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36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1997年华南汛期降水异常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飞  肖子牛  李泽椿 《气象》2007,33(12):23-30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7年华南地区汛期异常降水低频特征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研究表明,1997年华南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表现为不同的振荡特征;前汛期降水主要以10~20天准双周振荡为主,而后汛期降水的低频特征并不明显。进一步对降水和其它要素的低频振荡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年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和风场的低频振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低频纬向风的传播变化与降水的时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并且,高、低纬度低频风场同时向华南地区传输,会产生极强的降水。在对大气低频扰动动能的分析中也发现,华南前汛期降水伴随着低频扰动动能在该地区的集中释放。  相似文献   
92.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LS1.0_g控制试验、二氧化碳(CO2)浓度加倍试验模拟结果及实测结果(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全球变暖对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变化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控制试验、二氧化碳浓度加倍试验模拟结果及观测结果发现:(1)FGOALS1.0_g耦合气候模式具有一定的模拟季节内振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模式能够模拟出ISO活跃区的位置、中心位置的季节变动以及强度的季节变化,其缺陷是模拟的ISO强度偏弱,模拟的ISO周期不显著且偏高频;(2)实测资料诊断分析得到的近六十年来偏暖阶段ISO活跃区强度增强及范围扩大可能不是人类活动影响使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它可能是大气ISO本身的年代际尺度变化;(3)近六十年来纬向东传波(西传波)的能量的存在增长(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引起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4)由于FGOALS1.0_g耦合气候模式在模拟ISO主周期及强度方面时存在不足,因此实测结果诊断分析得到的偏暖阶段ISO小波能量强,主周期范围大,偏冷阶段反之的结论用FGOALS1.0_g耦合气候模式尚难以证实。  相似文献   
93.
The short-term evolution of spheroidal galaxies has been explored by S. Chandrasekhar et al. and G. S. Sunder et al.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ir long-term evolution with Laskar's method of frequency analysis. The main new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exists a unique equilibrium, which is spherically symmetric. This equilibrium has a critical linear stability. (2)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emi-axes exhibit quasiperiodic or nearly quasi-periodic (in a time scale longer than a Hubble time) oscillations around the radius of the above-mentioned equilibrium, so the equilibrium is practically stable. (3) There are cases in which one of the semi-axes tends fast to zero while the other to some finite value. The limit state is generally planar rather than linear, i.e. it is the symmetric semi-axis that tends to zero. This implies that some disk galaxies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spheroidal pregalaxy material.  相似文献   
94.
湖北省降水量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宜进  邓先瑞 《热带地理》1998,18(3):201-204,215
结合降水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特点将全年降水量分成5个阶段,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不同的时段的降水量进行分区,由此对全省的降水量做自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从而发现了降水量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95.
    
The data analyses found at first that the air—sea system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region has clear systematical quasi—decadal oscillation, such as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 subtropical high activities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and the SSTA which has different time-scale features from the temporal variation with 3–4 years period of SSTA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In East Asia, the climate variations, such as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 precipitation and the beginning date of Mei-yu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lso have clear quasi-decadal oscillation.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nfluences of quasi-decadal oscillation of air-sea system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region.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95’ National Project- “Short-Range Climate Produ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96.
异常东亚冬季风激发ENSO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29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1998,22(4):481-490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和海-气耦合模式(CGCM)分别就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对赤道太平洋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无论在 OGCM 中还是在 CGCM 中,持续的冬季风强异常将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水温(SST)的明显正异常,其分布类似观测到的El Ni?o事件;而持续的冬季风弱异常将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SST的明显负异常,其分布十分类似观测到的La Ni?a事件。因此,数值模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过去从资料诊断和理论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即东亚冬季风异常是激发产生 ENSO 的重要机制。对模式资料的分析还清楚表明,异常东亚冬季风将激发异常海洋Kelvin波和使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出现强异常,它们是激发ENSO的重要物理因素,这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7.
����ˮ׼ϵͳ��������ѧ�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е???????,???????????????????????????????????????????????????????????????HLS???????????????????  相似文献   
98.
利用双阳台水管观测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双阳台水管倾斜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获得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0S3~0S31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相吻合,除0S3、0S4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于0.3%外,其他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都集中在0.1%左右。同时还检测到了5个谐频球型振荡和8个环型振荡。  相似文献   
99.
���������񵴼���ģ�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unge??Kutta)????????PREM??????????????????λ??????????????????????????????200 s??????????????????ε??????????????????????????????????仯???????????????о??????λ???????е?仯?????????????:??????????????????????????????仯?????, 20???????????????μ????????????Dziewonski??Anderson??????, ?????????????0.25%?????  相似文献   
100.
基于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的RMM(Real-time Multivariat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划分为8个位相,统计分析了各位相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和位置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利用BDI(Box Difference Index)指数分析了台风生成的活跃和不活跃位相之间环境要素的差别。结果表明,相比于台风生成的不活跃位相(1、2、3位相),在利于台风生成的活跃位相(5、6、7位相)期间,环境场具有更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外流、更高的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和更广的垂直切变较小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台风生成的活跃和不活跃位相之间,大尺度环境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动力因子方面,尤其是低层辐合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