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8篇
  免费   1752篇
  国内免费   2819篇
测绘学   189篇
大气科学   5627篇
地球物理   927篇
地质学   1563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988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422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71.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51a山东临沂市旱涝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61—2011年临沂市1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临沂市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沂市旱涝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60年代初中期和1970年代初中期,雨涝频繁;1960年代中后期和1970年代中后期及整个1980年代,干旱频繁;1990年代到21世纪初早期旱涝交替发生,2003年以后以雨涝为主。冬春季干旱呈弱的减轻趋势,秋旱呈弱加剧趋势,夏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北部山区、西部丘陵、南部平原的旱涝变化总体上具有相对一致的趋势,但在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早期西部丘陵的旱涝变化幅度较其他2个区域要大。全市旱涝变率在21世纪初早期最大,1970年代中后期最小,3个区域的变率总体上表现出与全市大致相同的趋势,2004年以后南部平原旱涝变率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972.
Recent studies indicated that except for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there also existed the land-land thermal contrast.The composite analysis and t-test method are used to further study the local thermal contrast variation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and to discuss the association of seasonal variation of land thermal state with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the early summer and summer monsoon activity,and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China in the decadal scale.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meridional temperature anomaly transports downward from upper tropospheric layers in middle-high latitudes north of 25°N in the positive years.In the zonal direction,the Tibetan Plateau heating in the successive spring acts as a force to influence the atmosphere,leading to the rapid temperature warming over eastern Chinese continent,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with the negative SSTA.Accordingly,the monsoon activity in early summer over East Asian establishes earlier and the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becomes stronger.The early summer precipitation is more-than-normal over the Yangtze River,an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s more-than-normal over the north China and the southwest China.The situation is contrary in the negative years.  相似文献   
973.
我国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的可能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1951~2005年华南地区3月份的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Ni?o3.4指数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与同期环流场、全球海温场的关系,从环流和海温的角度揭示了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当华南3月份降水偏多(少)时,在对流层中低层,北太平洋海区存在气旋(反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及南海海面上存在反气旋(气旋)性环流异常,这样的环流异常有利(不利)于东南暖湿气流与北方东部异常冷空气在华南地区形成水汽辐合,导致降水显著增多(减少)。进一步的分析表明,ENSO和北印度洋及南海附近海温是影响华南3月份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ENSO对华南3月降水异常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风场异常实现的,而北印度洋及南海附近海温对华南3月降水异常的影响则是通过垂直环流场异常和低层风场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4.
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计算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南京站195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2种传统的百分位法以及3种正态变换方法,探讨了确定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的实际概率分布是一种明显的偏态分布,而传统的百分位法是在假设降水量遵从均匀分布条件下进行的,计算结果的稳定性较差。正态变换的3种方法是在降水量实际概率分布下采用百分位法计算阈值的,结果稳定性较好。其中以方法4效果最佳。为消除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将研究时段按降水量变化的不同趋势分为几个气候阶段分别计算阈值。或者采用滑动气候阶段处理整个研究时段,并以各个滑动气候阶段阈值的平均值作为整个研究时段的阈值。  相似文献   
975.
基于集合预报的中国极端强降水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琳  陈静  程龙  林春泽  吴志鹏 《气象学报》2013,71(5):853-866
极端强降水天气属于小概率事件,其发生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预报难度很大。根据Anderson-Darling检验原理研究基于集合预报资料的极端强降水天气预报方法,利用2007—2010年中国T213集合预报资料和2001—2010年6—8月中国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观测与集合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特征,建立基于集合预报与模式历史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连续差异的数学模型——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EPFI),并对2011年7月中国极端强降水天气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以充分利用集合降水累积概率密度分布的尾端信息,为极端强降水提供科学合理的预报,基于中国气象局(CMA) T213集合预报的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提前3—7 d发出极端强降水预警信号,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预报技巧逐渐降低。研究还表明,模式气候累积概率分布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极端强降水天气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76.
