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21.
张春荣  成世才  王其芳 《地下水》2010,32(3):105-10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需水量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极为突出,供水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对泰安城区供水水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现状条件下,丰水年、平水年份供水量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是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枯水年份供水安全则不能保证。为保证枯水年份城市供水安全和研究区将来需水量增加的要求,特提出开源节流、雨洪水利用、分质供水、跨流域调水和供水水质监测等对策。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甘肃兰州盆地渐新统韩家井组的9科11属20种植物化石进行了共存分析,重建了该地区渐新世古气候各参数:年均温(MAT)为-1.4℃~10.9℃,最热月均温(MWT)为9.6℃~27.3℃,最冷月均温(CMT)为-4.4℃~-12.5℃,年较差(DT)为28.0℃~29.8℃,年均降水量(MAP)为315.7~492.2mm,平均最大月降水量(MMaP)为70.5~93.5mm,平均最小月降水量(MMiP)为0.4~11.1mm。分析表明相对于当前气候来说,兰州盆地在渐新世时接近现今甘肃武山地区气候特征,降水量多,气候更加湿润。  相似文献   
23.
兰州地区新近纪地层的沉积相与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地区位于黄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其第三纪地层对研究风尘沉积发育和青藏高原隆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研究以0.25 m为间距对厚度210 m的兰州皋兰山剖面的新近纪地层采集样品901个,在实验室对试验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对其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测试。用粒度分布函数的方法分离了沉积物的各成因组分,确定了风成组分和水成组分在全剖面沉积物中所占的百分比。结合色度和磁化率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皋兰山剖面地层以风尘沉积为主,其间夹有河流相沉积的约15层砂岩。古环境的恢复表明,兰州地区从至少约7 Ma开始,沉积地层经历了由河湖相向风尘沉积转变,气候干旱化开始,与黄土高原风尘序列堆积底界8~7 Ma基本一致。6~5.2 Ma构造稳定,是比较开阔的平原环境,并且气候条件比较湿热;5.2~3.5 Ma间构造波动比较频繁,形成了间隔性的河流相砂岩沉积,而在气候表现为干冷;自3.5 Ma开始,兰州地区发生相对构造沉陷,五泉砾岩层的发育是对青藏运动A幕的具体响应。  相似文献   
24.
Fourteen species of nonmarine gastropod opercula are found to be in high abundance in the Oligocene upper member of the Yehucheng Formation,Lanzhou Basin,northwest China.They are attributed to two families,namely Bithyniidae and Assimineidae,and four genera,namely Pseudemmericia,Bithynia,Mirolaminatus and Assiminea.Among them,three species are new,and they are Bithynia paramonolithic sp.nov.,B.obliquus sp.nov.,and B.disregularis sp.nov.Some of these species were first discovered in Paleogene strata of the vast Northwest China and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opercula recovered from the Paleogene deposits in East and South China.It is inferred from the paleontology and sediment associations that the climate was slightly humid and the fauna probably inhabited the fresh or brackish water of a shallow lake in the Lanzhou Basin during the late early Oligocene period.  相似文献   
25.
26.
晁勐  张俊  刘翔 《干旱区地理》2022,45(6):2004-2012
以2021年兰州市主城区678个居住小区房价数据为基础,引入地理场模型量化影响房价的外部因素,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对房价分异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带宽差异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河谷型城市房产市场的公平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兰州市主城区平均房价为13739元·m-2,空间上呈现“一主三副”的带状多中心组团式分布格局,房价由多中心向四周递减,价格相似的小区在地理空间上邻近分布,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局部空间特征。(2) 房价分异是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区位特征中的主商圈对房价的影响居于首位,建筑特征中的房龄、容积率和邻里特征中的中学数量、绿化率等对房价的影响较大,城市地理特征对房价具有显著影响,愈靠近黄河的小区、房价越高。(3) 各驱动因素的带宽差异明显,主商圈、医院等小尺度变量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而容积率、黄河等全局变量基本不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7.
小区是居民日常生活和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场所,由于居住环境差异,导致剥夺现象发生。为探究居住环境剥夺对房价的作用机制,构建居住环境剥夺测度体系,创新了居住环境剥夺指数计算方法,运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居住环境剥夺与房价的关系。结果表明:(1) 兰州市平均房价为12566.93元·m-2,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组团式分布格局,表现为从核心向外逐级递减的趋势。(2) 基于6个维度服务设施数量和种类差异,居住环境剥夺也呈现出不同空间分布格局。(3) 所有服务剥夺均与房价呈负相关,教育服务剥夺对房价影响力最强,生活服务剥夺对房价影响力最弱,教育和交通服务剥夺交互作用对房价解释力最强。研究结果对促进资源配置公平和城市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8.
在对降水资料的分析过程中,要求资料的时间序列呈正态分布。利用兰州地区的兰州、皋兰、榆中和永登4个站点1960~2009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偏度—峰度系数+W检验"方法,基于SPSS软件,对兰州地区的年、季和月降水量正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地区4个气象站的年降水量均呈正态性分布;兰州、皋兰和永登3站的夏、秋2季降水量为正态性分布,而榆中站只有秋季降水量为正态性分布,且秋季降水量的正态性最好,冬季最差;大多数月降水量不服从正态分布,但对降水序列进行平方根处理后,其正态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9.
随着城市的扩张,大型城市的郊区逐步成为新的工业生产及居民中心,为满足生产及生活用水需求,地下水被大量开采,进而导致地表沉降。目前对地表沉降的监测多集中在城市区域,城郊的地表沉降较少受到关注。本文提出使用高分辨率永久散射体(PS)雷达盖分干涉(PS-DInSAR)技术对大型城市郊区的沉降进行监测。选取某市城郊为实验区,使用覆盖该区的16幅高分辨率TerraSAR影像为数据进行PS-DIn-SAR沉降建模和解算,获取了谈区大范围的高分辨率沉降信息。谈市效区最大年沉降速度达到62mm/a(即年沉降量),平均沉降速度为24mm/a。分析表明,该区域的不均匀沉降与地下水的开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土壤碳库研究及碳汇问题是近年来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本区碳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地貌类型、生态系统等影响因素对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兰州—白银地区1987年和2014年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的变化,其中2014年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3.58×106 t,说明这些年土壤固碳效果明显,土地利用方式更合理。认为研究区有机碳碳密度、碳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与成土母质、土壤自身理化特性、土地利用方式及自然景观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