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54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254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27年   1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1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湛江近海M2分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潮汐模型,在高分辨率的自适应曲线网格下,采用潮汐调和常数作为控制模拟精度的方法,模拟了洪江附近海域M2分潮的运动特征。模拟所得的潮汐调和常数同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小。根据模拟结果绘制的M2分潮的同潮图,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振幅和迟角的分布特征以及M2分潮的传播和发展规律。模拟得到的M2分潮分别在涨憩、落憩、涨急和落急几个典型时刻的流场,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潮流的分布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2.
基于Sentinel-1 SAR升、降影像,利用D-InSAR技术获取新疆伽师M S6.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整体呈近椭圆状分布,形变区东西长约66 km,南北宽约40 km,整个形变场由南部隆升区和北部沉降区组成,南部最大隆升量约7 cm,北部最大沉降量约3 cm。本次地震发生在块体俯冲界面处的低倾角逆冲推覆构造带上,隆升和沉降两个中心均位于逆冲推覆体的上盘,形变主要以隆升形变为主,符合低倾角逆断层中强震的变形特征。在沉降区与隆升区之间干涉条纹连续分布,未出现表征地表破裂位置的空间失相关带,表明地震未引起明显的地表破裂。结合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及区域构造特征,初步推断认为伽师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前缘的N倾的柯坪断裂。  相似文献   
153.
介绍2020年1月18日新疆伽师M S5.4和1月19日M S6.4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精定位等资料,分析伽师M S6.4地震序列类型、序列衰减特征和余震序列各项数字地震学资料,并就该序列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提出震后趋势判定意见。分析认为,该序列为前—主—余型,余震序列衰减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154.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发生M S6.4地震,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各类建(构)筑物、公共服务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本次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评估出本次地震造成的总直接经济损失为15.26亿元,灾后恢复重建经费约需20.78亿元,并且分析了本次地震震害特点。这为今后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宫悦  王宇玺  梁明剑  龙锋  赵敏 《地震》2020,40(4):90-102
地震序列类型能够直观地反映构造应力场环境、 地震构造及孕震环境介质的差异性。 主—余型地震多发生在相对均匀的介质环境, 而前—主—余型地震及震群型地震往往发生在复杂的构造环境。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的6.0级地震余震活动总体呈NW向分布, 其南东段的余震呈相对单一的NW向条带状, 而北西段的余震活动呈现丛集的特征。 两段的地震序列类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南东段地震序列为主—余型, 序列衰减速度较快; 北西段地震序列为震群型, 序列初期衰减非常缓慢, 余震丰富。 此次6.0级地震序列发生在长宁—双河大背斜上, 该复式背斜主要由多个次级褶皱构造和不同走向的伴生断层组成, 结构复杂。 长宁6.0级地震序列的分段性特征表明, 该地震序列不是发生在单一的断裂构造上, 为多个构造级联破裂所导致的复合型地震序列。 此外, 序列北西段余震的深度逐渐变深, 可能预示着该区域受华蓥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 地震序列对华蓥山断裂带未来地震活动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6.
The feasibility of 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 (PCE)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 models is investigated for modelling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0). The modelling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models are validated against the M5 model tree and multi-layer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 (MLPNN) methods. Two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sparta and Antalya,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of Turkey, are inspected. Various input combinations of daily air temperature, solar radiation, wind speed and relative humidity are constructed as input attributes for the ET0. Generally, the modelling accuracy is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inputs. Including wind speed in the model inputs considerably increases their accuracy in modelling ET0. Mean absolute error (MA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agreement index (d) and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NSE) are used as comparison criteria. The PCE is the most accurate model in estimating daily ET0, giving the lowest MAE (0.036 and 0.037 mm) and RMSE (0.047 and 0.050 mm) and the highest d (0.9998 and 0.9999) and NSE (0.9992 and 0.9996) with the four-input PCE models for Isparta and Antaly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7.
Accurate estimation of pan evaporation (Epan) is very important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rrigation scheduling and water budget of lak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ccuracy of two heuristic regression approaches, 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 (MARS) and M5 model tree (M5Tree) in estimating pan evaporation using only temperature data as input. Monthly minimum temperatur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Epan data from three Turkish stations were used, with month number (periodicity information) added as input to see its effect on estimation accuracy. The model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alibrated Hargreaves-Samani (CHS), Stephens-Stewart (S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Three different train-test splitting strategies (50%–50%, 60%–40% and 75%–25%) were employed for better evaluation of the applied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S method generally estimated monthly Epan with higher accuracy compared to the M5Tree, CHS and SS methods. When extraterrestrial radiation, calculated from Julian date and latitude information, was used as input to the SS instead of solar radiation, satisfactory estimates were obtained. A positive effect on model accuracy was observed when involving periodicity information in inputs and increasing training data length.  相似文献   
158.
戴勇  高立新  姚丽  朱培育  格根  王磊 《地震》2019,39(3):106-114
2013年6月16日, 中国大陆西部出现地磁低点位移。 异常出现后一个月内, 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发生7月22日岷县、 漳县交界6.6级地震。 本文通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 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0 h的等值线作为低点位移分界线,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处于6月16日地磁低点位移分界线上。 对异常期间的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进行统计, 发现其存在显著的分区特征, 低点时间为正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基本呈现W型, 低点时间为负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主要呈现V字型特征。 低点位移异常日期间, 中国大陆存在显著的高梯度带, 本文采用梯度值定量描述低点时间空间变化程度。 在6月13日正常日期间, 中国大陆地区未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 在6月16日异常日期间, 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位于高梯度区边缘。  相似文献   
159.
利用四川地区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等值线变化图像,研究分析2014年康定MS6.3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岔口地区长期保持区域性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2)在康定MS6.3级地震前后三岔口地区的区域性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变化并不是特别显著;(3)在康定MS6.3级地震前震区重力变化等值线出现四象限区域或者类似于四象限区域的分布特征;(4)康定MS6.3级地震发震位置处于0值线附近且0值线在此处发生明显的转折、畸变;(5)康定MS6.3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减小后回调增加的过程中,震后重力继续回调增加。  相似文献   
160.
陆源  文建凡  吕天雯 《湖泊科学》2001,13(3):285-288
利用稀释法结合平板分离培养法将采用滇池水华中的铜绿微囊灌进行了成功的分离纯化,对比纯化培养前后,发现纯化后该藻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密度大为提高,约为纯化前的5倍,由乙醇乙醚混合液对该灌作预处理后,破坏了其胶质被,再经常规方法提取总DNA,其得率提高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