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一种用于中国年最高(低)气温区划的新的聚类方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采用聚类分析和旋转主分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案,对我国年最高(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型态进行地理区划。这种两者相结合的分区方案可以互相补充,使区划更具客观性。结果表明,中国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年际变化分别可划为12和11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对前者(高温)来说,各区域的年际差异比较大,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有所不同;对后者(低温)来说,各区域具有较强的增温一致性,但增温的特点和幅度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最高(低)气温和平均温度的关系在各区域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年代际变化的一致性要好于年际变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2.
皮跃进 《福建地质》2009,28(3):250-252
在粒径、密实度较大的卵石层采用正循环机械回转钻进行灌注桩施工,存在钻具类型、合理的泥浆比例和钻探工艺等问题。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谢王立交桥桥桩基工程实践为例,探讨正循环机械回转钻孔灌注桩在卵石层施工工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3.
通过2011年春季对九龙江口的生态调查,对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母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特征并对分粒级叶绿素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分析了营养盐、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参数。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种类45种,以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针杆藻(Synedra spp.),以及绿藻门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甲藻门的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蓝藻门的优美平裂藻(Merismopedia elegans)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微型浮游动物分为4大类,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占有最大的比例为55.5%-79.8%,无壳纤毛虫次之,砂壳纤毛虫和无节幼体所占的比例均不足10%;小型水母种类组成中主要以弗洲指突水母(Blackfordia virginica)、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厦门和平水母(Eirene xiamenensis)以及水螅水母幼体(Hydroidomedusae larvae)为主要优势类群,占小型水母总量的85%以上。小型水母数量在4月底和5月初达到丰度最高值(69.49±29.4)ind/L,此时微型浮游动物数量从小型水母出现初期的峰值(1085±574.66)ind/L下降为(526±152.93)ind/L,同时micro级叶绿素占总叶绿素比例达到最大值(42.26±12.94)%。小型水母数量下降后,微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回升。在小型水母数量消长过程中,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水母数量间处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4.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本文利用Kolmogorow-Smirnov分布检验法, 对玉树地区不同空间范围内1995—2010年小震月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 得到玉树周边地区不同空间范围内小震月频次不服从正态分布和泊松分布, 并根据峰度、 偏度、 标准差σCV值以及bm等统计参数, 对玉树周边不同空间范围内小震活动分布特征的时间变化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结果显示, 在玉树地震前, 不同空间范围内小震月频次的峰度、 偏度、 标准差σCV值以及bm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85.
本文分析了1975年海城7.3级、 2008年汶川8.0级和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给出了震前震中附近地区中小地震与地球自转之间较好的相关关系。 结果对深入认识地球自转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具有裨益。  相似文献   
86.
现有的CT重建算法都依赖于转台旋转中心的准确定位,否则会引起重建图像的伪影。目前已有的旋转中心估计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利用180°或360°的投影数据。获取这些投影,需要比较长的扫描时间,占用比较多的资源。为此,在平行束扫描和扇形束扫描两种情形下,本文提出利用部分视角的投影来对转台旋转中心进行快速定位的方法。在平行束情形,利用物体空间质心与投影空间的质心的对应关系定理,由60°的投影即可准确测量出旋转中心的位置。在扇形束情形,通过将扇形束投影重排成平行束投影,仍可由扇形角再进行60°的投影准确测量出旋转中心的位置。   相似文献   
87.
88.
1600 K和20 GP温压条件下的顽火辉石电导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度750~1600 K和压力10~20 GPa条件下,借助于Kawai-5000多面顶砧高温高压设备,就位测量了(Mg0.9Fe0.1) SiO3 顽火辉石的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顽火辉石的电导率在高温区以小极化子机制为主,在低温区以质子导电为主,因为实验后的样品中有一定的水含量.另外,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压力(20 GPa)诱发了顽火辉石向林伍德石的相变,这是我们首次在顽火辉石的电导率实验中观测到林伍德石含水相变,而且含水林伍德石的电导率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89.
同一震源区两次地震到达某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后者取决于震源机制的几何特性。用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认为该系数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数值描述。据此对2003年青岛序列及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地震事件进行聚类分组,给出序列事件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的时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序列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存在由一致到发散的变化过程,即震源区应力场强度由相对集中向逐步分散过度;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震源机制各不相同,区域应力积累没有形成任何一个优势方向。  相似文献   
90.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activity before the M5.1 earthquake in Wen'an,Hebei Province on July 4,2006 are analyzed by relocation of small earthquakes in the China's capital area,and some result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①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M L ≥3.0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bei plain seismic belt displayed a feature of strengthening (lasting 43 months) quiescence (17 months) five years before the Wen'an earthquake.Simultaneously,the strain release curve showed a variation process of accelerating-flatting.② A seismogenic gap in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located at the depth of 15km ~ 20km,with 70km long in latitude direction and 90km long in longitude orientation,was formed by M≥2.0 earthquakes four years prior to the Wen'an earthquake.The initial rupture point of the Wen'an earthquake is situ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gap.③ The focal depths of earthquakes with M L ≥2.0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bei plain seismic belt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10km to 30km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2003 to October,2004.Meanwhile,the seismic activity obviously strengthen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from 20km to 30km in dep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