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613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对中国周边地区强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活跃时段期间和其后3年是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周边地区强震活动增强后,中国大陆内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强震活动可能会逐步进入高潮,南北地震带中段未来数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2.
刘希强  林怀存  黄耘  李红 《中国地震》2004,20(3):247-256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根据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周期累加能谱极大值点变化、实小波变换振动周期谱时频分布以及指定周期的小波振动周期随时间变化的极值分布规律来研究地震活动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的物理思路。通过对全球、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的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目前强震活动具有的韵律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未来研究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3.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跨川西北高原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高山峡谷区,属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强烈的现代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其在强大的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驱动和平卧“A”字型控震构造体系的控制下,沿两侧边界断裂向东强力楔入,于“构造急剧收口带”之西侧形成了一个近SN向地跨三大构造单元的强震带,强震沿该带有规律的往返迁移和重复发生,且地震活动强弱具有较明显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24.
Crack widths and rock temperatures were monitored on an andestic bedrock cliff in the summit area of the Daisetsu Mountains, Hokkaido, northern Japan. Sequential data recorded the gradual widening of a crack to the point of critical crack extension, which resulted in catastrophic rock breakage. The data indicate that a combination of liquid water in?ltration into crack tip and subsequent freezing is the most signi?c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critical crack extension. The recorded sub‐critical crack movements involved a number of minor crack extensions and contractions, the timing of which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 reconstructed thermal stresses at the crack tip derived from thermal deformation of the plate‐shaped rock fragment. Larger crack extensions occurred when stress at the crack tip exceeded a threshold value, possibly re?ecting the control of rock fracture mechanics by which cracks are thought to propagate when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at the crack tip exceeds the threshold values for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and 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material.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5.
阿克苏霜期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1971~2000年阿克苏市初、终霜期及无霜期序列,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变化趋势、分布频率等气候特征,指出了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增长的变化趋势,而这种变化趋势与气候变暖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6.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derived from Turkish strong motion data for rock, soil and soft soil sites and an iso-acceleration map of Turkey based on this relationship. For the purpose, among all the three-component accessible records, 221 records from 122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Turkey between 1976 and November 2003 were selected. The database was compiled for earthquakes with moment magnitudes (Mw) and PGA values ranging between 4.1 and 7.5, and 20 and 806 gal, and distances to epicenter considered in the database were between 5 and 100 km. From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data, an attenuation equation of PGA considering rock, soil and soft soil conditions was developed. The PGA values predicted from the equation suggested in this study and those both from a few domestic equations and some imported equations were compared. In addition, an iso-acceleration map of Turkey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suggested attenuation equation and considering both known active faults and epicenter locations of the earthquakes that have occurred in Turkey.  相似文献   
27.
根据一些学者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证实岩石在大破裂前能够产生一种长周期、小振幅的低频事件,并依此来解释大震前井水位长周期事件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震前井水位长周期事件反映了震源的内部信息,是大震前断裂失稳扩展前预扩展所产生的一种波,是震源成核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28.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承德市各县区初霜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南北县区初霜出现时间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对117个初霜环流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初霜预报的天气概念模型;筛选因子,分县区确立了预报指标;采用概率、指标、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的方法及概率区间取值法建立了分县区初霜预报模型;检验表明,该模型对于中重度初霜冻预报准确率可达95%以上,对轻度初霜的预报准确率可达68%以上,无漏报出现。  相似文献   
29.
武威市初、终霜日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布局,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利用1961—2014年武威市4个气象站点初、终霜日(最低地温≤0℃)观测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市年初、终霜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形地势以及植被覆盖情况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武威市初霜日为山区早于荒漠区早于绿洲平原区,终霜日为山区晚于荒漠区晚于绿洲平原区,各地初、终霜日存在一定的异常性,正常初、终霜日均在60%左右,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偏早和特早初霜日、偏晚和特晚终霜日的概率均在20%左右。在时间变化上,武威市初霜日呈显著推迟趋势,终霜日呈显著提早趋势,霜期呈显著缩短趋势,终霜日提早的幅度比初霜日推迟的幅度更大。初霜日和终霜日的时间序列均分别存在着8~10年和9~11年的准周期变化。初霜日在1998年发生了气候突变,终霜日在1996年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30.
作为大地测量的一种新兴空间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具有全天时、高精度、大范围和速度快的优点,逐渐被应用于多年冻土区地表形变监测中。通过综述多年冻土形变原理及InSAR监测多年冻土形变的应用实例,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区地表年际形变以下沉为主,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地下冰含量的大小是影响年际形变量的主要因素;活动层内土壤含水量影响着地表季节形变量的大小,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年际形变量和季节形变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波长的SAR产品在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不同,下垫面特征对利用InSAR获取地表形变量有较大影响,L波段的SAR数据在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区域有更好的效果。由于InSAR的失相干问题,加之目前还缺少长时间、多类型、高频率的实测形变结果作为验证和标校数据,获取准确且连续的大范围形变数据较为困难。针对目前寒区研究需求,布设野外长期观测站点,建立适用于不同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形变反演算法,构建具有较高精度和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形变数据集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