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51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61.
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台湾前的西行路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的强势西进是维持台风西行的根本原因;2个双台风效应的合成叠加是维持台风西行的重要因素;台风沿对流层低层相对湿度湿轴移动的趋势对台风西行有指示作用;强潮汐的激发作用与台风西行相关.  相似文献   
562.
EffectoftheInteractionofDifferentScaleVorticesontheStructureandMotionofTyphoonsChenLianshou(陈联寿)(ChineseAcademyofMet6orologic...  相似文献   
563.
台风西北侧强对流天气浅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温晶 《广东气象》2001,(3):11-13
台前强对流天气过程是较为罕见的.本文通过计算华南地区12站的物理参数以及分析天气形势,并结合台风结构来寻求强对流产生的内外因素.以便为日后的台前天气预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564.
8616号台风风场非对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迪生 《大气科学》1991,15(5):98-105
本文对8616号台风动力学特征和能量学特征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台风风速分布不对称,气旋性最大切向风位于台风右前象限。风速的垂直切变随台风加强而减弱。强流入位于台风南半圆300hPa以下,流入最大值在700hPa层附近。高层最强反气旋流出在150—100hPa层附近,流出主要位于台风北半圆。在台风内区,正涡度分布近似准对称,散度分布很不对称。这个台风垂直运动分布与台风的发展及位置有密切关系。台风整个生命期均具有暖心结构,250—200hPa附近增暖最明显。扰动期500hPa以上存在干燥层,  相似文献   
565.
高层冷涡的不同结构对台风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水平和垂直结构的高层冷涡在台风移动中的作用的对比试验,发现高层冷涡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变化会影响台风的运动。对总涡度倾向分布和强度的比较分析,发现正压过程主导台风运动的方向,而斜压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对台风移速有很大影响。通过各动力项对总涡度倾向贡献的讨论,发现涡度平流对总涡度倾向正中心的贡献主要来自引导气流对非对称涡度场的平流。散度场贡献主要来自行星涡度和非对称散度相关场。最后还得到预报性的结论:台风朝对流层上层的辐合中心或对流层中下层辐散中心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566.
田亚杰  黄泓  王春明 《大气科学》2018,42(2):383-397
本文应用分段位涡反演方法和中尺度WRF模式研究了2016年01号台风“尼伯特”对一次梅雨锋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弱(增强)台风之后,降雨区的水汽通量增加7.34%(减少6.67%),动能增加7.78%(减少5.36%),对流有效位能增加6.66%(减少5.71%)。江淮地区降雨量出现累积降雨量增加10.21%(减少8.13%)。台风“尼伯特”在其加强、靠近中国大陆的过程中,迫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东撤,阻碍了沿副高边缘输送至江淮地区的水汽和热量,间接导致该地区降水显著减少至消失;此外台风增强过程中,本体环流对于水汽和能量的消耗增大,导致孟加拉湾输送至江淮降雨区的水汽和能量的减少,直接导致梅雨锋降水过程中止。  相似文献   
567.
2018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皘  张玲 《气象》2018,44(11):1501-1508
2018年8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且强度偏强,亚欧洲大陆中高纬为多波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偏西,强度接近常年略偏强。8月全国平均气温21.9℃,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高;全国平均降水量127.7 mm,比常年同期(105.3 mm)偏多21.3%,与历史同期相比呈现中部偏少的分布特征。月内我国有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8月共有10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其中1812号台风云雀、1814号台风摩羯、1816号台风贝碧嘉、18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生成和登陆个数较常年偏多。我国中东部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同时强对流天气频发,影响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568.
利用实况资料和WRF模拟资料,分析2009年8月6—10日"莫拉克"台风在台湾地区造成强降水过程中台风螺旋雨带与水平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本次台风暴雨的发生发展过程。在7日00时—9日00时,台风外围有两条螺旋雨带,一支位于台湾的中部偏南,一支位于台湾的南部,暴雨主要位于这两支螺旋雨带上;暴雨出现在环流上升支附近,在中低层,雨带对应着较大的指向东的水平涡度,且随着水平涡度大值区移动而移动,显示出两者较密切的联系;水平涡度的大值区与垂直涡度的大值区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存在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的转化;水平涡度的旋度正值区对应上升运动区,其旋度的大值区对应强的螺旋雨带与降水。当水平涡度减小时,若水平涡度的旋度正值区存在,雨带仍然可以维持。  相似文献   
569.
颜玲  周玉淑  刘宣飞 《大气科学》2017,41(2):289-301
利用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GFS)再分析资料、欧洲气象中心(ERA-interim)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观测结合CMORPH卫星反演降水资料,对2014年第10号台风Matmo生成后西北行并登陆台湾及福建过程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Matmo移动路径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外围引导气流影响。动、热力物理量场分析表明,Matmo在登陆福建前后,福建上空一直维持深厚的涡旋结构,福建东南部上空的上升区与台湾海峡及福建西部附近的下沉运动区形成明显的垂直环流圈。同时,南海上空有明显的西南急流(风速大于16 m s-1),Matmo的水汽来源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孟加拉湾和南海以及西太副高南侧。充足的水汽输送及低层水汽辐合抬升有利于Matmo登陆后的强降水发生和维持。Matmo登陆福建后仍然保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持续暴雨的发生。Matmo登陆福建期间始终处于风速垂直切变小值区(小于9 m s-1)中,环境风速的弱垂直切变有利于Matmo暖心结构及高空辐散形势的维持,是Matmo在登陆后依然能维持自身强度不衰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70.
利用深圳350 m气象梯度观测铁塔获取的台风“妮妲”(1604)登陆期间近地多层风观测资料,分析“妮妲”登陆期间风场和阵风系数等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妮妲”登陆期间,近地面风速随时间呈增强—减弱—增强—减弱的“M”型特征,风向由西北方向转为南东南;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风速垂直变化最大的时段为“妮妲”后风圈经过期间;垂直方向上,“妮妲”前外围向前风圈过渡期间风向多变,而其他时段风向随高度基本不变;在“妮妲”前外围、前风圈和眼区经过期间,350 m高度以下的风速随高度的变化遵循对数关系,而在“妮妲”后风圈和后外围时段仅适用于150 m以下高度;在“妮妲”登陆过程中,铁塔观测的粗糙度长度约为0.52 m;阵风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妮妲”登陆前和眼区的阵风系数较大;另外,阵风系数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随着风速增加而减小,尤其是风速小于10 m/s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