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542篇
地球物理   422篇
地质学   570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4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秀娜  丁永建  王建  赵传成 《冰川冻土》2021,43(4):1179-1189
利用1960—2017年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趋势分析、滑动分析和泰森多边形法等,对河西地区多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年均降水量为99.0 mm,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倾向率为8.72 mm?(10a)-1,月降水量为单峰分布,5—10月夏秋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2%,各季节降水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年均降水日数为36.7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增幅为3.18 d?(10a)-1,降水日数主要分布在夏季,约占总降水日数的54.6%;平均降水强度为2.70 mm?d-1,呈现减弱趋势,变化速率为-0.04 mm?d-1?(10a)-1;零星小雨和小雨降水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而二者平均降水强度均为下降趋势,小到中雨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中雨及以上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2.
青藏铁路路基创造性采用了主动冷却路基的设计理念修建而成,目前铁路已经安全运营超过10年。青藏铁路路基修筑在多年冻土之上,路基下部冻土温度变化是衡量路基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基于长期(2008—2019年)地温观测资料,对昆仑山垭口南坡青藏铁路K980+000低温多年冻土区块石路基坡脚至坡脚外30 m范围内的冻土上限变化、年际地温变化、季节性地温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了路基工程行为对低温多年冻土的长期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冻土地温不断升高,冻土上限逐年下移;与天然孔比较,路基坡脚处地温增温幅度反而较小,主要可能受块石路基冷却效应的影响;冷季与暖季呈现出不对称的增温趋势。冻土路基普遍增温的趋势仍然存在,出于对多年冻土的保护与保证工程稳定性的考虑,应尽量采用冷却路基的思想修建路基。同时,应加强对路基的监测,分析长期增温过程后路基稳定性变化,并对路基下部冻土的变化做出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3.
姜涛  李伟林 《铀矿地质》2021,(1):120-130
为扩大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成果,以青嶂山矿集区1:5万210Po测量数据为依据,研究了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异常特征及应用效果。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应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趋势面分析消除了不同铀含量的地质背景对提取210Po异常的影响;210Po法与地面伽马能谱、氡气测量、 AMT组合应用对寻找花岗岩区深部隐伏矿体具有良好的效果,多种测量方法均出现峰值的部位,为含矿构造带或铀矿体产出部位;经钻探工程验证,在210Po法及相关方法异常区揭露到铀矿工业矿段,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中国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汤倩  闫玉茹  王敏京 《江苏地质》2021,45(3):283-289
海岸是陆地与海洋相互接触和影响的地带,通常指受波浪和潮汐等海洋动力作用的沿岸地带,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大型人类工程往往会对其短期地貌变化和沉积物特征产生巨大影响。沉积物粒度分析是研究海洋沉积作用及过程的一个基础的、重要的方法,通过射阳港海岸动力地貌调查,研究了射阳港区不同时期的水下沉积物分布特征,将不同历史时期海图的等深线对海床冲淤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双导堤完工后导堤口区域出现了明显冲刷,导堤两侧出现淤积,沉积物颗粒变细,表明港口工程等局部影响因素会在短期内显著改变水动力地貌。  相似文献   
66.
利用全国228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基于对暴雨区进行连续追踪的思路,采用暴雨相邻站点数和暴雨区中心距离确定了中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方法;根据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平均强度、持续时间和平均范围构建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利用该客观方法对1961—2016年中国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其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年均38.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一年各月均可出现,但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发生最为频繁,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综合强度强,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现象有关。一年中,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平均为3月6日,末次出现日期平均为11月14日;1961—2016年,我国年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呈明显提前、末次日期呈显著推后、暴雨期呈显著延长的变化趋势;年发生总频次呈微弱增多,较强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覆盖范围和综合强度均呈显著增大趋势。南方型区域暴雨过程变化趋势与全国的基本一致;北方型首次日期呈提前、末次日期呈推后趋势,发生频次有微弱减少趋势,覆盖范围、持续时间、综合强度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7.
The change in the zon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ZSSTG) across the equatorial Pacif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However, there has not yet been a consensual conclusion about the changing ZSSTG at either a short-term (from 20 to 90 years) or a long-term time scale (longer than 90 years)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study, the uncertainty of the trend in ZSSTG for different sub-periods since 1881 was examined using four interpolated datasets and four un-interpolated datase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trend in ZSSTG on the short-term time scale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internal variability such as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and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On the long-term time scale, the sign of the ZSSTG trend depends on the dataset used. In particular, it was not possible to draw a uniform conclusion about the secular trends in ZSSTG in recent history, given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the ZSSTG trends to the period, dataset, and region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rends. Our results imply that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detect the response of ZSSTG to global warming until a longer data record becomes availabl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68.
2017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持续疲软,消费增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石油需求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本文回顾了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及大型油气公司股票价格的走势,探讨了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和供应市场的影响,研判了短期及中长期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得出了三点结论:(1)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产生重大冲击,预计2020年...  相似文献   
69.
荆思佳  肖薇  王晶苑  郑有飞  王伟  刘强  张圳  胡诚 《湖泊科学》2022,34(5):1697-1711
湖泊蒸发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水文循环响应气候变化的指示因子,因此研究湖泊蒸发的控制因素,对于理解区域水文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太湖中尺度涡度通量网避风港站观测数据校正JRA-55再分析资料,驱动CLM4.0-LISSS模型,并利用2012-2017年涡度相关通量数据和湖表面温度数据检验模型模拟蒸发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太湖的适用性;估算了1958-2017年间太湖的湖面蒸发量,并利用Manner-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了湖面蒸发的变化趋势,寻找太湖实际蒸发的年际变化的主控因子.结果如下:校正后的JRA-55再分析资料模拟的太湖蒸发与观测值之间存在季节偏差,但是季节偏差在年尺度上相互抵消,再分析资料可用于年际尺度太湖蒸发变化的模拟;1958-2017年间太湖蒸发量以1977年为界,先下降(-3.6 mm/a),后增加(2.3 mm/a);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向下的短波辐射是太湖1958-2017年间太湖蒸发变化的主控因子,向下的长波辐射、气温、比湿也对湖泊蒸发年际变化有一定影响,但是风速对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0.
松嫩平原近20年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TM)和2001年(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RS-G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盐渍化土地的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这15年中,松嫩平原盐碱地面积增加了21.7112×104 hm2,每年增加1.45×104 hm2,年平均增长率为1.4%.其中轻度盐渍化土地增加8812 hm2,年平均增长0.16%;中度盐渍化土地增加3.8306×104 hm2,年平均增长0.64%;重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6.9994×104 hm2,年平均增长了4.2%.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人为活动增强是盐渍化程度加重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