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138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南岛东南部潟湖台风事件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海岸潟湖沉积记录可恢复器测记录之前和史前时期热带气旋活动的频率和强度信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潟湖沉积揭示南海北部地区的古台风活动信息,以海南岛东南部两个潟湖的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等参数建立台风事件的鉴别指标,同时借助210Pb CRS计年模式确定了沉积物柱状样的沉积速率和年代序列,对海南岛东南部的古风暴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柱状岩心清晰地记录了海南省东南部过去350年期间的35次特大风暴潮事件。基于历史文献和沉积记录的风暴沉积事件恢复了近350年来的风暴活动历史,发现海南省东南部特大风暴事件频数与厄尔尼诺强度有显著关系,同时还可能受到太平洋涛动(PD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太阳黑子活动等多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研究表明,结合风暴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资料可为恢复海岸带地区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古风暴活动规律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92.
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对沿海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采用COMCOT海啸数值模拟模型,对可能发生在马尼拉海沟一次地震活动(Mw=9.0级)所引起的海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该海啸传播到海南岛和北部湾的过程及其特点,分析海啸波对这一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传播到北部湾地区的海啸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海啸发生后2 h 10 min左右到达海南岛东海岸,首轮波高达2.1 m;随着湾内水深逐渐变浅,受制于海底摩阻,及海南岛的阻隔与缓冲作用,海啸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地区的时间,被推迟到距地震发生8 h后,海啸波高减小到0.4 m,海啸波能量大为衰减。研究结果表明,马尼拉海沟地震引发海啸,对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影响较大,有成灾的可能性;而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及北部湾地区的影响较弱,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灾害。  相似文献   
93.
张慧 《中国地震》2015,31(2):362-371
基于海南省地震台网2000~2013年的区域地震波形数据,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海南琼东北部地区"九五"数字台网中2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代表了原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七星岭台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场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青山岭NNE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NE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同时,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或几条活动断裂交汇部位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对所选用的小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活动断裂走向一致,而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较为离散则反映了该区域复杂的断裂构造和应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4.
为了深入认识珠江现代入海物质在粤西陆架随海流迁移扩散的路径和沉积中心,利用Gao-Collins方法分析了粤西-琼东北近海1 515个站位的粒径趋势,并用210Pb法测定了8支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粤西沿岸流和南海暖流这两个相向海流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口外珠江来源的泥质沉积物的主体被限制在-50 m等深线以浅的内陆架。现代珠江入海物质能维持粤西陆架泥质沉积区0.1 cm/a左右的现代沉积速率。在川山群岛至海陵岛一带和琼州海峡东侧泥质区,分别受岛屿阻挡和逆时针中尺度涡旋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沉积中心。在沉积物不同粒级的来源和搬运方式存在差异的地方,粒径趋势分析结果可能主要反映的是粗颗粒沉积物的运移趋势,而非细颗粒沉积物的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95.
海南岛琼中地区琼中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琼中地区琼中岩体为钙碱性的铝弱过饱和型花岗岩,具有壳源物质来源,岩石普遍发育定向组构,生成于同碰撞期—晚造山期。其锆石U-Pb年龄为226. 5±2. 9~234. 2±2. 3Ma,为晚三叠世。通过区域分析,认为海南岛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从西往东,具有由老至新的演化规律,形成了略向南面突出的弧状面理构造。表明同期造山活动消减方向由西至东,呈现出剪刀式闭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
白沙县金波附近的 Spirifer subgrandis Rotai,Unispirifer extensus Tan,Fusella tornacensis (Koninck) ,Punctospirifer insculptus (Phillips) ,Marginatia huaqiaoensis Tan,Palaeochoristites sp.,Megachonetes sp.,Plicochonetes sp.,Schuchertella sp.,Pustula sp.,Sentisia sp.,Crurithyris sp.,Rhipidomella spp.等是海南岛首次发现的最丰富的杜内早期腕足动物群。据此 ,该地区含化石的南好组第四段确定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似可与湖南马栏边组、黔南汤耙沟组等层位对比。以石燕贝类最繁盛、长身贝类数量少为特征的该动物群与华南其他地区同期腕足动物群存在诸多相同属种但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7.
利用1979~2015年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最佳路径资料(2001~2015年资料用于台风风圈结构分析)及ERA-interim(0.5°×0.5°)再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我国海南岛附近区域(15.5°N~23.5°N,106°E~116°E)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低层风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5.5个TC于4~12月主要以西偏北路径进入该区域,其中海南岛东南侧海域TC出现频率最高且强TC比例最多,而岛西北区域出现频率最低,强TC比例最少。(2)TC中心位于海南岛不同方位时,其外围低层风场分布具有不同的非对称特征,且大风出现比率也各有差异;TC中心位于海南岛上时出现大风比率最高,位于岛南侧时次之,位于岛北侧时最小。(3)该区域TC平均最大风速半径(RMW)为58.3 km;TC位于岛上时RMW最大,而位于岛西南侧最小。(4)TC近中心最大风速由海上向陆地急剧减小,其高值中心主要位于雷州半岛东侧及西侧海域。(5)研究区域内TC的34节风圈半径在TC环流的东侧大而西侧小,强TC大而弱TC小。(6)不同区域TC变形程度有所差异。平均而言,位于岛西南侧TC变形最大而位于岛东南侧时变形最小。  相似文献   
98.
于2012年5月和2012年10月对海南三亚几个典型海区潮间带软体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分别于天涯海角、鹿回头、小东海、大东海进行采样,共采集标本1702号,经鉴定组成如下:多板纲1科1种,占1.47%;腹足纲18科46种,占67.65%;双壳纲8科21种,占30.88%。共计27科68种。与其他地点的潮间带软体动物资源相比,本处软体动物偏少,并提出了相关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9.
In this study,we analyze the co-seismic response of water levels in the Jiaji well to strong earthquakes(MS≥7.8) from 2001 to 2010 at an epicentral distance less than 8000km.We investigated the co-seismic variation form of water levels,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plitude of water level variation and the magnitude and the epicentral distance.We then checked the seismic wave phases when the changes of water level occurred.It was shown that:(1) the water level’s co-seismic response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escalation with no oscillation;(2) the amplitude of water level change has a certain connection with epicentral distance and magnitude;(3) co-seismic response of water levels in the Jiaji well shows a certain directivity;(4) most of the co-seismic responses were caused by surface waves,and some by long-period S waves.  相似文献   
100.
海南清澜港水母暴发期间浮游生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10年12月-2011年5月,调查研究了海南清澜港海域的浮游生物群落特征,重点跟踪监测了2011年5月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暴发期间海水营养盐水平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通过样品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1种(变种和变型),细胞密度范围为(2.25×104)-(8.19×108)cells/L,浮游动物36种,丰度范围为19.39-25798.74ind/L,其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在水母暴发期间浮游植物以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为主,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清澜港养殖区为水母水螅体提供生长发育的环境和水母暴发前期浮游植物大量增殖,为浮游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母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