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中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的空间演化模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姣娥  景悦  杨浩然 《地理科学》2020,40(5):675-684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与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两者运营网络的空间竞争范围越来越大。从个人出行视角出发,同时拥有高铁与民航直达列车/航班的城市对为出行提供了选择机会,定义为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以2007-2015年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的所有城市对为切入点,尝试刻画其演化过程与模式、网络结构与距离分布规律,并最终总结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为: 中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扩张趋势,规模不断扩大。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具有向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集聚的特征。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城市对的距离范围主要分布在800~1 500 km,但运营的列车/航班频率竞争关系的临界值为1 000~1 100 km。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在空间上遵循核心-核心、核心-边缘自上至下的拓展规律,并主要受城市规模、行政职能等级以及地理空间约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北京航空旅客出行特征及新机场旅客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北京市大样本航空旅客问卷调查, 采用结构相似系数和序数逻辑回归模型对398 份普通旅客问卷和3942 份航空旅客问卷定量分析发现:北京地区的旅客出行具有“近谷远峰”的空间性, 其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具有“航进陆退”的发展趋势和“近汽远飞”的空间特征;基于票价、时间、舒适和自由等4 大因素, 旅客按照供需结构相似决策机制, 选择出行交通方式;年龄和性别对航空旅客出行的影响不显著, 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对航空旅客的“时间价值”、“乘机比例”和“乘机频率”均有正向影响, 其中月收入水平影响最大;公商务旅客主要选择飞机和动车出行, 度假旅游者主要选择动车和飞机出行, 探亲访友者主要选择长途汽车和自驾车出行, 学生主要选择火车和长途汽车出行。基于时间价值和效用函数, 采用logit 模型计算出北京新机场对北京市航空旅客的分担率为41.2%。  相似文献   
103.
徐敏政  许珺  陈娱 《地理学报》2014,69(12):1847-1857
航空网络的轴辐 (Hub-Spoke) 结构是实现规模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网络结构,本文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航空网络轴辐结构构建方法。该方法从图论和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引入地理距离约束,改进了传统的最多叶子生成树 (Maximum Leaf Spanning Tree) 算法,直接从现有的中国航空网络中抽取树形轴辐结构形成航空支线网络,然后选取支线网络中度前10的节点作为航空枢纽点,并将枢纽点之间在原图中的航线抽取为航空干线网络,最后将支线网络和干线网络合并形成中国航空网络的轴辐结构。在与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中,本文方法虽是从图论角度出发,但构建的中国航空轴辐结构符合实际地理环境,划分支线网络距离阈值的选择更加客观合理,所选的航空枢纽点地理意义更为明显,干支线网络的覆盖度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04.
张蕾  史威 《地理研究》2014,33(1):57-70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空港经济区范围进行界定,并借助GIS 技术,综合圈层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研究区内空间结构演变。结果表明:空港经济区范围逐渐扩大,由初期单向扩张转变为多方位扩张;圈层分化特征明显,临空指向度分析显示,随着临空指向由强而弱,企业集聚空间自机场中心向外围推移,行业分析显示,主要行业如航空运输业、运输代理业、道路运输业由内而外依次布局,而零售业作为基础服务行业,规模与各圈层企业规模高度耦合;企业热点区由点状向轴线演变,“南重北轻、东强西弱”格局形成。机场规模、机场区功能分区、机场区管制和临空指向等构成虹桥空港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内生动力,而集聚经济、可达性和城区方位构成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5.
以人均国际航空CO2历史累计排放为基础,借用收入分配公平的研究思路,构造了碳洛伦兹曲线和碳基尼系数,以此来测度各国历史上国际航空碳排放权的不公平使用。对碳基尼系数计算分析表明,历史上国际航空碳排放存在巨大的不公平性,但随累计起始年的延后,不公平性被部分掩盖。国际航空碳排放权公平分配是构建国际航空全球减排机制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的以责任-能力指数为基础构建的国际航空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体现了公平原则。以实现“2020年碳中性”目标为例,运用本文构建的分配方案,计算出了各国2021年分配的碳减排量。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四川航空公司2005~2006年高原特殊机场航班延误的气象资料分析,得出影响高原机场最大的气象要素为低云、低能见度以及顺风超标等。并针对航班延误比较多的高原机场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以及气象特征分析,为排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张蕾 《地理研究》2016,35(5):929-940
基于工商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2013年长三角主要机场均已形成空港经济区,空间半径从2.3 km到7.2 km不等;用地向主城、机场出入口、货站、周边发达城镇扩张,非农建设用地比例普遍达50%上;企业规模和临空强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制造业比例均高于55%,但临空制造业比例基本低于10%,服务业比例低至2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发育滞后,运输业比例从1%到20%不等,差距较大。综合评估表明:上海浦东、无锡处于成长阶段后期,杭州、南京为成长阶段前期,宁波、温州处于起步阶段。影响要素分析表明,机场是发育的主导力量,城市影响力次之。机场定位、运输规模、区域经济与科技创新有效推动了空港经济区发展,机场地区交通作用更显著,但机场与主城距离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下设的二级学科,摄影测量作为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在测绘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摄影测量教学实验中由于受到航空摄影仪以及飞行器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航空摄影实习的某些实习项目难以实现。文中结合模拟现实技术,设计航空摄影整个空中操作过程的模拟仿真系统,再结合数据手套、立体眼镜等辅助设备进行交互,学生在模拟的立体环境下实现航空摄影的模拟操作实验。该模拟系统的研制可为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创新基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9.
机场净空GIS快速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机场净空规格进行分析,建立了机场净空区障碍物限制面的数学模型。在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ArcGIS、AutoCAD软件建立净空限制面三角网高程模型,并进行三维显示以及净空评定,为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净空管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0.
Numerous airports have been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for Civil Avi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We collected relevant data on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civil airports, the construction of which had started or that had been assessed and approved.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imi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different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as well as an examination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factors in the ecosystems surrounding air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suggestions concerning key ecological control techniques to be employed in air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different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s are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ir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cently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s of the Red Soil Hilly Area in southern China, the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the southwestern mountain region, and the Desert-Oasis Connecting Belt in northwest China. The air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southwest mountain area, the hilly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and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technologies of slope protection, interception and drainage management,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spectively.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the ec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employed in airport construction is mainly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duction or mi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andstorms. This study aims to serve as basi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s in air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accelerate ecosystem restoration within the vicinity of airport construction 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