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848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181篇
地球物理   362篇
地质学   905篇
海洋学   35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34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用逐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再分析(ERA)风应力,和由Haney公式结合ERA海表资料与预报海温计算出的热通量强迫一个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并用逐日的模拟结果与TOGA-COARE(Tropical Ocean--Global Atmosphere--Coupled Ocean-AtmosphereResponse Experiment)浮标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中暖池海区上层海洋热量平衡对西风爆发(WWB)的响应.在第一次WWB过程中,模拟与观测的主要差异在WWB期间,而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模式中由下沉运动引起的增温和由强的纬向温度梯度引起的暖平流.初步认为下沉增温可能是差分格式本身和模式分辨率不足造成的.从热量平衡的结果看,第二次WWB事件的模拟比第一次更成功,两次差异可能与两次WWB事件的季节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82.
从上海市热岛演变看城市绿化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丁金才  周红妹  叶其欣 《气象》2002,28(2):22-24
近40年来,上海城市热岛面积扩大了7-8倍,强度增强了一倍,导致了高温灾害的增加。上海热岛的迅速扩张和增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上海城市的建设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减缓热岛效应影响,以保证上海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显示出的上海中心城区热岛强度减弱趋势表明,城市绿化建设对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3.
石家庄市采暖期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车少静  傅炳珊  石志增 《气象》2002,28(5):50-52
在采暖期内为了做到既能让人们感到冷暖适宜,又能合理地减少采暖期内的采暖能源浪费,该文对石家庄市采暖期气象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与气象预报相结合的采暖气象服务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4.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冬生  孙友宏 《世界地质》2002,21(4):406-410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重点和核心是地下埋管换热器。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包括:换热器形式和回路形式的选择,地下换热器尺寸设计,水平间距及热短路,管材的选用和换热能力等。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施工主要包括:钻孔,下管,注浆、回填和换热器的安装。  相似文献   
185.
热传导有限元的神经计算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热传导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特点,把有限元计算问题转化为带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给出求解该问题的改进Hopfield(TH)网络,最后对一个简单温度场神经计算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能完成有限元模型的求解。  相似文献   
186.
青藏高原中部北北东向深部负磁异常带的成因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根据最新测量获得的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异常图 ,经不同高度向上延拓后 ,发现在测区东部 ,即青藏高原中部自柴达木向西南延伸的广大地区 ,出现一条极为明显的北北东向负磁异常带。从对航磁区域场的分析 ,并结合人工地震、重力计算莫霍面深度、热水活动、最新火山岩活动、地貌特征和天然地震活动等多种资料的解释 ,认为负异常带是由于深部热流沿北北东向上升引起局部岩浆熔融 ,使上地壳下部具有较高的地温 ,导致磁性层底部消磁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也加快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 ,为高原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7.
试论大地热流对地表环境与生态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表自然生态系统发育与环境演变的一些难解之迷追索到地球内部能量的影响,对比世界各地主要地理单元的大地热流特征与生态环境特征发现,各地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区域大地热流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大地热流比较高,而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的大地热流均比较低。大地热流不仅可能影响区域气候的干湿程度,而且还可能决定一个地区地表生态系统能量供给的下限,是区域生态系统发育与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物种限制因子。大地热流低可能是导致一些盆地生态体系发育不良,进而演变成为沙漠的重要原因。研究大地热流对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和机理,了解区域生态体系和现代环境格局形成背景,以及区分环境和生态演化中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为区域环境和生态建设以及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8.
利用数字化雷达回波参数分析人工增雨播云条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迟竹萍  陈金敏  朱平盛 《气象》2001,27(4):46-49
利用数字化测雨雷达观测的层状云雷达立体扫描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得出层状云降水部分特征,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获得催化作业效果指标y=2.0mm.h^-1,在使用雷达立体扫描资料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时指导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9.
青岛气旋类暴雨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敏  韩春深  林滋新 《气象》2001,27(12):26-28
使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依据、700hPa西南急流为条件对1983-1999年6-8月青岛地区40次暴雨进行了分型,划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三类。以气旋类暴雨为例,根据预报经验,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建立0、1权重回归方程,用以预报青岛地区6-8月未来24小时的暴雨。气旋类方程准确率为78.0%。用此方法对2000年6-8月进行试报,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0.
海洋风暴形成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从观测统计学、瞬变涡动能量学和 MM5中尺度数值模拟角度 ,研究了海洋风暴 (爆发性气旋 )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 ,揭示了一幅爆发性发展的物理图像。结果表明 ,在冷季大气特别是日本以东洋面上大气特有的热力气候背景下 ,通过同海洋风暴过程相联系的涡动热通量 vθ的向极地输送 (- vθ· θm>0 ) ,将季节尺度的时间平均有效位能向瞬变涡旋时间尺度的涡动有效位能转换 ,是海洋风暴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在该过程中转换来的具有最大贡献的涡动有效位能 ,连同具有次大贡献的积云加热制造的涡动有效位能(q3 )一起 ,通过暖异常区 (α >0 )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ω >0 )的斜压转换 (-ωα) ,促使涡动动能增长。同时 ,补充的涡动有效位能又加强了暖异常区的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进而产生积云对流活动及其潜热释放的正反馈过程 ,最终导致涡动动能急剧增长和海洋风暴的形成。海-气潜热输送的作用是在风暴形成初期提供后来积云尺度对流活动及潜热释放的水汽潜力。研究还表明 ,海洋风暴主要发生在冷季月份 1 3 0°E以东的中高纬洋面上 ,这种对特定季节和特定海域的依赖性是大气和海洋气候背景的动力 /热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