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孕震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玛纳斯 7 7级强震区的构造格架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的强震区进行了应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玛纳斯地震的震源区不仅位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而且该部位集中的应力还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数值模拟较好地再现了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震源区的应力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2.
玲珑花岗岩体的变形磁组构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伟新  万天丰 《地质科学》2000,35(4):385-395
本文利用磁组构的方法对玲珑花岗岩体的磁组构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进行研究.玲珑岩体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的平均值为1.2872,具有典型的构造变形成因特点;磁面理围绕其西北侧的北截花岗闪长岩展布,倾角平缓;磁线理呈SW向近水平展布.玲珑岩体的变形磁组构的特征表明玲珑岩体的变形磁组构是由于后期侵入的北截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体侵入造成的.研究还发现除了断裂的控矿作用以外,位于玲珑岩体内部和边缘的金矿和磁化率各向异性间存在密切的空间对应关系.金矿往往位于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值高的区域,而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值低的区域金矿很少.  相似文献   
3.
天山中段的深浅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山起源于古生代的陆-陆碰撞作用,又经历了中新生代的典型陆内造山过程,其深浅构造结构和活动性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文中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探测和综合地质构造分析, 以地学断面形式对其深浅构造进行填图,揭示了天山中段复杂的深浅构造特色。结果表明:沿古生代的陆-陆碰撞缝合带两侧分别呈现出主要构造地质单元由老到新的对称性,并伴有相应深部结构的复杂性,反映了碰撞过程及后期的构造演化特点;天山中部的上地幔顶部存在厚近 10km、宽近 200km、几乎涵盖整个天山的低速高导层,可能是中新生代以来天山的陆内再造山作用引起的壳幔拆沉作用形成的残留下地壳  相似文献   
4.
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带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带表现出类似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即坳陷内都发育 4排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裂 -背斜带 ;新生代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 )表现出强烈的由山体向盆地的逆冲活动 ;逆断裂 -背斜带的形成、演化和发展都受控于统一的近南北向构造应力场。然而 ,南北两个山前坳陷在变形强度、地球物理细结构、地球动力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这些不同点进行了讨论 ,认为正是这些不同点的存在 ,使得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内的现今地震活动性显示出不对称性 ,即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第 3排 (秋里塔格 )逆断裂 -背斜带上 ,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坳陷南部准噶尔南缘断裂附近及其以南的天山内部  相似文献   
5.
山东玲珑花岗质岩体侵位机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玲珑花岗质复式岩体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为一著名的中侏罗世侵入岩体.重力异常的反演模拟证明该岩体为一席状岩基,厚度小于 10 km,缓倾于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之下.由野外面理研究和岩体磁各向异性的研究所获得的磁面理与磁线理资料表明,面理在岩体中部主要是缓倾斜的,磁线理主要是平行于朝着郯庐断裂的岩体的倾向分布,线理的定向是岩浆在沿边掩断层流动升到浅部的过程中形成的.据推断玲珑复式岩体可能是郯庐断裂内地壳局部熔融而成的,岩浆沿一条缓倾斜的部庐分支断裂而向上侵位,以张性岩墙扩展式为其主要的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6.
玲珑花岗岩基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成玲珑花岗岩基的各个岩体具有不同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位于玲玲珑岗财基内部或边缘的金矿大都位于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大的玲珑岩体和云山岩体内,并且以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大于1.3的区域内的金矿最为集中, 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小的岩体或区域内金矿很少。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和金矿间密切控间关系可能表明了金矿的产出部位和岩体的变形强度间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The Linglong granitoid complex (LGC) is composed of four major plutonic units that intruded and cooled in the Middle Jurassic (170-155 Ma). Gravity-anomaly modeling indicates that the LGC is a sheet-like laccolith, less than 10 km thick, that dips shallowly below the surface toward the Tancheng-Lujiang (Tan-Lu) fault, a major lithospheric structure in Eastern China. Measurements of foliation in the field and measurements of planar and linear magnetic fabrics from the study of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the LGC indicate that foliation is dominantly shallowly dipping and magnetic lineation is mainly parallel to the dip direction of the laccolith toward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trend of lineations is consistent with flow of magma up the thrust to reach shallower levels. The magma of the LGC probably originated by crustal melting within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the emplacement of magma occurred along a shallowly-dipping thrust that drained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mechanism of which is mainly dike-fed model.  相似文献   
8.
崔召花岗岩岩体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侵位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侵入岩体的磁组构形成于岩浆运移侵位、固化的过程中,必然保留了岩体的构造侵位过程的信息.以玲珑复式花岗岩岩基南部的崔召岩体为例,对岩体磁组构的详细研究,可以揭示岩浆运移,就位和变形等一系列特征.崔召岩体的磁线理不发育,反映岩体侵位速度慢,岩体边部磁面理比内部发育,并且岩体边缘磁各向异性度P值明显大于岩体内部,磁线理倾角小,反映岩体侵位过程中侧向挤压作用比较强烈,具有类似于气球膨胀作用的侵位机制.并且此磁组构特征再没有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