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749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31.
全球增暖的另一可能原因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是地球流体(大气和海洋等)运动的最终能量源,地球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不能不与太阳活动有关.目前,普遍将全球增暖归结为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这无疑是有一定依据和有道理的.但从科学上来讲,人类活动所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并非是唯一原因.基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从太阳活动的观点所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太阳活动也可能是引起近世纪全球增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和引发地磁场变化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地球磁场的变化将可通过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而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
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态值-气相色谱法研究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N2O、CO2、CH4与大气交换的日变化规律。CO2日排放变化形式基本相同,和大气交换的总结果是向大气排放,影响草原N2O排放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含水量和表层土壤理化特性,日温变化主要影响其日变化强度;影响草原CH4日变化形式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水分和供氧状况,而温度和植物的生长状况则影响吸收强度,利用内蒙古草原温室气候排放相对固定的日变化形式,可以对相同生产季内每周1次的观测结果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33.
窗口检索是许多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包括单窗口检索和多窗口检索。多窗口检索就是判断点状日标位于哪个多边形内,即“点位探测”。在本文介绍了追踪法点位探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把这一思想引入矢量多边形叠置运算中,有效地提高了矢量叠置的求交效率。  相似文献   
34.
During SESAME phase I ground-based FTIR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atEsrange near Kiruna, Sweden, from 28 January to 26 March 1994. Zenith columnamounts of ClONO2, HCl, HF, HNO3,O3, N2O, CH4, and CFC-12 werederived from solar absorption spectra. Time series of ClONO2and HCl indicate a chlorine activation at the end of January and around 1March. On 1 March a very low amount of HCl of 2.09times; 1015molec. cm-2 was detected, probably caused by a second chlorineactivation phase starting from an already decreased amount of HCl. The ratioof column amounts of HCl to ClONO2 decreased inside the vortexfrom about 1 in January to 0.4 in late March compared to values of about 2outside the vortex. Although the Arctic stratosphere was rather warm in winter1993/94 and PSCs occurred seldom, chlorine partitioning into its reservoirspecies HCl and ClONO2 changed during that winter andClONO2 is the major chlorine reservoir at the end of thewinter as in cold winters like 1991/92 and 1994/95.  相似文献   
35.
地幔流体的前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曹荣龙 《地学前缘》1996,3(4):161-171
地幔流体是与地幔环境处于平衡的气体和挥发分。其主要化学组分为碳、氢、氧、氮、硫(CHONS)。它以富于地球内部原始组分为特征,但也包含部分再循环组分。地幔挥发分在弱还原条件下主要为CO2-H2O,强还原环境则以CH4-H2O-H2为主。地幔流体地球化学的重要性质为:(1)易溶于硅酸盐熔体;(2)净化作用;(3)再沉淀作用。近年来,有关地幔流体中稀有气体和挥发分的起源、分布及同位素组成等前缘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当前拟优先探索的问题包括气体裂化与金刚石成因,非生物成因地幔烃,地幔流体与成矿作用,以及地幔挥发分注入与地壳重熔等。  相似文献   
36.
石林  解广轰 《岩石学报》1997,13(4):488-498
利用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资料,得出了南极罗斯岛及泰勒谷地区火山岩来自于上地幔,五个地区火山岩具有相同的源区。岩石具有大洋岛屿玄武岩(OIB)的特征。来自地幔的火山喷发的岩浆未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地幔源区是具有高μ(=206Pb/204Pb)比值的地幔组分HIMU与亏损地幔组分DMM混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以HIMU组分为主,原生岩浆由具HIMU组分特征的深部地幔柱与浅部的DMM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37.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sources and sinks of greenhouse gases, carbon cycle modeling,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or so.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from agricultural lands, carbon cycle model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sian mineral dust,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ecursors of the tropospheric ozone, and observa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organic compounds. Special,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emissions of methane from rice fields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aerosol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38.
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IMH平均为7.94),Eu亏损中等(δEu平均为0.41)。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U,Zr,Y,Pb,而亏损Sr,Nb为特征。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t=17.89~18.58,(^207Pb/^204Pb)t=15.58~15.70,(^208Pb/^204Pb)t=37.94~38.82;εNd(t)=-7.44~-11.9;ISr=0.71126~0.71228。对赣南流纹岩微量元素采用蛛网图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及Pb-Nd-Sr同位素相关特征为其上地壳成因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赣南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内高位岩浆房的石英拉斑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对北大别漫水河片麻岩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显微图像观察及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微量元素分析,试图对重结晶和深熔成因变质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制约。CL图像显示该片麻岩锆石存在复杂的内部结构,有原岩岩浆锆石、重结晶变质锆石和深熔锆石。不同锆石区域的Hf、P、Ti、Nb、Ta和Ce等元素含量及Nb/Ta比值相似。但重结晶和深熔锆石的Th/U比值明显低于原岩锆石(分别为0.33~1.12、0.03~0.60和0.92~1.99).重结晶锆石区域低Th/U比值是由于重结晶过程中Th比U更易排出锆石晶格,而深熔锆石区域低Th/U比值是其结晶的熔体中低Th和高U含量的原因。不同锆石区域的稀土元素含量也不相同。原岩锆石稀土总量高(621.9~1331.6ppm),变化较大,而深熔锆石和重结晶锆石稀土总量低(分别为236.8~642.5ppm;98.5~435,6ppm)。不同锆石区域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但重结晶锆石的稀土元素含量比原岩锆石低3~4倍,可能是重结晶过程中稀土元素被逐出锆石晶格所致。深熔锆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受深熔熔体与残留体之间平衡与否的制约,如果熔体与残留体之间达到了平衡,则深熔锆石与原岩锆石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含量;反之,深熔锆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就会低于原岩锆石。漫水河片麻岩深熔锆石的稀土含量比原岩锆石低1~4倍,反映了深熔熔体与残留体之间没有达到平衡。结合已有的花岗岩与混合岩化岩石的年龄和同位素特征,说明北大别混合岩化片麻岩可能与同时代花岗岩的形成有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