取中国西北东部1960--2004年33个台站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和北半球NECP/NCAR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首先统计了中国西北东部逐年夏季总降水量和无雨日数,并根据它们呈显著负相关的特点,定义了无雨日数一降水均一化干湿指数,然后对干湿指数场进行了EOF分解,探讨了西北东部夏季干湿异常的演变特征,同时对干湿异常年份进行了500hPa高度距平场合成分析。结果发现:一致性异常特征是西北东部夏季干湿指数的最主要的空间异常模态;西北东部近45年来的变干趋势是明显的;新疆脊偏弱、东亚大槽偏浅是西北东部夏季湿年同期500hPa高度场特征,而新疆脊偏强、东亚大槽偏深是干年同期500hPa高度场特征;乌拉尔山脊线偏西、东亚大槽偏浅是湿年前期12月高度场特征;乌拉尔山脊线偏东、东亚大槽偏深是干年前期12月高度场特征。冬季12月500hPa高度场环流特征是预测下年夏季干湿特征不容忽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9.
用EOF方法研究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柯长青 《冰川冻土》1998,20(1):64-67
对青藏高原1978~1987年SMMR微波候积雪深度资料、55个地面基本气象台站1963~1992年逐日积雪深度记录进行了EOF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四周多雪,特别是东西两侧多雪与广大腹地少雪形成鲜明对比.高原东部是高原积雪年际变化最显著的地区,它主导了整个高原积雪的年际变化,并且与西部多雪区年际波动呈反位相关系.从60年代到80年代积雪年际波动幅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0.
IamODUCTIoNInoIdertoestablishtheconceptofeqUilibriumforbeachprofiles,anuInberofproh-lemsmustbesolved,including:(i)pndoftheealstehceofeqUilibrium;(ii)definitionoftheshapeofaneqUilibriumcOaStalprofile;and(iii)evaluationofthePeriodoftimere-qUiredtoreachtheeqUilibritunstate(knownastheresPOnsetime).Forthefirstoftheseprohlems,areviewofpreviousinvestigationsandaSynhesisarepresentedelsewhere(GaoandCollins,1998).Accowhngtosuchtheoreticalconsidera-tions,threetwrsofeqUilibriurnInayoccurinnatl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