刘舸  赵平  董才桂 《气象学报》2013,71(3):462-475
利用NCEP、ERA-40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观测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同期和前期亚洲-太平洋涛动(APO)与中国南方地区冬季1月降水异常的关系,并讨论了相应的联系机制.研究发现,1月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同期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异常.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异常变化可能影响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场,进而通过影响亚洲中、低纬度地区的对流层低层风场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紧密联系.当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偏低(高)时,对应在东亚南部及其邻近海域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偏高(低),东太平洋位势高度偏低(高).相应地,南海以及华南沿海地区为异常西南(东北)风控制,且该异常风向北逐渐减弱,进而在中国南方地区辐合(辐散),这既有(不)利于暖湿气流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同时也造成了该地区的水汽辐合(辐散),从而导致降水偏多(少).亚洲-太平洋涛动具有很好的持续性,上一年10月亚洲-太平洋涛动异常可一直持续至当年1月,表现出连续的显着相关特征.因此,其与中国南方地区1月降水异常也具有显着联系,可以作为指示1月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多寡的一个前兆因子.  相似文献   
977.
《Climate Policy》2013,13(2):251-268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that the investments through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can exert a leverage effect to (i) make attractiv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non-binding commitments and the adop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is comes as a guarantee of non-conditionally of the mechanism to strictly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ii) create a flow of additional investments and technological transfer from Annex B countries to non-Annex B countries.

The Indian power sector has been chosen as an example of a sector wher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tariff distortions create a great space for Pareto improvements and leave an important potential for no-regret measures: technological transfer, air conditioned system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and removal of subsidies on consump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micro-economic formalisation on (i) the evolution of profitability of current emitting technologies used in the power sector under the adop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measures and (ii) the impact on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competitiveness of emission credits in the context of CDM. This formalis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enable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A first exercise using the Markal model (used in 77 countries) on the electric sector in India enabled us to simulate the leverage effect of emission credits on additional incomes taken as a proxy fo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78.
彭小燕  杜银  丁裕国 《气象科技》2013,41(3):522-528
利用Voronoi\\Delaunay图模型影响范围和局部动态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边界定量提取强降水过程空间非均匀分布特征的新方法,根据1959—2002年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构建5日、10日两种时间尺度区域持续性年极端强降水过程序列,用以检验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5日(10日)区域持续性年极端强降水过程空间非均匀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量统计方法和区域插值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强降水空间分布中心、过程内不同强度降水覆盖区域、降水集中区等的定量度量方面具有更高的分辨力和较好实际应用价值;气候趋势分析中在1959—2002年间,5日区域持续性年极端强降水过程出现日期有明显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979.
将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用于风电功率预测,以WRF模式回算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试验风电场的气象要素,精度检验结果显示风速预报值与对应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2,风向、气温、湿度、气压的预报也比较准确,满足建立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需要.逐一建立试验风电场40台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分析了数据标准化方法、隐含层神经元数对预报精度的影响.进行了26天实效为24 h的逐10 min预报试验,并以独立样本进行预报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单台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相对均方根误差在24.8%~32.6%之间,预报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现在0.45~0.68之间;风电场整体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9.5%,预报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4.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实际的风电功率预测.  相似文献   
980.
将1951-2011年吉林省主汛期降水量排名的前、后6位分别定义为多、少雨年,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计算主汛期平均高度场、温度场、风场及比湿、涡度等物理量场;根据天气学原理和常规天气预报经验,对比分析主汛期典型多雨与少雨天气系统结构形态、分布位置、中心强度等特征。结果表明:500 hPa多雨年568等高线较少雨年平均偏南3个纬度,副热带高压588等高线较少雨年平均偏西7个经度偏北1个纬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多雨年的重要特征;850 hPa和700 hPa平均水汽含量多雨年明显多于少雨年;典型多雨年850 hPa风场贝加尔湖附近为单辐合中心,少雨年为双辐合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