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6篇
  免费   2967篇
  国内免费   4656篇
测绘学   269篇
大气科学   4714篇
地球物理   1548篇
地质学   8132篇
海洋学   1483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003篇
自然地理   1444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909篇
  2018年   677篇
  2017年   610篇
  2016年   681篇
  2015年   743篇
  2014年   1020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969篇
  2011年   980篇
  2010年   822篇
  2009年   833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881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712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41.
多股水平淹没射流水力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水股分层、坎高、出口体型和跌坎形式等因素对多股水平淹没射流的流态稳定性和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较单层多股水平淹没射流流态稳定性好、临底流速低、消能率高,是一种高效的新型消能方式。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中孔泄槽以等宽或微收缩为宜、表中孔最优坎高差应大于中孔水流的主流水深、跌坎形式的选择应结合具体工程特点等建议。  相似文献   
942.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地质灾害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探讨。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的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据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点83处,其中已发生灾害17处,新的灾害隐患66处。崂山区地质灾害基础因子主要是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地面高程、岩体、植被、水系和坡形,诱发因:于主要是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大气降水是变化频繁的敏感因子。通过分析崂山区日降水量、持续累计降水量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分析结论,初步选定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降水量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并以图形和表格两种形式在网上对外发布成功。通过回访调查,预报基本准确,服务效果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和避免了灾害损失,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43.
同向圆射流混合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ADV)自动测速系统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e Laser Induced Florescence,PLIF)系统对同向圆射流的速度场和浓度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时均特性测量结果表明,射流主体段下游各断面的速度和浓度横向分布是自相似的,且近似可用高斯分布来表示;随着射流向下游传播,射流中心流速逐渐衰减,在强射流区和弱射流区遵循不同的规律;紊动特性测量结果表明,下游各断面的紊动强度横向分布是自相似的。  相似文献   
944.
马宗科 《西北地质》2006,39(4):105-109
宝鸡市地质环境复杂,加之近年来人类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已成为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高发区之一。目前全市有各类地质灾害点784处,已引起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笔者详细分析了宝鸡市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宝鸡市今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宝鸡市地质灾害的正确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5.
在信息定义和结构化选取的基础上,根据图斑的空间分布与距离联系,给出图斑数据地理要素层结构的定义和建立过程,从而实现图斑数据制图概括中对象选取的模型化。  相似文献   
946.
副高边缘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3-2004年湖南省4次副高边缘暴雨的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次暴雨过程的副高位置适当,高空有低槽,中低层有低空急流和低涡切变线,地面上有冷锋。在基本反射率图上,低槽暴雨有S-N向的窄带回波特征、冷式切变线暴雨有准W—E向的积层回波特征、暖式切变线有NE—SW向的积层回波特征,但每一次暴雨过程不尽相同。在多普勒速度图上常出现低空急流、冷暖平流、冷锋、逆风区以及高层大风核等特征,并常是几种特征同时出现,有利于强降水产生。  相似文献   
947.
贵州02.6大暴雨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润琼  沈桐立 《气象》2006,32(1):95-101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贵州2002年6月18日00时~19日00时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利用模式输出的基本物理量分析了相当位温、垂直速度,并计算垂直螺旋度以及湿位涡正压、斜压项,诊断分析发现: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附近;南北两支闭合经向垂直环流对于暴雨区的低空入流和高空出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螺旋度的变化对暴雨的强度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性,暴雨区位于螺旋度等值线密集区靠正螺旋度区一例;贵州大暴雨与500hPa“漏斗”形MPV1高值区同位相变化,高低层MPV1“正负值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500hPa上MPV2正值区与对流性降水区对应很好,而且强度变化也一致。  相似文献   
948.
0509号台风麦莎的结构与外围暴雨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何立富  尹洁  陈涛  罗金秀 《气象》2006,32(3):93-100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8月6~8日050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环流结构及暴雨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麦莎具有明显不对称结构,台风东侧和北侧的积云对流较为旺盛;台风环流地面正涡度中心位于台风东侧,并随着台风北上移向台风东北象限并加强。地面强辐合区随着倒槽发展向偏北方向伸展;850hPa台风环流场表现为东侧和北侧的环流强盛,偏东风低空急流在台风北上过程中从东南风急流转为东北风急流;台风东侧暖,西侧冷,其东北侧有强暖平流输送。200hPa高空急流发展,急流入口区右侧强辐散有利于台风登陆后长时间维持。500hPa强上升运动区与台风外围暴雨区有较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49.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0418号热带气旋在福建沿海登陆后,其北伸倒槽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结合造成了本次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特征。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成为联系中低纬度系统的纽带。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北伸倒槽后,在黄淮之间有明显的暖锋锋生特征,是触发倒槽区域中尺度对流发展和暴雨产生的重要动力机制。暴雨与高能舌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总能量分布对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50.
地形降水试验和背风回流降水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子良 《气象》2006,32(5):10-1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模式)研究了湿气流过山脉地形和地形降水的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形降水是水汽、气流和地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小山脉地形降水主要发生在山脉的迎风坡,表现出典型的迎风降水和背风雨影特征。而回流降水天气是湿气流过大的山脉地形的产物,大的山脉地形有利于风切变临界层的产生,地形降水并不只是简单的上坡降水,还有背风回流和背风波降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