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汪宇明 《热带地理》2001,21(4):354-359
分析了广西的基本区情条件,揭示了广西区域开发格局的空间变动趋势,提出了广西新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即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以洪水河为主的水能资源,加快建设成为南中国西南东输的枢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确立主导产业的市场地位,提升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城乡转型的进程,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治理环境污染;制度创新, 优化经济布局的区域结构。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比较文化学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比较了东西文化的诸多差异,侧重剖析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原因,评介了“东化”与“西化”之争的基本观点,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
区域暴雨增强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及其预报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该文介绍了区域暴雨增强数值预业务系统的设计思想,主体结构及主要的关键技术,并总结了该系统业务试验的情况和效果。该系统以YH模式为基础,对其从坐标系、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及物理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实时资料处理系统,图形处理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  相似文献   
94.
区域站和基准站气溶胶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了秋季(1994年10月)和冬季(1995年1月)在中国西部青海省共和县瓦里关山(36°17′N,100°54′E,海拔3816 m)基准站和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五常县的龙凤山(44°44′N,127°36′E,海拔331 m)及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临安县的横畈乡(30°18′N,119°44′E,海拔131 m)两个区域本底站(上述3站均属WMO)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浓度、可溶性离子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初步得出:气溶胶质量浓度和可溶性离子浓度以临安为最高。其次是龙凤山,而瓦里关山为最低  相似文献   
95.
在分析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和其它前兆资料基础上指出,1990年景泰6.2级地震前后甘肃东南部地区的区域异常具有变化速率小,起始时间不同步,异常反央的力学性质不一致等特征,其中以异常变化速率小了为显著。  相似文献   
96.
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陆地系统科学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黄秉维  陈传康 《地理学报》1996,51(5):445-453
对区域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持续发展深化的必由之路。区域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对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各种要素的综合规律的揭示,即陆地系统科学。对持续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既是地理科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也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7.
我国太阳辐射量区域性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查良松 《地理研究》1996,15(2):21-27
对我国近35年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观测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从70年代开始,我国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量普遍减少,变化趋势分别为-246MJ/m2·10a和-16.8MJ/m2·10a,减少量最大中心在长江流域。太阳散射辐射量在东北、华北以及南方地区增加,在长江流域和西北地区减少。此外,用太阳辐射量倾向率的形式归纳出我国四种典型的区域性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8.
本文测定了天津地区1985—1990.9年间M_L=3.0以下小震的震源参数,共125次。结果表明:地震应力降△σ一般都不高,多数低于1.3Mpa;区域剪切应力和地震应力降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1989年末开始下降。由P波测定的介质Q值蓟县平均为350,宝坻、宁河、静海为250,天津西稍高。小震平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轴由北西9°,向西偏转26°。这些变化,不仅反应本地区应力调整过程,而且是华北区域应力变化过程的局部显示。  相似文献   
99.
钻孔应变,应力测量区域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平 《地震研究》1992,15(3):283-290
我国钻孔应变、应力测量依不同时段区域变化形态有明显差异;短期(一月内)、中期(一年内)区域变化特征不显著。正常形态显示平稳、应变测量显示固体潮形态、应力测量显示年变形态。震前异常多呈现突升、突降式的应变阶跃、固体潮畸变、年变形态改变。长期(10年内)与其构造部位、地震活动性及区域构造运动,矢量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识别不同区域的曲线变化特征,对判定震兆信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应变、应力测量资料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加速9202工程建设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张清浦,张家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一、9202工程的预期目标“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简称92021程)是由国家测绘局和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联合研建的用于国务院领导进行宏观分析决策的多要素、多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