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68篇
地球物理   374篇
地质学   437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96·8”华北暴雨数值模拟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边清河  丁治英  董金虎 《气象》2006,32(8):17-22
分析1996年8月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台风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发现:副热带高压与台风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很大,宽广的偏南急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水汽和能量,而太行山一带正处于汇合区,构成十分有利的暴雨天气形势。应用MM5数值预报方法对1996年8月4—5日的降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依据天气学原理和位涡理论对此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1)MM5数值预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台风暴雨的物理过程。(2)此次降雨的不稳定层结有南高北低现象,同时有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可使环流加速,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12.
2005年3月22日华南飑线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罗建英  廖胜石  梁岱云  马艺  寿绍文 《气象》2006,32(10):70-75
2005年3月22日华南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及NCEP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物理量场等多角度综合诊断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具有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降温、低湿的特征。飑线发生在快速东移的高空槽前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区域,华南地区700hPa低空急流的爆发及低层急流核向东传输对不稳定能量的突然释放有很大的触发作用。飑线系统在低空增温、增湿与对流层中层干侵入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产生大范围的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13.
初始涡的结构与尺度对涡旋自组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涡旋自组织动力学的框架内,实施了9组积分时间为72 h的试验,分析初始涡廓线与初始涡尺度对多涡自组织的作用。试验的初始场上,存在着12个大小不等的β和γ中尺度的涡。若初始涡廓线为高斯型,则这些涡不能自组织形成一个α中尺度的涡;若初始涡廓线为双正弦型、抛物线型或压缩型,则这个α中尺度的涡可以形成。此外,涡廓线不同,三涡流型出现的时间迟早不一,较大尺度α中尺度涡出现的时间也迟早不一。同时,初始涡的半径大小也是影响自组织过程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4.
华北盛夏暴雨过程的能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实况资料和T213输出资料,对发生在2005年8月16日~17日的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能量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前24h~36h,对流层上下层有暖湿空气同时发展,是暴雨发生的重要动力机制;强的干、湿静力能锋区稳定维持是这次大范围暴雨产生的能量基础,中低层湿静力能差值大于0,且数值很大,说明对流不稳定层结很强,暴雨发生在高能、高不稳定度的条件下;水汽的充足补给作用,是这次暴雨过程能量转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5.
2003年江淮梅雨暴雨与湿位涡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统计了2003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这两类暴雨高层多具有强惯性不稳定,降水相对较大;第3、第4类暴雨是稳定性降雨,高层一般不具备惯性不稳定,雨量一般较小。高层的惯性不稳定对降水的加强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6.
2003年一次梅雨大暴雨成因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运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N5对2003年梅雨期一次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在降雨模拟基本正确的基础上分析暴雨发生原因。结果表明:该次梅雨大暴雨属于切变类暴雨,对流层低层有能量锋区、高层有惯性不稳定活动,暴雨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高空急流的右前方。暴雨中心物理量要素的时间一高度演变显示: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深厚的上升运动,等相当位温线抬升,湿位涡及其正、斜压分量3者负值加大均有利于降雨加强;暴雨减弱阶段,这些要素一般向相反方向转变。该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中尺度时、空特点,大暴雨的发生与高层惯性不稳定和低层对流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17.
1 INTRODUCTION Of three main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radiative forcing of anthropogenic sulfate and climatic response on the regional scale, the first is, with given rates for transforming SO2 to sulfate, converting actually released SO2 into sulfate and acqui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ulfate by computing transfer equations in the climate model.  相似文献   
118.
Squall lines develop in various climate regions having diverse environmental profiles of wind shear,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ensitivity of squall lines to these environmental profiles, we have performed an extensive set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under various shear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in midlatitude-continental and tropical–oceanic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sensitivity simulations and the analyses of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atic stability in a convectively unstable lay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the strength of squall lines. Under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having the same static stability,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 and precipitable water content (PWC) well describe the squall-line intensity. Vertical shear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quall-line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intensity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with surface cold poo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tatic stability in a convectively unstable layer, CAPE, and PWC should be examined in diagnosing the intensity of squall lines that develop with an optimal shear for their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19.
大气环境层结对闪电活动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栋  张义军  马明  孟青  吕伟涛 《气象学报》2007,65(4):622-632
利用一个二维面对称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选取了北京地区3次雷暴过程的环境层结,计算并讨论了不同层结条件下雷暴中动力、微物理过程及其对起电、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速度和水汽条件是影响雷暴动力、微物理过程和闪电活动的最重要因子。上升速度的大小决定了雷暴发展到成熟的时间和雷暴的强弱,较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雷暴云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高度。而持续的上升气流和充足的水汽有利于雷暴的成熟期延长从而增强闪电活动。较强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可以产生更多的对闪电起电、放电有直接影响的冰相物并能使其持续生成,从而形成较大的电荷浓度。较强的上升速度和不利的水汽条件也可以在某时形成较大的冰相物浓度,但冰相物难以持续生成。而较弱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则容易形成暖云过程,对冰相物的生成也有不利影响。上升速度和水汽相互影响,又共同受到环境层结的支配。大气低层潮湿、中层湿度适中,较大的不稳定能量和一定量的对流抑制能量将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表现在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取值上,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值小于-10℃(负值表示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值在1000 J/kg以上,对流抑制能量大于40 J/kg,700 hPa相当位温在340 K以上,700—400 hPa中层平均湿度在35%—85%,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0.
The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of interstitial liquid within the mushy layer relative to a steady basic state is performed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the effect of uniform rotation on the onset of convective instability whose existence was found by Anderson and Worster (1996). The full set of non–dimensional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temperature field, the local solid fraction and the fluid velocity are reduced asymptotically. In particular, the limit of small dimensionless mushy layer thickness, the limit of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eutectic compositions of the liquid and the limit of large Stefan number are considered. The square root of Taylor number is assumed to be of the order unity. These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involved in our analysis lead to a much simplified model which can essentially be solved analytic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