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萃取法制取磷酸二氢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改进了萃取法制取磷酸二氢钾的工艺路线,确定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萃取在常温下进行,一次反应得到磷酸二氢钾。产品纯度高,能耗低,有望成为大规模工业生产该产品最经济的路线之一。  相似文献   
32.
在系统分析总结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为研究背景,首次提出LFGE效应系统分析方法的完整理论和应用体系,体系主要包括:LFGE效应的主控因素特征分析;在垃圾淋滤试验、有关土的工程性能试验和反映运移转化特征的土柱试验基础上的作用机制研究;具单元、组合、整体模拟及压实效应模拟功能的模拟计算研究;在不确定性条件存在下,随机模拟研究和以贝叶斯决策分析理论为基础的LFGE效应决策分析技术经济转换研究  相似文献   
33.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geosensor networks demand new models of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with dynamic spatial inform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spatial change in dynamic regions (such as may be derived from discretizations of continuous fields) founded on embeddings of graphs in orientable surfaces. Continuous change, connectedness and regularity of dynamic regions are defined and local transition rules are used to constrain region evolution and enable more efficient inference of a region's state. The model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detection of global high‐level events based on local low‐level ‘snapshot’ spatiotemporal data. The approach has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ith geosensor networks, where technological constraints make the detection of global behaviour from local conditions highly advantageous.  相似文献   
34.
本文提出模拟地层沉积及成岩过程的矿物沉积算法,建立数字岩石模型,并通过对比Micro-CT扫描图像和数值模型的局部孔隙度及平均渗流概率函数分布特征,评价建模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由二维扫描提取的粒径信息作为输入参数,模拟矿物沉积过程建模得到的三维数字岩石模型,能够准确重构原始岩心的非均质性及渗流特性,成功应用于泥质砂岩、碳酸盐岩、页岩等存在多矿物或多尺度孔隙的数字岩石建模中.数字岩石物理是正在兴起的重要技术.数字岩石采用超高分辨率先进成像装备,采集和表征微纳尺度岩石结构,在岩石弹性、电性、核磁、渗流特性等数值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三维直接成像在有限视域内难以表征足够的岩石非均质性,提取二维结构统计特征,利用统计或地质过程法重构具有代表性的三维岩石结构成为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且,对业界大量存在的岩石薄片及电镜高清二维图像的深度开发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发展的新方法,复原沉积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孔隙尺度岩石物理定量研究中数值建模与理论计算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35.
The degradation pathway for the oxidation of EDTA in the UV/H2O2-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In absence of iron ions, the mineralization of EDTA is dominated by the reaction of the HO-radicals generated by the photolysis of H2O2. The organic degradation products iminodiacetate (IMDA), glycinate, oxamate, glyoxylate, oxalate and formate, and the inorganic degradation products carbon dioxide, ammonia, nitrate, nitrite, and cyanate were found. In the presence of iron ions, photolytic decarboxylation processes inside the complex get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degradation, and the organic degradation products ethylenediaminetriacetate (ED3A), ethylenediaminediacetate (EDDA), ethylenediaminemonoacetate (EDMA) were also found. By combining product studies with balance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the degradation pathway in the UV/H2O2-process could be elucidated. The degradation of EDTA was fast (kdeg = 0.012 s–1), and no toxic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Therefore, the process is well suited for the elimination of EDTA in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36.
姜德良  张韧  葛珊珊 《海洋通报》2017,36(5):504-537
针对海外保障基地面临的自然风险,在风险辨识基础上,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海外保障基地自然风险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并进行了情景模拟下的量化实验评估。针对目前贝叶斯网络评估过程中的群决策和决策偏好问题,引入了犹豫层次分析思想来优化计算指标风险隶属度,改进了评估过程中的客观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7.
运用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北极东北航道6个关键海峡为研究目标,构建东北航道自然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海冰融化背景下北极东北航道航行安全问题,引入犹豫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采用粗糙集思想来确定客观权重,集成得到组合权重。基于所建风险分析模型,对其中3个关键海峡的自然环境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和时空特征分析,同时计算了2013年8月份6个关键海峡的风险度,模拟了一条最优通航线路并与同时期永盛号轮船的实际航行线路进行了比对。研究表明:(1)2000-2014年东北航道3个关键海峡自然环境风险均呈现减小趋势,红军海峡自然环境风险减小趋势最大;(2)对比3个海峡海峡自然环境风险度,德朗海峡最低,维利基茨基海峡次之,二者均适合通航;红军海峡风险度最高,且不适宜通航;(3)模型模拟路线与实际航线较吻合,对实时航行路线的选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8.
受大量的外调水资源和人工灌溉的影响,干旱扬水灌区的水土环境变迁过程具有独特性,其对区域环境要素的响应是长期、潜在而缓慢的,该过程可通过科学的评估与分析描述其发展的趋势。评价过程是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准确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干旱扬水灌区水土环境变迁响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干旱扬水灌区水土环境变迁响应因子都属于"微敏感"因子;地表水对水土环境的变迁响应相对较为强烈,其次为地下水、区域气候,而土地利用最为迟缓; 18个响应因子中最为敏感的是灌区提水量及灌溉用水量,次之为地下水水位及回归水水质。该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当前灌区水土环境变化现状相吻合,验证了改进层次分析法在干旱扬水灌区水土环境变迁响应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灌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张明 《热带地理》2014,34(3):414-421
大宝山矿历史悠久,矿业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文章通过调查大宝山矿的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矿业制品、矿业开发史籍的基本特征,对主要矿业遗迹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定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要矿业遗迹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宝山矿主要矿业遗迹景观资源有珍稀级5处、重要级7处,呈现出景观品质高、互补性强、配套性好、特色突出等特点,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价值、游览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开发矿山工业旅游的潜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0.
鲍艳  张宇  吕世华  左洪超 《高原气象》2005,24(4):487-495
为了进一步检验裸土参数化的气候模拟性能,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Xie等全球降水资料与CCM3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入裸土参数化方案的CCM3能较好地再现冬季东亚和中国地区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模式较原CCM3能更好地模拟地表温度和东亚及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对东亚季风环流的模拟也较接近实际。同时,该方案在CCM3中的加入改进了青藏高原冬季降雪带及夏季高原东南部降水中心的模拟,提高了模式对高原冬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从而再次说明利用观测资料对模式参数修正及参数化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数值模式模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