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1篇
  免费   2015篇
  国内免费   3688篇
测绘学   534篇
大气科学   2689篇
地球物理   1444篇
地质学   5592篇
海洋学   2457篇
天文学   174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104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478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686篇
  2013年   730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624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683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971.
A continental sequence of red beds and interbedded basaltic layers crops out in the Sierra Chica of Córdoba Province, Argentina (31.5°S, 64.4°W). This succession was deposited in a half-graben basin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 We have carried out a palaeomagnetic survey on outcrops of this basin (147 sites in seven localities). From an analysis of IRM acquisition curves and detailed demagnetization behaviour, three different magnetic components are identified in the volcanic rocks: components A, B and X are carried by single- or pseudo-single-domain (titano) magnetite, haematite and multidomain magnetite, respectively. Component A is interpreted as a primary component of magnetization because it passes conglomerate, contact, tilt and reversal tests. The carrier of the primary magnetization, fine-grained (titano)magnetite, is present in basalts with a high degree of deuteric oxidation. This kind of oxidation is interpreted to have occurred during cooling. Components B and X are discarded because they are interpreted as recent magnetizations. In the sedimentary rocks, haematite and magnetite are identified as the carriers of remanence. Both minerals carry the same component, which passes a reversal test. The calculated palaeomagnetic pole, based on 55 sites, is Lat. 86.0°S, Long. 75.9°E ( A 95=3.3, K =35). This palaeomagnetic pole supersedes four with anomalous positions reported in previous papers.  相似文献   
972.
中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金发 《地理研究》1998,17(4):346-351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流水侵蚀所引起土地退化的形成,是由其生态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决定的。土地退化不仅表现为土壤退化,还表现为植被退化和土地状况恶化,其发展过程是植被退化-土壤退化-地表状况恶化过程多重循环的结果。据此,提出了中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土地退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73.
柴达木盆地东缘晚更新世气候变化的(古)土壤发生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郝永萍  方小敏 《地理科学》1998,18(3):249-254
柴达木盆地东缘典型剖面(古)土壤及其黄土线质的宏观特征和理化分析表明,本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曾有几次较大的波动,反映了全球冰量影响的气候波动以及东亚季风气候的强弱变化特征。揭示出气候变化过程中温度和降水并不同步,温度主要受地球轨道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的影响;降水则主要取决于冬、夏季风的浊弱对比关系,夏季风盛行时,降水丰沛。间冰段古土壤Sm的土壤发生特征和强度,揭示了除低温引起的蒸发减少外,降水丰沛也是  相似文献   
974.
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守琪 《内陆地震》1998,12(1):36-43
在综合分析有关南北地震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南北地震带活动特征;根据该带地震活动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南北地震带目前处于新的活动期;预测了今后发生强震的潜在危险区(段)为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  相似文献   
975.
巴士系断裂带的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劳 《华南地震》1998,18(1):119-124
利用120次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巴士系断裂带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为NW ̄NWW向,但不同地段略有差异。由北西至南东主压应力P轴方向由NWW ̄NW ̄NWW(近EW)向,P轴相对平缓,地震以走错动为主,兼具倾滑分量,应力场的变化与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不均匀推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76.
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和南华造山带褶皱过程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郭福祥 《地质学报》1998,72(1):22-23
笔者阐述了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是陆上三向造山带,是在陆上无海侵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特提斯,北西太平洋和昆仑-秦岭三大构造域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NW、NE、WNW三向优徒选大地构造线的造山带 ,是由晚二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辍  相似文献   
977.
华南晚古生代礁硅岩套的组成和分类及地质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多福  陈光谦 《地质学报》1998,72(2):97-102
礁硅岩套是一种重要的含矿岩石组合,它是由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热水沉积岩(矿)、细碎屑岩和泥灰岩、同怪位或相邻地区地层中的火山质岩或潜火山岩,以较为固定的时空有序的状态组合而成。根据生物礁的形成环境和热水沉积作用的产出方式,礁硅岩套可分为盆地型、台地型和过渡型三类。它是在特征地质背景下,在盆地演化的一定阶段内,由盆地正常沉积作物、盆地中的生物作用、盆下源的热水沉积作用和岩石圈深部岩浆作用综合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8.
白正华  王先彬 《矿物学报》1998,18(3):309-320
本文在C-O-H体系流体相平衡基础上,利用现有的热力学数据和新的p-V-T资料,在pT=∑pi假定下,计算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流体相组成。结果表明,该体系主要存在五种流体相,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各流体相所占比例不同。在相对较低的温、压条件下,CH4是体系中占主要的流体相(约占70%),且随温、压和氧逸度的升高,它所占比例却明显降低,所获结果为探讨无机成因天然气形成的可能性、存在的量比和稳定存在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9.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流体—熔体—岩石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的流体对俯冲板块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与岛弧岩浆活动有着直接联系,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俯冲板片将发生高压到超高榴辉岩相转变,大量的水将通过含水矿物的消失反应释放出来,这些流体可引起上覆岩圈大规模水化,并促进地幔楔状体的部分熔融,同时,通过流体的向上迁移可将某些组分带入上覆岩石圈板块,并改变其总体组成,许多含水矿物,同变质脉体,高压自形晶体组成的布丁,原生液态包裹体和  相似文献   
980.
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岩体稳定性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船闸高边坡岩体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结构面发育情况。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着重从结构面网络角度进行处理,其方法为:编录统计整理结构面,建立高边坡的三维立体网络图形;岩体质量分析,进行概率模型与确定性模型的耦合模拟;块体判断分析,对临空面块体、内部块体进行判断、搜索、分析;稳定性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