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GPS技术在杭嘉湖平原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西起莫干山东麓,北部、东北部分别与江苏、上海接壤,南濒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总面积约6490km~2。该区水网密布,地势低平,仅在嘉兴、海宁、澉浦、乍浦等地及西部山前地带有零星残丘分布,海拔在100 m左右;平原区地面高程在2~4m,环太湖周围,地势低洼,高程仅1~2m,长期以来内涝严重。  相似文献   
62.
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兴盛时期始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进入历史以来最旺盛的发展时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体系、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与具体的大小城镇。其重要的实践领域则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特别是70年代中期借助于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复兴,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3.
自从发现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行星以来,人类对于外星生命的幻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比较靠谱的幻想,可能就是把地球上的生物稍作推广、变形而放到外星球上当然也有比较大胆的幻想,设想出一些超级生物.可以适应地球生物完全适应不了的严酷环境,包括外太空,它们的身体组织甚至可以不是以我们熟悉的碳水化合物为基础的、这里要介绍的影片《异形》,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生物  相似文献   
64.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0,(10):16-19
双星系统也许不适宜生命形成 根据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紧密的双星系统也许并不是生命形成的最佳场所。“斯皮策”在三个密近绕转的双星系统周围发现了惊人的大量尘埃,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行星间剧烈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65.
所谓“生命宜居带”,指的是行星距离行星系的中心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由于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太热也不太冷。且能够确长期保存在液容水,水是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6.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2006年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精神,参考前人有关生态环境评价框架和指标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特点的区域适应能力评价模型(PSR-RAD),并对模型的构建思想、参数意义和评价指标的具体计算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提供参考。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实际情况,PSRRAD模型将第四纪地质地貌与现代生态环境研究整合,提出第四纪地质脆弱指数概念,在生态环境胁迫分析中,提出衡量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业环境胁迫程度的地农牧业生产量指数的概念,使生态环境先天与后天胁迫因子、自然与人文因子得以客观体现,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均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67.
《浙江地质》2010,(11):30-30
11月3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在成都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年我国地质灾害严重,但应对成效明显,展示了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地灾防治要作为一项生命任务,  相似文献   
68.
杨爱春  任贵良 《云南地质》2010,29(2):185-189,145
大瑞铁路大保段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边缘,著名的横断山脉南段,地势错综复杂。主要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的本质因素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外部因素包括大气降水、植被破坏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69.
山东是海洋大省,濒临黄海和渤海,海岸线总长3345千米,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岸带是山东陆海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日照、青岛、东营、烟台、潍坊、滨州、威海等沿海七市则是山东在各项经济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东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是衔接环渤海地区与黄河流域的重要战略节点,是山东半岛城市群重要沿海港口城市,也是黄河流域重要出海通道。  相似文献   
70.
陶慧  张梦真  刘家明 《地理学报》2023,(4):997-1014
作为地方家园的物质载体,建筑遗产不仅在历史上呈现出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价值溢出,也因其现代性实践而凝聚了当地人心态秩序的变迁,重现了物的象征性沟通的性征,并随着实践场域的嬗变,呈现出物质价值与身份的重塑。传统吊脚楼形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实践的场所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区,承载着物质、制度与精神多层次的地方意义。本文从物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时间—空间—地方”三元辩证的研究框架,动态地考察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家园遗产与文化主体的互动过程及社会秩序嬗变:(1)“物”的在场是其民间保留和时代传承的历史回应,承载着家屋文化与地方记忆;(2)“物”的式微与脱域是在现代性渗透下宏观力量与个体行为的博弈与融合,也是地方主体性的消解、协商与重构;(3)“物”的出场则意味着家园被置于更深层次的地域文化价值体系,让民族建筑的空间价值外溢,从而以文化资本的形式参与到旅游语境的交互中。更进一步,本文试图从地方性的视角探讨家园遗产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与人文生态空间的秩序重塑逻辑:(1)空间赋能:景观基因焕发空间价值的生产面向;(2)秩序重塑:社会动力激活空间价值的生活面向;(3)地方知识:多元主体共育空间价值的生态面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