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70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948篇
地球物理   468篇
地质学   367篇
海洋学   602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冰后期珠江三角洲沉积物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珠江三角洲283个钻孔资料中识别出了冰后期海侵旋回底界面,从269个钻孔中识别出了最大海侵面,记录了它们的埋深值,并由此计算了冰后期及其海侵和海退期间的沉积物总量,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在冰后期及其海侵和海退期间的沉积物总量分别为114.09,36.70,77.39Gt.海退期沉积量大于海侵期.以现今珠江输沙量的约84%沉积在三角洲范围内计算得到冰后期珠江年均输沙量约为9.91Mt,6000a以来的年均输沙量约为15.35Mt.  相似文献   
982.
1Introduction In the atmosphere, gaseous radon-222 (t1/2=3.8 d) produces a series of decay products,lead-210(t1/2=22.3 a), bismuth-210 (t1/2=5.01 d), andpolonium-210 (t1/2=138.4 d), etc. These radondaughters are readilyadsorbed onto aerosols and thengrowd…  相似文献   
983.
温娜  刘秦玉 《海洋与湖沼》2006,37(3):264-270
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奇异值分解、合成分析及相关分析,揭示了对应冬季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增强(减弱)时,西北太平洋海区异常失热(得热),北太平洋(北纬20°N以北)上空500hPa位势高度负异常(正异常);进一步证实了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发现了冬季台湾以东黑潮的暖平流作用可能是维持该正反馈过程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超前和滞后相关及合成分析,提出从10月开始,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异常形成的暖平流作用会对冬季西北太平洋海区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有贡献。  相似文献   
984.
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近地层大气湍流及能量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中国科学院2005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期间 (4月2日至6月7日) 收集的大气观测资料,分析了珠峰绒布河谷近地层水平风速、温度、湍流强度、湍流通量日变化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通过分析得出近地层三维风速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基本满足1/3次方规律;珠峰绒布河谷近地层大气水平风速、温度、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地表获得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以感热形式散失掉了,潜热所占比重很小。另外,还发现绒布河谷地区地表能量通量各分量并不满足能量平衡方程Rn=Hs+Le+G。通过对地面加热场的分析发现珠峰地表白天是强热源,晚上转变为弱冷源。  相似文献   
985.
波流相互作用与波动传播模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祥德  冉令坤 《大气科学》2007,31(6):1237-1250
波和流是大气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波流相互作用理论是大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科学意义。波流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描述基本气流对波强迫作用的“波作用”(守恒)方程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可以描述波对基本气流反馈作用的E-P通量以及波形变、传播等理论的研究。波流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已取得重要进展,例如, E-P通量的提出,剩余环流的引进,广义E-P通量的出现,三维E-P通量的建立,波作用守恒方程、波动突变、波流稳定性结构、波形变及其大圆路径、低频波遥相关等理论的发展,而且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丰硕成果,如科学地解释了赤道平流层东西风准两年振荡、极地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瞬变波对阻高的维持和高空急流加速以及大气低频波遥相关等,特别是为预测行星波的传播,研究风暴轴和诊断分析实际大气中波能集中区和发散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作者从小振幅和有限振幅扰动两方面回顾了国内外波流相互作用和低频波传播理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大尺度环流系统波流相互作用和波动传播模态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同动力、热力背景下多尺度波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理论模型,建立了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突变及其稳定性结构等理论。相对来说,热源强迫和地形强迫引起的波流相互作用中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特别是关于大气水分循环过程和青藏高原等复杂大地形影响下不同尺度系统波流相互作用的研究,这也是未来波流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86.
1 INTRODUCTION Odgaard and Kennedy (1983) suggested that for values of angle of attack, α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approximately 20o, a persistent scour hole is produced near the upstream end of a vane. As α was reduced the number of vanes producing obj…  相似文献   
987.
乔崛  彭新东 《气象》2024,50(4):449-460
为提高大气数值模式的模拟能力,改进大气边界层水汽、热量湍流输送计算和大雾天气的模拟效果,选用WRF三维非静力模式,采用具有局地和非局地垂直湍流尺度自适应计算能力的MYNN_SA参数化方案,对2017年12月28—29日我国华北—江淮地区的大范围浓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从中尺度到灰区尺度分辨率范围,模式的尺度自适应大气边界层湍流参数化方案对稳定大气边界层发展、湍流输送和大雾天气模拟的影响。利用中国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在接近灰区尺度的网格分辨率上,利用尺度自适应大气边界层湍流MYNN_SA参数化方案较之中尺度参数化MYNN方案,可明显改善次网格湍流输送计算,以及陆地浓雾的强度、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可更精确地模拟云水混合比、逆温层和雾区的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988.
The variations in sulfur dioxide (SO2) emission from the Summit Craters of Mt. Etna were determin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period 1993–1995. Vehicle-based weekly measurements of SO2 flux, using a correlation spectrometer (COSPEC), suggest new input of magma into the main feeder system of the volcano between 1993 and 1995. Minimal flux values (<1000 t/day) preceded the two eruptive events in the period 1987–1995. Only approximately 9.5% of the magma that contributed the SO2 emission was erup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Received: 3 November 1997 / Accepted: 21 September 1998  相似文献   
989.
1 INTRODUCTION Sedimentationisahydraulicprocessorawatertreatmentprocesstoseparatesolidfromwaterbygravity,widelyusedinwaterandw...  相似文献   
990.
A model for calculating CO2 flux in the wheat field and an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CO2 flux in the mejonal scale were presented using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supplementary micpo-met~orological data. First of all a-longertenn measurement wae carried out during winter wheat growing period in Yucheng Experimental Station udng the spectmradiometer system, the thermal infrared radiometer system, the Bowen-ratio device as well as the eddy-correlation device. Two kinds of issues concerning remote sensing and CO2 flux can be obtained. Based on the obeervations a remote sensing model was estabilished. Then when the NOAA-AVHRR passed over the experimental area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satellites. A regional distribution image for CO2 flux over wheat canopy in North China (500×500 km2) was made using the supplementary ground data and NOAA-AVHRR remote sensing data which was calibrated by the synchronous observation. The sources and sinks for CO2 fluxes in the region can be seen obviously.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49671058, 498903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