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2篇
  免费   833篇
  国内免费   1100篇
测绘学   1024篇
大气科学   769篇
地球物理   965篇
地质学   2222篇
海洋学   398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357篇
自然地理   75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在一致凸Banach(巴拿赫)空间中研究了渐近非扩张映射的带误差的Ishikawa迭代序列的收敛性。结果推广了原来的定理。  相似文献   
122.
测量平差函数模型的若干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测量平差函数模型的几种形式———参数模型、非参数模型及半参数模型 ,分别论述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半参数模型对于客观实际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 ,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3.
目前,业务平台、预报制作系统技术已成为气象台天气预报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发展的主要差距之一。本文从科学技术论的角度,研究气象台预报制作系统发展的历史及其发展的阶段性,归纳了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预报制作系统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4.
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孕震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玛纳斯 7 7级强震区的构造格架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的强震区进行了应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玛纳斯地震的震源区不仅位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而且该部位集中的应力还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数值模拟较好地再现了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震源区的应力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25.
陆面过程模式的改进及其检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中对陆面过程模式 (BATS)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地表物理量的年、季和日变化 ,它有两方面的特点 :采用热扩散方程模拟 7层土壤温度 ,模拟的温度可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在BATS的地表径流方案中 ,考虑了空间不均匀性的一般地表径流 (GVIC)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⑴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季和日变化。冬季土壤温度下层高于上层 ,而在夏季上层高于下层 ,这种上下层温度的转换时间大约在 4和 10月份 ,这与实测土壤温度的年变化非常一致。较为准确地模拟了各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时滞效应。⑵用南京和武汉站的资料 ,将BATS地表径流方案模拟的地表水分分量与GVIC方案进行比较 ,BATS地表径流方案模拟的地表水分分量 ,与总水量的平衡相差较大 ,而GVIC模拟的效果相对较好 ,地表总水量基本上与降水总量达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126.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27.
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FEM)数值模拟,在华北地区各地块相互制约的块体系统环境中,地块边界断层上发生1966年邢台地震、 1969年渤海地震、 1975年海城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等不同类型破裂模式大震的破裂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给出每个大震释放的主应力场,最大剪应力变化等值线图,地震前后位移变化矢量图,发震断层滑移随时间变化以及走滑错距和应力降等震源参数. 这些结果与地震的震源机制,用地震波资料研究得到的震源参数,宏观等震线,地表观测的水平位移矢量图基本一致. 其中1969年渤海地震正交破裂模式的结果与宏观等震线及小震分布图像更接近. 1976年唐山地震复杂震源模式与该震早期余震分布图像更相符. 表明用DDA+FEM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能较好地模拟地震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从模型误差的理论出发,讨论了模型误差对平差结果及其参数估计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当存在模型误差时,采用均方差对平差模型及其结果进行估价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9.
佳木斯市GPS控制网的建立——索佳GSS1A型GPS接收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利用日本索佳公司GSS1A型GPS接收机在建立佳木斯市GPS控制网中的应用。阐述了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外地施测方法和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并扼要的总结了建网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30.
丽江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发震应力场和破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丽江7.0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的复杂地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南南东。震区位于可能受到多种构造动力源作用的特定构造运动环境中。获得了主震和22个M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分析表明,主震发震应力场为北3°东,与震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有一个小角度的偏差。主震的发震应力不仅有水平应力的作用,同时还有显的垂直应力的作用。在余震序列发展中震区呈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