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35篇
  免费   4003篇
  国内免费   7967篇
测绘学   2535篇
大气科学   7573篇
地球物理   4165篇
地质学   9864篇
海洋学   3864篇
天文学   6262篇
综合类   1783篇
自然地理   2559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800篇
  2021年   901篇
  2020年   1129篇
  2019年   1411篇
  2018年   1015篇
  2017年   1106篇
  2016年   1101篇
  2015年   1332篇
  2014年   1629篇
  2013年   1797篇
  2012年   1767篇
  2011年   1851篇
  2010年   1669篇
  2009年   2100篇
  2008年   2166篇
  2007年   2253篇
  2006年   2192篇
  2005年   1885篇
  2004年   1579篇
  2003年   1315篇
  2002年   1099篇
  2001年   917篇
  2000年   985篇
  1999年   895篇
  1998年   682篇
  1997年   458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303篇
  1994年   275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6篇
  1954年   4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地貌单位线(GIUH)基于流域地貌特征和概率方法,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针对面雨量分布不均问题,通过分析初始概率的变化,考虑GIUH的非线性改正,并用实际资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22.
侯树桓  桑海清 《矿床地质》2004,23(4):502-508
在六批叶沟金矿石中,精选出与金矿物同期生成的绢云母作为样品,采用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测年,获得8个一致相连的平坦型绢云母年龄谱,tp=(190.28±0.30) Ma,氩同位素计算得等时线年龄为(189.98±0.58) Ma,两者完全吻合.等时线截距为(296.9±10.0) Ma,与大气氩的该值(295.5 Ma)相比较,两者完全吻合,表明该样品出自未受明显后期热力作用影响的非扰动体系.锁定六批叶沟金矿床主要成矿年龄为190 Ma左右,属早侏罗世的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923.
药用滑石粉酸中可溶物测定方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药用滑石粉酸中可溶物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耐用性 ,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比较酸溶物提取液滤过介质对测定结果差异的影响 ;采用重量法随机测定酸溶物含量和室间差异。两种滤过介质处理对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室间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30批样品平行测定结果的 RSD值范围为 0 %~ 18.2 %。酸中可溶物测定法存在重复性和耐用性不佳的问题 ,应相应调整酸中可溶物含量限度  相似文献   
924.
对武定迤腊厂铜矿成矿期石英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马鞍形年龄谱,坪年龄为(784.25±0.95)Ma,等时线年龄为(783.93±8.59)Ma.地质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后期改造作用明显,并非同生沉积或成岩作用早期成矿,而与晋宁期Rodina大陆裂解有关.武定迤腊厂铜矿的形成可能是在Rodinia大陆裂解时,从深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改造成岩时期初始的矿化,形成矿床的叠加富集和最终定位,晋宁-澄江期是该矿床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925.
东川桃园式铜矿Ar-Ar同位素年龄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东川桃园铜矿与铜矿共生石英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得到马鞍形年龄谱,其坪年龄为768.43Ma±0.58Ma,等时线年龄为770.00Ma±5.44Ma。该矿床后期改造作用明显,并非同生沉积或成岩作用早期成矿,而与晋宁期Rodina大陆裂解有关。东川铜矿的形成可能是在Rodinia大陆裂解时,从深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改造成岩时期初始的矿化,形成矿床的叠加富集和最终定位,因此,晋宁-澄江期是东川铜矿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926.
赵剑明  常亚屏  陈宁 《岩土力学》2004,25(Z2):388-392
基于土石料三维粘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并采用新型三维各向异性有厚度薄单元来模拟面板和堆石的接触面特性,建立了高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的三维真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利用坝料动力特性的大型三轴试验成果,分析计算了龙首二级(西流水)面板堆石坝的地震反应,主要包括加速度反应、堆石体应力反应及坝体单元抗震安全系数、面板应力反应和变形及接缝位移、高趾墙动力反应等.为大坝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27.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硐室群岩爆预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建某水电站的大型地下厂房硐室群处于中等偏高的地应力环境中,在前期的勘探过程中已发现一些与岩爆密切相关的地质现象。因此合理地评价其开挖过程中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岩爆的烈度、分布范围以及相应的预测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岩爆发生的基本条件、地质宏观评价的角度对硐室群施工过程中岩爆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然后,分别采用定性方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对该地下硐室群岩爆发生的烈度进行了评价;进而根据三维有限元模拟结果对岩爆发生的部位进行了圈定。最后,针对所研究的地下硐室群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即加强监测和超前预报,并采用以围岩弱化为主,围岩强化为辅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28.
昆明白泥井3号隧道围岩稳定性FLAC3D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昆明白泥井3号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隧道支护后围岩的最大变形出现在隧道右侧拱顶,为1.00cm;隧道支护后左侧拱和右侧拱脚处剪应变明显增大,为应力集中区;围岩可以通过自身应力、应变和能量的调整,使整个隧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同时也表明FLAC^3D用于隧道围岩变形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29.
There are numerous hot springs with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30 to 100 °C in Biga peninsula and they occur throughout the peninsula.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region is under a tectonic compressional regime.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aults and fractures in the region indicates that the region has been affected first by N–S and then E–W compression since the Middle Miocene. Opening fractures and antithetic and synthetic faults due to the compressional movements provide paths for the deep circulation of water. In addition, the tectonic movements, granitic intrusion and volcanic activity have also played important roles as heat sources for the geothermal systems.  相似文献   
930.
The Zhangjiakou–Penglai seismotectonic zone (ZPSZ)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and extends along the Zhangjiakou–Beijing–Tianjin–Bohai Bay–Penglai–Yellow Sea. It is about 900 km long and some 250 km wide in a northwest direction. The great Sanhe-Pinggu (MS=8.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September 1679 and the Tangshan (MS=7.8) earthquake on July 1976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and life losses. According to some differences in crust structure and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the ZPSZ is divided into western and eastern segment by the 117°E line for study on long-term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n analysis of Gutenberg–Richter's empirical relation of earthquake-frequency and time process of historic and recent earthquakes along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egments shows that the earthquake activity obeys a Poisson process, and these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MS=6.0–6.9 is 0.77–0.83 in the eastern segment and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MS=7.0–7.9 is 0.78–0.80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ZPSZ during a period from 2005 to 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