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09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40余年来中国地区季节性积雪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王澄海  王芝兰  崔洋 《冰川冻土》2009,31(2):301-310
利用全国700余个气象站的地面积雪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季节性积雪年际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北部,东北-内蒙古地区和青藏高原西南和南部地区为我国季节性积雪的3个高值区,也是积雪年际变化变化大的地区,也即为中国积雪年际异常变化的敏感区.综合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变化趋势,可大致分为3种变化类型:1)增加和减小同步,主要在新疆天山以北、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到大兴安岭以西的地区,减少区人体在内蒙古西部、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积雪深度增加但积雪日数减少,主要在东北平原东部的部分地区,长江上游的部分地区;3)积雪深度减小而积雪口数增加,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部分地区.中国地区积雪总体上呈现出平缓的增长趋势,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呈现为稍有增加;70年代有所下降;80年代又增加;90年代又有略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2.
研究剖面位于洛川源北部的富县县城东郊。剖面由第一层古土壤(S_1)、马兰黄土(L_1)和全新世古土壤(S_0)组成。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地层中孢粉非常丰富,为恢复古植被与古气候提供了可靠依据。S_1的植被是以榛、菊、蒿为主的疏林草原,有亚热带树种出现,反映了末次冰期的温湿气候。L_1时主要为菊、蒿干草原,气候冷干,其间有四次乔木增多期,反映了末次间冰期中有四次间冰阶的相对温湿气候波动。近代耕土中为以松、藜、中华卷柏为主的森林草原,反映了全新世某个时期比较温凉干旱的气候。  相似文献   
733.
734.
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祖陆 《地理学报》1990,45(4):457-466
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可分为地面古河道(埋藏深度0—8m)和浅埋古河道(埋藏深度8—40m)。两类古河道部大致可分为三条古河道带,呈SW-NE向近平行展布,每带一般宽5—15km,最宽处可达20km。 古河道沉积层主要由细砂或粉砂组成,为古河床之曲流砂堤或天然堤沉积。各期古河道沉积层之顶、底板主要为粘土或亚粘土和淤泥层所构成,为古黄河泛滥相沉积物。 本区古河道按形成时间顺序可分为三期,下部第一期古河道大约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中部第二期古河道形成于全新世早—中期,上部第三期古河道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735.
Chronology of the last recession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deglaciation chronology for the ice‐free parts of Greenl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eastern Ellesmere Island (Canada) is proposed. The chronology is based on a new compilation of all published radiocarbon dates from Greenland, and includes crucial new material from southern, north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Greenland. Although each date provides only a minimum age for the local deglaciation, some of the dates come from species that indicate ice‐proximal glaciomarine conditions, and thus may be connected with the actual ice recession. In addition to shell dates, dates from marine algae, lake sediments, peat, terrestrial plants and driftwood also are included. Only offshore and in the far south have secure late‐glacial sediments been found. Other previous reports of late‐glacial sediments (older than 11.5 cal. kyr BP) from onshore parts of Greenland need to be confirmed. Most of the present ice‐free parts of Greenland and Nares Strait between Greenland and Ellesmere Island were not deglaciated until the early Holocene.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36.
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后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的演变对该区泥沙的输运与沉积 ,以及海底地貌的形成、分布以及演变等具有深刻影响。文中数值模拟末次冰消期以来 4个特定时期 ,即比现在海面低 80 m、5 2 m、30 m海面以及全新世最大海侵时渤、黄、东海陆架的潮汐、潮流。根据不同时期的潮汐、潮流分布特征得出 ,末次冰消期以来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的演变过程大致以全新世最大海侵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 :1全新世最大海侵前为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基本分布格局的形成阶段 ;2全新世最大海侵后 ,为基本分布格局的局部调整阶段。末次冰消期以来基本海岸轮廓的变迁是渤、黄、东海陆架区潮汐、潮流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37.
通过对南通段古河谷典型钻孔及剖面沉积物颗粒、微体生物化石、14C测年等的分析,对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地层进行了划分。该段古河谷末次冰期以来的地层,基本上反映了河床相—河漫滩相—浅海相—三角洲相的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现代河床的底部,浅海相淤泥质亚黏土层已被侵蚀掉,沉积的是现代河床相砂层。  相似文献   
738.
广西云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国  杨振球 《广西气象》2006,27(3):67-69,25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有代表性的30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其中包括降水量、降水日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摸清广西适合人工增雨云的情况,减少作业的盲目性,为全区人影作业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9.
崔之久  张威 《冰川冻土》2003,25(5):510-516
亚洲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特征的深人研究表明,末次冰期冰川规模早期大于晚期。最近,国内外已经注意到末次冰期中期(MIS3b)存在全球性质的降温时段,此时湿度大,并与低温相结合,引起冰川前进的规模也大于干冷的末次冰盛期(LGM),指示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演化不仅仅是亚洲自身的区域性特点,而且有可能带有全球性.同时,东亚沿海山地冰川发育表现为与大陆内部不一致的特征,说明即使在同一季风系统条件下,由于地理位置、水热条件的不同,也可以引起冰川演化的区域分异,呼应早期提出的冰川发育“异时性”理论。从研究末次冰期冰川发育规模入手,讨论西风带与季风带对冰川发育规模的影响,结合其它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特点,进而得出:由于海-地-汽系统循环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对冰川发育影响不同,在各地冰川最大前进规模和时间是一致或不一致的,在10ka和30ka时间尺度上冰川发育可能存在“同时”和“异时”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740.
1 IntroductionIthas been accepted thatthe glacialextentin the early stage w as largerthan thatin the late stagein Eastern A sia during the Last G laciation and w as different from Europe and N orth A m erica(Li, 1992; Cui et al., 2000). M any scholars ha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