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7篇
  免费   5136篇
  国内免费   6498篇
测绘学   1735篇
大气科学   4218篇
地球物理   5432篇
地质学   14107篇
海洋学   3585篇
天文学   1122篇
综合类   1696篇
自然地理   540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808篇
  2021年   987篇
  2020年   985篇
  2019年   1124篇
  2018年   1090篇
  2017年   1074篇
  2016年   1112篇
  2015年   1222篇
  2014年   1548篇
  2013年   1498篇
  2012年   1643篇
  2011年   1593篇
  2010年   1397篇
  2009年   1798篇
  2008年   1602篇
  2007年   1923篇
  2006年   1965篇
  2005年   1671篇
  2004年   1560篇
  2003年   1491篇
  2002年   1296篇
  2001年   1125篇
  2000年   944篇
  1999年   822篇
  1998年   733篇
  1997年   623篇
  1996年   608篇
  1995年   512篇
  1994年   446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327篇
  1991年   262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213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54年   16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New40Ar/39Ar plateau ages from rocks of Changle-Nanao ductile shear zone are 107.9 Ma(Mus), 108.2 Ma(Bi), 107.1 Ma(Bi), 109.2 Ma(Hb) and 117.9 Ma(Bi) respectively, which are concordant with their isochron ages and record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The similarity and apparent overlap of the cooling ages with respective closure temperatures of 5 minerals document initial rapid uplift during 107–118 Ma following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Min-Tai microcontinent and the Min-Zhe Mesozoic volcanic arc. The40Ar/39 Ar plateau ages, K-Ar date of K-feldspar and other geochronologic information suggest that the exhumation rate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is about 0.18–1.12 mm/a in the range of 107–70 Ma, which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ectonic extension.  相似文献   
992.
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及天然地震反演结果给出了东经96°~108°,北纬32°~40°范围内的莫霍面埋深图,并讨论了莫霍面轮廓与中强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多发生在地壳厚度急剧变化、陡变带拐弯处及中地壳顶部存在低速层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993.
世纪之交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陆地震震源的观测研究、震源力学的理论研究和震源物理实验三个方面,评述了90年代以来中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这些进展包括:大陆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利用数字地震资料进行的“现代”震源参数的反演;地震断裂力学的应用和发展;非线性物理学在震源研究中的应用;岩石破裂实验的发展;地震前兆的物理机制的实验研究等.指出了新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对90年代以来震源物理研究的重要影响.展望了跨世纪的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必将在大陆地震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王宁练  刘时银 《冰川冻土》1997,19(3):207-213
通过冰川波动历史来揭示气候变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以往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大都是一些定性的。文章试图依据冰种变化来定量的研究气候变化,并且通过近百年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揭示出本世纪以来该河源地区夏季气温上升约0.23 ̄0.25℃,同时,对于该冰川不同长度规模时的气候敏感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黄河上游径流预报的灰色拓扑方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蓝永超  杨文华 《冰川冻土》1997,19(4):308-311
以龙羊峡水库年平均入库流量预报为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龙羊峡水库入库水量代表站唐乃亥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黄河上游径流的长期预报,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在计算覆盖整个黄晔裂谷200口人工井(包括少部分探井)沉降量的基础上,总结本区二种基本沉降曲线模式。统计出热沉降(St)与初始沉降(Si)之比为0.6,依此为约束条件与大陆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正演模式进行对比,与简单剪切模式预测的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值及几何效应更接近。进一步证实黄骅裂谷以简单剪切机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更合理,这与著名的以纯剪模式形成的北海伸展盆地不同  相似文献   
997.
低纬度地区(尤其是磁赤道附近)磁场化极是长期以来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这里提出的方法只时常规化极稍加改进,通过时化极因子的频点偏移,避开无界点,使化极结果改善很大,甚至在赤道上也可以化极。它既有很高的精度,又因仍是在频率域内进行,故计算方便、快速,非常适合大面积的资料计算  相似文献   
998.
全球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观测系统在检测,监测和预测地球系统的变化中发挥着越工重要的作用。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多尺度性,非线性性,突变性,非平衡性等要求各种全球性观测系统之间必须加强联系与协调。评述了全球性观测系统联系与协调的发展趋势,并依据《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体系纲要》、介绍了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99.
深海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深海二叠(P)--三叠系(T)界线研究现状,介绍了深海P-T界线附近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缺氧事件及生物绝灭和复苏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深海P-T界线,缺氧事件和生物绝灭研究的分歧、不足及其症结。  相似文献   
1000.
熔体及其活动在造山带的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熔体活动发迹了地壳应力作用方式而诱发形成剪切带或断层;熔体活动调整块体间的位移而影响造山带的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