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912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2009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2000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峪 《气象》2001,27(4):20-24
2000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出现全国性干旱,特别是北方地区春夏季遭遇多年来罕见的特大干旱,汛期未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秋季黄淮以南地区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全国大部分气温接近常年成偏高,持续暖冬态势发生转折,夏季高温酷热,春季北方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异常频繁,登陆我国台风个数偏少,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112.
7月份两种东亚阻塞形势对中国主要雨带位置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义文 《气象学报》2001,59(6):759-767
根据长期的业务实践 ,把 7月份东亚阻塞形势分为副热带高压偏西型 (W型 )和副热带高压偏东型 (E型 )两类阻塞形势 ,对比两种阻塞形势下中国主要雨带位置的差别后发现 ,W型主要雨带在长江流域 ,1 95 1年以来较严重的长江大水是此类阻塞形势造成的 ;E型主要雨带位于江南至华南地区 ,长江流域洪涝较轻。不仅两种阻塞形势的 7月份环流有重大差别 ,其前期秋、冬、春季海洋、大气和天气气候特点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3.
以大降水过程中触发高潜能量释放的天气系统为背景条件,以高潜能场为起报信息,对40个大降水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概括出阿勒泰夏季大降水过程中,高潜能场的时空变化特征,从中得出预报阿勒泰夏季大降水的新指标,进一步提高了大降水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4.
简述采用滤纸色斑法对一次层积云降水过程进行取样 ,取得 2 9份雨滴谱 ,通过 4种不同方法 ,对这次雨滴谱进行拟合 ,并将所得经验公式进行优化 ,取得本次降水的最佳雨滴谱分布方程  相似文献   
115.
完全Q矢量的引入及其诊断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30  
姚秀萍  于玉斌 《高原气象》2001,20(2):208-213
参照准地转Q矢量推导,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出考虑非绝热效应的完全Q矢量的概念,并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完全Q矢量能较清楚地揭示暴雨天气系统的演变;考虑了湿过程的完全Q矢量在暴雨的诊断过程中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定性而言,完全Q矢量散度的辐合中心或辐合线、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有助于确定暴雨的落区,暴雨区正好落在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之间;定量而言,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大小对暴雨强度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而在暴雨的诊断和预报过程中完全Q矢量散度和锋生函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6.
NO, NOx, NOy and O3 have been measuredduring the airborne EXPRESSO experiment, November 96,which took place near Bangui (Central Africa) at thebeginning of the dry season. This period correspondsto an intense burning activity. Chemical andpho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etaryboundary layer, which corresponds most of the time tothe monsoon layer, and the Harmattan layer, which issituated above the latter, have been studied forsavanna as well as rain forest areas. These two layersare very different when considering the chemicalcomposition (especially for ozone and NOz) andthe photochemical age.The relationship of photochemical ozone productionversus photochemical NOx oxidation products hasbeen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 an ozoneproduction efficiency (OPE) ranging from 6.3 to 14.8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Thus, this layer ischaracteristic of a photochemically young and activeair mass. In this layer, the ozone potentialprodu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air mass photochemicalage. On the other hand, the Harmattan layer shows anOPE ranging from 4.6 to 7.4. These values arecharacteristic of photochemically well-aged airmasses. In this layer, the ozone potential productionseems to be exhausted with values around 4.0 (i.e., 4ozone molecules produced for each NOx moleculeemitted).  相似文献   
117.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factors in tower latitudes on Meiyu/Baiu front,adiagnostic analysis for the two cases during June to July of 1985 and 1986 was examined.We foundthat (1)when the tropical convective activity moves westward to 10.5-15.5′N/140°E from eastside of 10.5-15.5°N/160°E,the northward shifts of the Meiyu/Baiu rain belt occurs;(2)themain factor which results in the northward and southward shifts of Meiyu/Baiu rain belt is thoughtas the 8,18 and 30 day oscillations of the tropical convective activity around West Pacific.Meanwhile,the wave train propagating from Lake Baikal via Okhotsk Sea to the tropics couldsometimes shift Baiu rain belt southward;(3)the onsets of Meiyu in China of both cases tend totake place just when the convective activity around lower latitudes moves westward through about140°E with the 8,18 and 30 day oscillation periods firstly coming to June.  相似文献   
118.
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Q^*矢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霞  谭志华  华岩 《气象》2001,27(2):44-47,F003
应用修正的Q^*矢量对1999年8月11-13日山东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Q^*矢量指出大暴雨区;850-700hPa的Q^*矢量辐合区与上升运动区和大暴雨区有较大的对应关系;暴雨产生在850hPa和500hPaQ^*矢量湿锋生区的暖空气一侧。  相似文献   
119.
在河南省6种雨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要素海温、季风、西太平洋副高及气候因子和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关系,给出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气候预测概念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具体预测雨型。  相似文献   
120.
我国东部花粉雨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位于不同气候带的北京、禹城和桃源3地的全年空气孢粉采样以及表土尘孢粉采样的研究分析,初步了解代表暖温带、中亚热带的现代花粉雨的组成,其中空气孢粉组合较表土尘孢粉组合更能反映区域植被的成分;区域花粉雨特征可以作为气候带划分的标志;我国东部花粉雨分析还表明,花粉的远距离迁移与东亚季风气候关系密切,花粉的迁移路线反映了季风运行的轨迹。通过花粉雨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孢粉组合—植被—气候三者的联系,将有助于应用孢粉分析恢复植被、恢复气候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