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513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重庆金佛山岩溶区表层岩溶生态系统CO2浓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金佛山林地、裸地表层岩溶生态系统CO2浓度的实际观测资料为基础,探索表层岩溶系统CO2浓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这种变化与土壤温度有密切关系,林地与裸地各个层次土壤的CO2浓度与土温呈一致性变化,这构成了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对外界条件的灵敏响应.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林地植被平抑这种动态效应,而裸地则响应于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992.
河北临城白云洞洞穴旅游对洞穴CO2 浓度及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5,他引:10  
河北临城白云洞碳酸钙景观极其丰富但风化严重。2000年“五一”黄金周对白云洞的客流量、温度、洞穴空气中的CO2 浓度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并在8月、10月旅游淡季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洞穴旅游活动对洞穴的温度和CO2 浓度的变化有主控作用。白云洞在“五一”长假游开始前最低CO2 浓度为600ppm, “五一”这一天当游客量达到5800人时,大洞厅中的CO2 达到4400ppm,温度提高了1. 1℃ ,而狭小洞厅中CO2 浓度可达到5800ppm,温度提高了2. 3℃。当洞穴旅游高峰连续维持多日时,洞穴中的CO2 还会累积增加。如5月2日的游客达到4000多人时,狭小洞厅CO2 达到7000ppm。旅游高峰期,洞穴CO2 往往经过一个晚上的扩散和流动后,也回不到本底值。但洞穴温度的累积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993.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全球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特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起了各国政府、科学家及公众的高度关注。文中从CO2 浓度倍增、温度变化、水分变化、水热与CO2 协同作用、辐射变化、臭氧变化以及人为干扰等气候环境变化对植物光合生理、生长发育、物质分配、水分利用、碳氮代谢等的影响方面阐述了全球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与机理 ;从地理分布范围、物候、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植被、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从植被变化引起的动力条件与热力条件的变化及植被固碳潜力的变化探讨了植被对于气候的反馈作用。在此基础上 ,基于当前全球变化研究前沿 ,提出了未来关于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研究需要重视的方面 ,尤其是关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阈值研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4.
王旻燕  吕达仁 《气象学报》2005,63(6):957-968
文中利用单时相双光谱分裂窗算法以GMS 5/VISSR红外资料反演地表温度,揭示了中国几类典型下垫面晴空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华北平原北部、华南部分地区因地表反射率、土壤含水量、受太阳辐射影响程度不同等地表温度季节变化差异很大,月平均地表温度日较差一年内基本上呈双峰双谷型.作为比较,东亚部分陆地的地表温度与台湾海峡南部、黄海的海表温度及其日变化、季节变化一并进行了分析.塔里木盆地、浑善达克沙地不仅具有强烈的日变化,而且季节变化也显著.2000年两地月平均地表温度日较差最大值超过30 K,浑善达克沙地的年较差高达58.50 K.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季节变化小于东亚部分陆地、塔里木盆地、浑善达克沙地,但该区日变化幅度在所研究几个区中最大,2000年年平均日较差达28.05 K.文中将研究时段扩充到1998~2000年后揭示了连续三年地表温度及其日变化的年际变化特征.所获得这几类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与量值对于气候与辐射收支研究以及推测地表状况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MSIS90大气模式和3D NeUoG电离层模式为大气背景,用三维射线追踪法模拟研究了太阳活动强度、地方时、掩星平面方位角对弯曲角电离层残差和温度电离层残差的影响,以及电离层残差对全球日平均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离层残差是平流层顶部(35~50 km)和中间层底部(50~70 km)掩星大气温度反演的主要误差.在太阳活动活跃期,电离层残差对单一掩星事件的平流层顶部平均温度的影响可达1.8 K,中间层底部平均温度的影响可达7 K;对全球日平均温度的影响在平流层顶可达-0.6 K,在70 km高度处可达1.2 K.发展新的电离层改正方法或电离层残差修正算法对提高掩星大气反演精度和全球气候监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6.
王卫东 《盐湖研究》2003,11(1):70-71
推导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讨论了压力对反应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Climate changes will promote the growth of invasive aquatic macrophyte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responses of three invasive plants (Elodea canadensis, Egeria densa and Lagarosiphon major) to a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3 °C in spring, summer and winter. At each season we measured four functional traits: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Relative Leaf surface area Growth Rate, number of lateral branches and roots. E. canadensis showed the highest growth and vigour in spring and in summer.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was enhanced by an elevation of temperature for E. canadensis and for E. densa. A 3 °C temperature increase stimulated root production for all species in summer, whereas the number of lateral branches was favoured in spring for E. canadensis. Climate warming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plant growth in spring than in summer and late winter. The response of species to climate warming was species-specific and so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should favour the spread of E. canadensis.  相似文献   
998.
位于阿拉善高原的巴丹吉林沙漠分布有大量盐湖.为揭示盐湖分层特征以及地下水对盐湖水体的影响,选取沙漠腹地的第二大盐湖——苏木巴润吉林,对9月份湖水的温度和电导率剖面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尽管所测盐湖宽深比大于90,还是存在温跃层.温跃层的矿化度(TDS)为60~160 g/L,靠近湖底的水体存在TDS低值异常区,形成化跃层,推测为地下淡水集中排泄所致.这种湖底泉在其它较浅的盐湖水体中也存在,说明深、浅层地下水对盐湖水分及盐分都有贡献.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变化近似符合静止水体的热传导规律,并没有受到地下水排泄热量的显著影响.研究区盐湖跃层的季节性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最新地震资料显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长昌凹陷内部分布着多个火成岩侵入体,单个侵入体的面积可超过300 km2,高(厚)度约为10 km.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二维剖面地温场模拟,分析了研究区位于同一条地震测线上的三个不同规模侵入体对温度场的影响,并结合热史恢复方法及Easy%Ro模型,定量评价了侵入体对距其2 km及5 km处人工井崖城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Ro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内火成岩侵入体对温度场有显著影响的时限不超过1 Ma,5 Ma以后影响非常微弱,10 Ma以后侵入体温度与围岩温度基本一致;侵入体对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随侵入体的规模、距侵入体的距离不同而不同,规模最大侵入体对距其2 km处崖城组烃源岩成熟度Ro的影响可达1.6%,而对距其5 km处的烃源岩成熟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00.
广东冬季气温变化的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利用广东省36个地面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变化趋势、突变、周期性,并探讨了影响广东冬季增暖的可能因素。得出:广东冬季气温具有增温趋势,特别是最低气温。冬季广东最低气温从60年代下半叶开始上升,8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有所增大,进入暖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